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区域合作共创“东北工业经济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圈论文,区域合作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4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411-(2003)04-0083-(04)
新经济的大潮与经济全球化的巨浪在世纪之交同时袭来,好比悬空的“双刃剑”,给老工业基地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难得的机遇。其压力在于,新经济的本质要求是创新,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问题恰恰就出在普遍缺乏创新的机制上。同时,“入世”之后随着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企业必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正如200年前工业经济在取代农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同时也带来了农业的现代化一样,知识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不会吞噬传统工业,相反还会极大地促进工业的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新的机遇。这是因为传统工业在得到高新技术的支持和信息化的改造之后能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此外,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大趋势下,东北老工业基地能有更多的机会去寻找和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因此,在目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下,只要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完全有可能实现二次腾飞。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过去、现在及未来
东北三省总面积近8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亿多,是我国最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以沈阳、大连、长春、吉林、哈尔滨和齐齐哈尔等重工业城市为代表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曾在全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始建于新中国刚刚成立之时,辽宁省的基础工业基地、吉林省的行走工业基地和黑龙江省的重型工业基地在“一五”计划时期和60年代的建设时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一五”时期,国家156个工程项目东北地区就占了58个。这些老工业基地的建设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使我国在很短的时间里拥有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其作用同西方国家的工业体系一样是巨大的、不可替代的。而在1978—1998年间,全国GDP年均增长9.7%,而东北地区为8.7%,低于全国1个百分点。从要素贡献看,高资本投入仍是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这20年中,东北地区的资本贡献率为80%,劳动贡献率为11.5%,全要素生产率贡献为12.1%。其中辽宁和黑龙江的资本贡献率已超过90%,吉林为53.5%;全要素生产率吉林较高,为29.7%,辽宁为6.5%,黑龙江最低为-0.17%。可见,经济增长相对缓慢和效率低下是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特征。
从近20年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走势看,东北地区总体经济增长速度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同步;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上升,传统产业整体技术水平有所提高,资源性城市产业替代取得了一定成效;所有制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迈出步伐,国有经济比重有一定幅度下降,国有企业“三年解困”的任务基本完成;对外开放取得新的进展,引进外资规模逐步扩大,吸收和利用外资质量有了新的提高,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结构改造和体制创新产生了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基本建立起社会保障体系,对产业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保障。但是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转移和经济结构调整,在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和深化体制改革的进程中,东北受原有计划体制的严重束缚,普遍出现了产业结构老化和经济相对衰退的现象。传统产业失去了以往的优势,新兴工业成长缓慢。东北老工业基地未能抓住机遇,像上海、青岛、武汉等老工业基地那样在改造调整方面取得突破。相反,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革开放和结构调整步伐相对滞后,成为当前体制矛盾和结构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统计资料显示,1978年以来的20年间,东北三省工业总产值在全国所占份额一路下跌,由原来的16.5%。下降到9.3%,降幅超过40%。东北三省工业在全国的排序不断后移:辽宁省从全国第2位下降到第5位,吉林省从第15位下降到第18位,黑龙江省则从第7位下降到第14位。尽管如此,东北老工业基地在国民经济战略中仍占有重要地位,不仅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比如,东北地区产的石油占全国的一半;东北木材向全国提供的接近一半,汽车产量占全国的1/3……,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到,虽然改革开放以后,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速度与沿海地区有差距,但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整个国民经济当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和重要性始终没有变。
