湖南省辰溪县妇幼保健院 湖南怀化 418000
【摘 要】目的:研究单纯型子宫内膜增生应用小剂量孕激素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3月到2016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单纯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剂量孕激素治疗,给予试验组患者小剂量孕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两组数据相比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单纯型子宫内膜增生应用小剂量孕激素治疗的效果显著,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单纯型子宫内膜增生;小剂量;孕激素;治疗效果
子宫内膜增生是一种具有一定癌变倾向的疾病,其根据腺体结构形态的改变和有无腺上皮细胞异型性分为单纯增生、复合增生和不典型增生三种类型[1]。其中单纯增生是由于无孕酮拮抗的雌激素长期刺激所致的子宫内膜生理性反应,间质与腺体同时增生而无腺体拥挤,腺上皮的形态无异型性。复合增生是指病变区腺体拥挤,间质明显减少,并且腺上皮细胞存在异型性。不典型增生是指腺上皮有异型性,属于子宫内膜的上皮内肿瘤。本研究对单纯型子宫内膜增生应用小剂量孕激素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4年3月到2016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单纯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上对单纯型子宫内膜增生的诊断标准,并且通过病例诊断确诊。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在19~43岁,平均年龄(34.25±2.58)岁,出院时间在10d~2个月,平均时间为(24.35±6.84)d。试验组患者的年龄在18~45岁,平均年龄(34.41±2.62)岁,出院时间在15d~2个月,平均时间为(24.45±6.79)d。两组患者的年龄和病情等基本资料相比P>0.05,与对比研究的要求相符。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诊刮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后2周使用孕激素进行治疗,其中主要是按照常规剂量孕激素对患者进行治疗,用药标准为150㎎/次,1次/d,连续腹痛10d后在下个月经周期的第15d继续服药,连续治疗3个月为1疗程。
试验组采用小剂量孕激素治疗,其中主要是让患者按照100㎎/次,1次/d的标准服用孕激素,连续治疗10d后在下个月经周期的第15d继续服药,连续治疗3个月为1疗程。
1.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其中疗效判定标准为: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月经恢复正常,则视为显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并且月经明显改善,则视为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及月经均无明显变化甚至病情加重,则视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完成,其中分别采用百分率(%)和( )表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2检验和t检验完成对两组数据组间对比的统计学检验,P<0.05时表示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更优,两组数据相比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子宫内膜增生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疾病,其在年轻的女性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根据临床上对子宫内膜增生的研究,其发病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雌激素的长期刺激与患者的发病存在明显关联。在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发病后,其通常会出现月经异常和不孕的情况,导致其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2]。根据临床研究,子宫内膜增生具有癌变性质,因此在患者发病后必须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单纯型子宫内膜增生是子宫内膜增生中常见的类型,患者发病后病情相对较轻,并且一般能够有效治愈。
目前临床上对单纯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治疗主要是先进行止血处理,对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止血后通常采用孕激素进行治疗,让患者的月经周期得以恢复,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3]。但根据临床实践研究,不同剂量的孕激素在治疗单纯型子宫内膜增生中的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其中相关研究表明一定剂量的孕激素可以促使子宫内膜腺体的分泌,并使其转移至分泌期,促进子宫内膜间质的蜕变,患者停药后出现月经正常且内膜脱落的现象[4]。小剂量的孕激素治疗能有效避免患者在采用其它药物治疗时带来的不良反应,让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因此临床上逐渐在单纯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的治疗中使用小剂量孕激素[5]。
本研究对单纯型子宫内膜增生应用小剂量孕激素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其中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两组数据相比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数据相比P>0.05。说明单纯型子宫内膜增生治疗中小剂量孕激素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田会欣. 联用小剂量的米非司酮和妈富隆治疗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的效果分析[J]. 当代医药论丛,2016,(07):146-147.
[2]黄小兰,王佩琪. 大剂量米非司酮和孕激素联合应用治疗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观察[J]. 中国医学工程,2014,(12):48-49.
[3]王强. 小剂量孕激素治疗单纯性子宫内膜增生疗效[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21):170.
[4]白云.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早期内膜癌孕激素治疗前后SPAG9的表达及意义[D].山东大学,2014.
[5]王燕芳. 不同剂量黄体酮治疗子宫内膜单纯型增生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卫生产业,2013,(05):64.
论文作者:张,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
标签:患者论文; 子宫内膜论文; 孕激素论文; 两组论文; 小剂量论文; 对照组论文; 腺体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