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保专家刘湘云教授谈:儿童的饮食行为事关重要(之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二论文,教授论文,饮食论文,儿童论文,专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记者:刘教授,您在上一期中谈了0至3个月孩子的喂养问题主要是如何支持小婴儿的自身稳定调控。那么,当婴儿到了3至6个月,进入母婴依恋期以后,如何培养他良好的饮食行为呢?
刘湘云教授:当婴儿3至6个月时,与母亲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在心理发展上渐渐进入母婴依恋期。此时,婴儿的神经调节功能进一步发展,可出现有目的的动作和交流,这种亲子间的相互依恋,相互沟通,对婴儿的身心发育都有促进作用。在哺乳时,母亲和婴儿增加了相互的关注和应答,婴儿在短暂休息当中,会关注母亲的面容、表情,对于母亲的一个鼓励性的微笑,一句轻柔的话语,婴儿都会给予喃喃的应答,甚至高兴得手舞足蹈。饮食对于婴儿来说,是重要的亲子沟通内容之一。而在哺喂过程中对婴儿饮食行为的培养,也促进了婴儿感觉系统的发育。
记者:哺乳时的母婴接触,对于婴儿的心理发育会发生什么作用?
刘湘云教授:婴儿从两个月到六七个月,是母婴间依恋关系发展最迅速的时期。这是婴儿心理发育的特征,也是他将来进行社会交往的基础。因为这个年龄的社会交往就是与母亲的交往,与母亲的沟通。母子间情感的交流,能促进婴儿心理向正常途径发育。因此,母亲不仅要抓住来自婴儿的各种信息,不仅要及时、积极地做出应答,还要迅速做出安排,例如:及时抱起婴儿,轻轻拍拍他,及时哺乳、换尿布等。婴儿通过与母亲肌肤的紧密接触,接受母亲柔和的爱抚动作和亲切的话语、微笑,能感到安全、舒适和快乐,心理上的需要也得到满足。此时,婴儿虽然还不会讲话,但他有了安全感、信任感,就能够发展社会适应能力。而这种能力就会促使他去探索周围的事物,为其将来进行社会交往做准备。
记者:婴儿从5个月时开始添加辅食, 在这一时期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刘湘云教授:5至6个月的婴儿开始添加辅食,标志着孩子的饮食行为开始有一个较大的变化,这是孩子饮食行为建立的关键时期。要让孩子的饮食行为走向一个优良的程序,关键是建立良好的母子行为关系。添加辅食的过程,是逐渐从流质食物到半流质食物,从半固体食物到固体食物。流质食物是靠吸吮,而半流质食物、固体食物是靠咬嚼。因此,随着辅食的添加,饮食、餐具的改变,孩子的饮食行为也要随之而变化。咬嚼也有个学习、适应的过程。从用奶瓶、奶头吸吮液体食物到用碗、杯、勺咀嚼、吞咽固体食物,这些行为的变化,都需要逐一加以训练。
在添加辅食过程中,要同时逐渐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进食能力,慢慢走向有规律的生活,饮食定时、定量、定地点,在愉快的氛围中进食。妈妈在整个喂食过程中都要在孩子身边,参与婴儿进食的全过程。但注意不要过多地与孩子讲话,或与旁人讲话,也不要给孩子玩玩具、看电视,以免分散其注意力。要培养孩子专心吃饭,对食物有兴趣。孩子坐的位置应能看到食物,并能自己拿到吃的东西。大一点的婴儿在吃米糊糊时,可以给他一个小勺让他拿着玩,慢慢训练孩子用勺自己喂食,捧杯、碗自己喝水、喝奶、喝汤。添加辅食时还要注意循序渐进,由一种到多种,由少量到多量,由稀到稠,由细到粗,让孩子的肠胃逐渐适应,切不可操之过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