东北地区曾多年扮演共和国工业的长子,但面对变化了的外部环境,东北老工业基地退出计划经济的脚步太慢了,这有点像大家齐步走,突然来了向后转,就一下从排头落在了队尾。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云南大通道”到“西部大开发”,惟独东北老工业基地还在背着沉重的包袱艰难地行进着。东北人何尝不渴望像浦东开发、西部大开发一样获得国家政策的福荫,让东北这部“生锈的机器”重新运转起来。
2003年3月,中国北京,两会,一个令东北期待已久的声音终于发出,十六大报告中很明确地提到“三个支持”,其中两个与东北有关——“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中央实施“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的战略部署,对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和改造、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创新和振兴,将大大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计划”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把东北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为我国新型工业化基地。具体来说,把东北建成我国新型的“三个产业基地”和“—个桥头堡”。
1.建设“中国制造业基地”。发挥东北老工业基地在人才储备、技术积累、产业基础等方面的优势,重点发展机床、航空、汽车、造船、发电设备等重大装备制造业及零部件工业,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对国民经济具有装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体系。
2.建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东北地区的知识储备、智力密度、科技产业等优势比较明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光电子、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高新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使之发挥对经济结构整体优化升级的先导作用。
3.建设绿色农产品加工工业基地。东北地区的生物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有发展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业的比较优势,还可以成为替代资源开采业的接续产业。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趋同性决定了东北地区必须加强区域合作
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结构趋同,不仅所有制相同,支柱产业也相近。产业投向和特点出奇地相似:以重工业为主,工业齐全、基础雄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诸多的工业基地。由于各地自成体系,且生产要素在区域间合理流动和配置的体制和机制没有形成,工业领域重复建设严重,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特色优势、比较优势和协作效益不明显。致使东北老工业基地困难重重,一些单一资源型工业城市也由于资源枯竭出现了结构性衰退现象。从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角度看东北工业,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整合各地区经济发展规划,是东北老工业基地走出重复建设、摆脱投资低效率的重要一步。
东北三省的传统支柱产业大同小异:辽宁省的支柱产业是石化、冶金、电子信息和机械工业;吉林的支柱产业是汽车和石化,并着力把电子、医药、食品三大优势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黑龙江的支柱产业是机械、石油化工、食品及饮料,并培育电子信息、医药和新型建材三个新增长点。所以在进行结构调整和制定未来发展规划时,东北三省目前集中在现有传统产业上做文章,就目前的工艺进行按部就班的改造和产量上的扩张,有什么就扩大什么,而以市场为导向的考虑很少。规划的重复,必然引起产业重复,像辽、吉、黑三省都不约而同地把石化工业作为今后发展的支柱产业:大连市提出根据全市石油加工能力达1200万吨的现状,装备新上60万吨乙烯项目,吉化计划将已达60万吨乙烯的规模继续扩大,盘锦乙烯正在把16万吨扩建到36万吨;抚顺石化计划把18万吨扩建到45万吨等等;这些企业都想利用各自已有的资源向深加工方向拓展,难保不会出现新的重复建设。同时,传统产业重组过程中过分注重量的扩张,缺少质的飞跃。一汽集团经过多年的努力,基本上把三省汽车企业联合起来,加快了汽车工业的发展速度。但与此同时,东北航空、兵器行业又新建设了一套汽车工业体系,并且产品结构向趋同的方向发展。哈飞公司原主要生产微型车,目前正准备向轿车方向发展,并已开发出样车,配套的新发动机项目已开始建设。一汽原来把微型车企业改造为轻型车主机厂,但今年又开发出新型微型车,开始投放市场。令人担忧的是,这些汽车企业均把产品主攻方向放在竞争激烈的燃油汽车等传统产品上,一汽正向超百万辆规模努力,哈飞集团也计划把微型车产量目标定到2002年15万辆。而对有可能代表汽车未来发展趋势的电动汽车、新燃料汽车等新产品,企业却没有投入较大的精力研制。在高新技术领域也出现了发展方向趋同的现象。东北三省医药工业特别是生物基因工程制药发展较快,哈尔滨、长春、沈阳、通化等地均把生物制药作为抢占市场制高点的突破口,众多企业都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研制开发,很多是在同一类药或同一产品上竞争,比如干扰素、红细胞生长素等。这种现象是一种高层次的重复建设,如果长期这样持续下去,将会给国家造成更大的浪费。无论改造传统产业还是发展新兴产业,必须建立区域规划和省际协商的新机制,打破目前三省规划部门互不了解情况、长远规划频繁撞车的现状。如东北三省都想在玉米深加工上做文章,而吉林省在淀粉等产品上已形成在全国领先的规模和实力,如果其他两省从开发淀粉产品入手,就可以形成一个深加工的产业链条。