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用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价值评价论文_丰小平

(宁南县人民医院 四川宁南 615400)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用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价值。方法:在医院2015年11月到2016年9月期间诊治的腹股沟斜疝患儿中抽取76例,遵照随机抽签原则进行分组,治疗组(n=38)应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对照组(n=38)应用传统经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就2组患儿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治疗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1);②治疗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是2.63%,低于对照组患儿的15.79%(P<0.05)。结论: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用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价值显著,具有操作时间短、切口短、康复快等优势,可有效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借鉴。

【关键词】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小儿腹股沟斜疝;并发症;传统经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

【中图分类号】R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5-0094-02

本研究为明确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用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价值,对38例腹股沟斜疝患儿采取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并以传统经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作为参考,现报道2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腹股沟斜疝患儿共76例,均在2015年11月到2016年9月期间就诊,将上述研究样本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分成研究组、对照组,均38例。其中,研究组中男20例,女18例;平均年龄为(1.98±0.34)岁;疝位置:单侧30例,双侧8例;平均疝直径是(7.64±1.09)mm;对照组中男19例,女19例;平均年龄为(1.99±0.31)岁;疝位置:单侧29例,双侧9例;平均疝直径是(7.67±1.05)mm;2组患儿平均年龄、平均疝直径、疝位置、性别等基线资料的统计学对比结果提示其无差异(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1]

(1)纳入标准:①术前经超声检查、体格检查等明确诊断为腹股沟疝,并在术中确诊为斜疝;②患儿年龄在6个月~8岁之间;③心肝肾肺等脏器功能均正常,且无手术禁忌症;④患儿家长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2)排除标准:①绞窄疝、腹股沟嵌顿疝、难复性疝;②参与本组研究前一周内存在咳痰、发热、咳嗽等症状,或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者;③存在既往腹股沟疝手术史者;④经超声检查显示腹股沟疝合并隐睾、脐疝、睾丸发育异常、鞘膜积液者;⑤术中确诊为腹股沟直疝、股疝或者滑动性疝者。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应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即在术前对折1-0慕丝线,在对折端通过钩子带过气腹针套管针的尖端,并超过1~2cm予以备用。全麻状态下,经气管插管麻醉满意后,在患儿臀部垫枕,保持头低足高体位,于脐上一横指处取1.5cm的切口,深达皮下筋膜,主刀与助手提起腹壁,用气腹针从切口处插入腹腔,建立8mmHg压力的气腹, 继之插入5mm戳卡,置入镜头。检查其腹腔是否有损伤、患侧内环口有无缺损、对侧是否存在隐匿性疝等。确诊后,在患儿腹壁左侧、平脐处取0.3cm长的切口,避开血管,经穿刺处置入一枚3mm戳卡,随后置入辅助性操作器械。在内环口的体表投影部位取1根1mm长的针尖样切口,在腹腔镜引导下将气腹针穿刺入腹膜前间隙。在腹膜前间隙中,游离患者内侧疝环,避开其腹壁下方精索血管、血管、输精管等。撤出气腹针后,以同一穿刺路径穿刺到腹膜前间隙,游离其内环口对侧半,并在原穿刺口部位再次穿出腹膜,完成交汇。以辅助钳配合,使用扁桃体钢丝制成钩子,经气腹针套管,将线钩拉出患者腹壁,调整丝线,在反折处彻底剪断丝线,从而将一股丝线分成两股,完成内环口环绕。挤压疝囊,排除气体后,按压患者内环口,提拉收紧丝线,在体外打结,进行疝囊高位结扎处理。将多余丝线剪除后,把线结部位埋藏在腹膜前间隙。对对侧隐匿性疝、双侧疝均按照相同方法处理。确认患者腹腔中无损伤后,撤出器械,并使用可吸收线重建脐环,缝合内皮[2]。

对照组采取传统经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即予以全麻器官插管麻醉,保持平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后,在患侧的腹股沟斜韧带取一个1.5~3.5cm长的斜切口,逐层切开到腹股沟管,在精索上方探寻疝囊,确认无误后,保护血管、输精管,分离患者疝囊到颈部,使用慕丝线进行腹膜外结扎处理。去除多余的疝囊,止血后回纳精索,将睾丸复位,重建脐腹股沟管,关闭切口,在皮内进行缝合处理。

1.3 观察指标

(1)记录2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间;

(2)统计2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对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儿手术指标

治疗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上述对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1),详见表1。

表1 2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间比较(n,x-±s)

3.讨论

腹股沟疝作为小儿外科常见病,主要是因小儿先天性鞘突未能闭合所致,既往临床上以开放式疝囊高位结扎术为主要治疗手段,有一定疗效,但存在创伤大、复发率高、康复迟缓等缺陷[3]。因此,探索一种微创、有效的治疗方式十分必要。现阶段,伴随腹腔镜在外科领域上的广泛应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治疗中的应用频率也随之提升,疗效确切,但因缺乏大量实验依据支持,需作进一步分析[4]。

与传统经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相比,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作为一种新型、微创手术方式,优势较多,总结如下:①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可降低麻醉风险,并缩短了患儿内部脏器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从而降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间接缩短了患儿的住院时间;②手术切口比较小,避免了传统开放式手术为达到一定暴露效果而扩大切口的操作,从而减少手术创伤,并减少出血量。同时,传统开放手术需解剖患儿腹股沟管、游离精索,不但造成较大创伤,且婴幼儿该部位解剖结构比较特殊,容易误伤,影响患儿睾丸血供,容易引起阴囊水肿、睾丸发育异常等,加重患儿痛苦,并延长其住院时间,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则可避免上述问题;③复发率低,可避免患儿反复进行手术治疗,根治性效果良好[5]。

结果提示,治疗组患儿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证明了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用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显著价值。

【参考文献】

[1]刘登辉,肖雅玲,李勇,等.急诊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嵌顿性斜疝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11):1445-1446.

[2]徐亮.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09):1637-1638.

[3]邢专,谢永灿,谭彬斯,等.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148例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08):43-44.

[4]李同义,孔庆元,张华,等.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556例[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1,11(06):511-512.

[5]耿协强,陈辉,喻俊彪,等.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42例[J].西南国防医药,2010,20(03):291-292.

论文作者:丰小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5

标签:;  ;  ;  ;  ;  ;  ;  ;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用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价值评价论文_丰小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