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白县中医院内科;广西玉林537600)
摘要:护理安全是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开展各项护理操作时患者出现法律允许范围之外的生理或者心理方面的缺陷与损害,甚至死亡事件。就广义层面来看,护理安全还涉及护理人员执行安全内容。合理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是医院护理安全的一个重要保障,也是必要的先决条件。随着心血管内科病患近年来住院率逐渐升高,笔者就此综述了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探讨了相应的策略,希望有所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住院患者;不安全因素;对策
随着国内医疗事业快速发展,民众对于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心内科护理质量也给予了普遍关注。针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开展护理干预有利于巩固疾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但是现阶段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人员承担的工作量明显增加,很容易因工作压力而处于心理和生理疲劳状态,导致护理不当或护理不到位问题,有可能加重患者病情,或导致意外损伤[1~2]。总的来看,国内医院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依然存在不少护理部安全因素,其原因包括多个方面,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并给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具有积极意义。
1 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现状
随着近年来国内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与完善,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质量不断提升,社会民众对于心血管护理工作现状给予了极大关注。然而不少医院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依然存在诸多护理不安全因素,其临床护理工作难以在真正意义上满足患者护理需求,也不能很好地解决民众对于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发展的需求。就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取得了诸多成果,但依然需要我们投入较大精力和资源来改善护理安全隐患,解决护理不安全事件。主要表现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部分护理技术人员缺乏工作经验,或专业技术水平较差,原本很多可以避免或解决的护理风险事件多次发生,给心血管内科患者身心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带来隐患[3~4]。所以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者应基于本科室护理工作现状,深入分析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护理工作质量。
2 心血管内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
2.1 心血管内科患者方面的不安全因素
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患者病情复杂多样,其中大多数患者受病情折磨容易出现躁动不安等表现,不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或部分患者对于医院规章制度不够重视,平时未严格遵守,或请假外出未按照规定时间返院继续接受治疗;还有的患者和家属期望值过高,一旦疗效不满意或病情恶化就会表现出情绪过激、无法接受的状态[5]。此外患者家庭社会支持不足、疾病不良刺激以及医院环境因素影响也有较大几率引起患者情绪变化,不利于护患和谐,最终引起医护矛盾或医患冲突[6]。所以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人员应充分认识到患者不安全因素的重要性,明确患者依从性不佳、不配合治疗、容易出现情绪过激问题给护理工作带来的影响,统计护理工作过程中患者跌倒、意外滑脱以及坠床等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7],并结合此类不安全因素提前与患者做好沟通交流准备,并视具体情况开展护理安全宣教指导,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明确病情实际情况,提高患者及其家属治疗依从性,使之能够积极配合护理工作,确保护理工作顺利、高质量完成,防止出现护理不安全事件。
2.2 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人员方面的护理部安全因素
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工作人员工作责任心以及安全管理意识也是影响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不少护理工作人员缺乏工作责任心,或者安全管理意识不高,未能够全面细致地观察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由此容易出现各类护理不安全事件[8~9]。此外,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人员容易受工作压力影响容易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护理过程中因身心疲乏而容易滋生消极心理;或在护理工作实践中通常围绕患者健康问题与护理需求为工作重心,对于部分重要法律问题缺乏足够的关注;护理人员在值班过程中需要同时开展多项护理操作或护理多名患者,工作繁忙会导致护理文书未及时记录,记录不规范或者漏记等情况,一旦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或者医疗事故,往往无法通过护理文书记录提供有力证据,给医院带来严重经济损失[10~11]。
应注意的是,心血管内科患者病情往往会发生较大变化,在现阶段医学领域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心血管内科临床诊治技术也不断发展,临床大多对年龄偏低、护理经验不足或者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的护理工作人员有所忽视,因为此类护理人员限于自身认识不足,在开展各项护理操作时难以凸显出预见性,各项操作熟练度尚且不足,对于新护理理论以及护理方法也难以有充分的掌握,也无法正常开展各类护理工作。除此之外,部分护理人员未能合理安排时间,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沟通交流不足,未能有效开展疾病宣教以及健康教育指导,护理工作收效不佳,患者护理满意度不高,发生护理纠纷事件的几率随之升高[12]。
2.3 医院管理因素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升高,心血管内科患者人数明显增多,病房内床位较为密集,病房空间较小,环境嘈杂,特别是部分患者需要夜间接受相应的医疗护理操作,对其他患者休息造成干扰,导致其他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抱怨和负性情绪[13]。此外还应充分重视医院本身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首先表现为费用问题,医疗费用支出历来是导致医患纠纷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心血管疾病治疗费用支出相对较高,部分患者限于自身经济能力或无法负担,给家庭经济带来沉重负担,倘若护理人员未能清楚告知各项费用收取情况,或交待患者及其家属缴纳费用时态度、语气不佳,均有可能引起患者反感,或导致医疗纠纷事件。其次是科室病房环境管理效果不佳,容易引起患者出现较大的情绪波动,对患者病情康复造成不良影响,这同样有可能引起医患纠纷问题[1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部分患者对于医院规章制度理解不够深入,认识不足,或对医院饮食配置心生不满,在接受相关检查时等待时间过长都有可能引起情绪过激问题,护患纠纷发生率随之升高。
3 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的管理对策
3.1 完善入院评估,掌握患者病情
入院后护理人员应第一时间为患者开展病情评估,内容涉及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文化水平、治疗迫切程度、家庭经济状况以及从事何种职业等等,给出评估结果后与患者一同送入病房,同时应开展院内护理宣教,告知住院期间患者及其家属应遵守的医院规章制度和其他应注意事项,询问患者是否有陪床人员。确定患者所属病房后应严格遵循查对制度来等级患者信息资料,认真核对床头卡上患者相关信息。对于意识不清醒或昏迷患者,应制作标注有一般信息的护理腕带系于患者手腕,以免护理对象发生偏差[15]。
3.2积极开展专业培训,强化护理工作人员素养
3.2.1分层次培训。医院管理层应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人员工作年限、学历水平以及认知能力之间的差异性,采用多元化方式开展培训,而不是盲目选用一种方式开展培训。笔者建议采用分层培训的方法来强化护理工作人员专业素养,其中包括理论知识讲授和技能培训两个方面,首先应开展专业知识讲授,指导护理人员学习并掌握先进护理技能,结束培训后全员参加考核,考核成绩合格者方可上岗操作。除此之外,应定期组织护理工作人员参加知识竞赛以及护理技能评比活动,胜出者应颁发相应的物质奖励,以有效激发护理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断提升个人专业护理水平。与此同时,还应开展德育教育,不断提升护理工作人员职业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从根本上避免护患纠纷[16]。
3.2.2强化护理人员法制观念。护理人员缺乏必要的法制观念往往也是导致医患纠纷的一个间接因素。所以我们应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强化培训工作,遵循由简到难、不断深入的原则来选择培训内容[17]。护理人员同时也应在思想层面上对法制教育予以充分重视,树立安全操作意识,应对护理操作规范以及各岗位工作规章制度予以严格遵守,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的同时做好自我权益保护。此外应严格落实安全护理工作理念,切实开展各项护理操作,实施岗位责任制,严格要求护理人员遵循各自岗位规范。
3.3 推进医院护理管理制度建设
制度保障是根除护理安全隐患的首要前提,护理制度主要包括应急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等。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层应组建护理工作管理监督小组,采用分级管理体制落实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应对《差错事故等级报告制度》以及《护理安全防范措施》予以完善,各级管理工作人员均应严格落实岗位责任,积极开展管理工作,严把护理工作质量关。科室护士长应定期或者不定期抽检临床护理工作,一旦发现护理安全问题应立即做出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做出惩处。此外,护士长应对特殊患者以及部分危重患者勤加巡视,评估临床护理工作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严防护理差错[18~19]。
3.4规范患者用药护理
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人员应牢牢掌握各类常用药物给药方法、不良反应、药品剂型以及规格。入院后应严格遵医嘱告知患者用药方法、用药频次、不良反应和应注意事项,一旦发生异常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严禁患者自行调整给药量。此外还应重视患者生活护理,对于伴有合并症的患者应明确告知生活中各类应注意事项,指导患者保持健康饮食,积极开展运动康复训练,多摄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切实改善患者生活质量[20]。
4 小结
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人员应树立严格的安全护理工作意识,并在日常护理工作过程中全面渗透这一理念,确保护理服务人性化的特点得到充分体现。应全面分析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不安全因素,以规范、高质的护理操作服务来降低护理风险事件,改善护患关系,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刘桂玲.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152-153.
[2]吴超英,曹慧平.护患无隙沟通方法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海南医学,2012,23(24):155-156.
[3]金蓉.探讨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2):716-717.
[4]王婷婷,王盈.健康教育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现代养生B,2013,41(11):211-211.
[5]陆瑞芳.舒适护理在70例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3,22(19):267-267.
[6]李绿亚.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6):2557-2559.
[7]张少华,李晓梅,付文波等.心血管内科给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频率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2):215-218.
[8]张宜柳.人性化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140-141.
[9]徐小雅,王永生,王效惠等.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四川医学,2012,33(5):906-908.
[10]罗华,李小青.护理风险评估及预防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28):3367-3369.
[11]梅记华.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床边责任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34(20):116-116,122.
[12]杨永芳,王晶.心血管内科护理交接班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5,52(10):38-40.
[13]代红娟.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分析[J].医药与保健,2015,16(7):159-160.
[14]蔺敏华.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采用心理疏导的临床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24(52):214-214.
[15]肖颖,刘洪玉.浅析儿童心血管内科护理用药安全管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1):215-216.
[16]袁爱丽.心血管内科护理安全管理策略研究[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5,33(12):197-198.
[17]刘媛媛,徐彩玲.PDCA模式在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运用体会[J].医学信息,2015,43(9):258-258.
[18]顾君燕.探讨心内科护理存在的安全问题与防范对策[J].现代养生B,2014,27(6):173-173.
[19]王晓梅,王静杰,吴盛芬等.多样性护理在糖尿病患者心内科护理上的治疗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38(10):137-137.
[20]朱启香.护患沟通技巧在基层医院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5,36(12):181-181.
论文作者:刘飞燕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1
标签:内科论文; 患者论文; 心血管论文; 护理工作论文; 工作人员论文; 血管论文; 医院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