所以,突破省及部门利益和区域壁垒,携手共唱一台大戏已成东北三省的共识。从搞活国有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全局出发,东北三省要逐步推动区域优化与合作。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原有的行政区划必须打破,东北三省应探索区域合作的新途径,其中以大企业集团为龙头进行资产优化重组,逐步形成以资产为纽带的企业集团,是重要的途径。在解决重复建设,打破旧有的条块分割格局,建立发挥区域优势的分工与协作关系,形成资源的区域优化的配置中,大企业集团应当勇挑重担。大力推行资产一体化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所在,让企业成为区域优化的主体,改变单纯依靠自我配套的生产方式,根据市场需求,有取有舍地联手进行生产要素的配置,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未来的发展方向。东北老工业基地许多企业都相距不远,企业结构关联性很强,区域优化的潜力巨大。
三、“东北工业经济圈”的建立是实现东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最佳途径
“东北工业经济圈”的创立,是我们在推进工业化进程当中必须考虑研究的问题,“东北工业经济圈”就是要建立一个新型的东北工业基地,把它由一个传统的老工业基地变成一个新型的工业化基地。“东北工业经济圈”是指在东北区域范围内形成某些行业相对集聚,并以其中一两个产品为龙头,在该区域经济总量中占较大比重的区域性行业群,使之成为本地区的特色经济。经过专业市场整合或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一种独特的组织形式,并有十分明显的体制和组织形式的优势,形成辐射和集散。一旦我们所说的“东北工业经济圈”形成,不仅信息共享,技术共享,企业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产品供求,预知市场走势,而且经济圈内的企业竞争既十分激烈又密切合作。更为突出的特点是,由于有较高甚至很高的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也就有了品牌效应,虽然某单个企业的市场影响力很小,但众多企业构成的“东北工业经济圈”却声名远扬。实际上,如果“东北工业经济圈”的名称成了共性品牌,表现出的是经济圈的整体竞争力,加之每种产品都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这就使成本处于最低化,能够从市场的缝隙中生存,而不仅仅是劳动力成本低。这种经济圈内的企业成为一种有效而强大的竞争主体,在与国际跨国企业竞争中占有相对优势。一批骨干企业通过发挥其在市场营销、品牌、管理、规模等方面的优势,与一大批中小企业以紧密或松散的形式联合,形成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企业群,竞争优势明显。这种区域经济的组织形式,通过区域聚合形成规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按照工业企业的集中经济规律,创建“东北工业经济圈”,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消除目前所存在的弊端。区域内部相对集中,既有利于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也有利于企业的优化组合和规模经营,是提高企业素质、降低企业成本的有效方法;组建“东北工业经济圈”,可以加速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东北地区经济少走弯路、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
创建“东北工业经济圈”主要是依据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和东北地区产业基础及资源优势提出的。在“东北工业经济圈”内,吉林构建“四大基地”、“一个示范区”,辽宁兴建“三大产业基地”,黑龙江“建设五大基地”。
1.吉林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要构建“四大基地”和“一个示范区”。一是建设我国的装备制造业和重要原材料工业基地;二是建设绿色的农产品加工基地;三是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四是建设面向东北亚地区的对外开放开发基地。探索吉林省煤炭、森工、矿山等资源城市持续发展途径,解决好资源枯竭产业接续问题,使其成为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地区建设和发展接续产业的示范区。
2.辽宁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要兴建成三大产业基地:一是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建设装备制造业基地,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提升装备制造业。以数控机床、石化通用设备、输变电、燃气轮机成套设备、重型冶金矿山设备等产品为重点,培育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公司。二是做大做强石化产业,建设石化工业基地。三是改造、提升冶金产业,建设冶金工业基地。
3.黑龙江省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计划是:一是加快以大庆石化工业为龙头,以哈大石化带为主体的石油化工新格局;二是煤炭城市要发展综合利用煤炭深加工,推广洁净煤,大力发展煤转化、煤电转化;三是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等新型产业;四是农产品深加工,发展绿色食品。建设五大基地:建设石油化工生产基地:建成装备工业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以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能源工业基地。
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构建“东北工业经济圈”的同时,要在区域内根据各城市的特点区分不同类型,完善老工业基地的城市功能。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结构调整如何与城市功能完善很好地结合也是一项重大的课题。东北老工业基地比较有代表性的工业城市实际上分为不同工业类型,因此,完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城市功能必须因地制宜,不能走单一模式的路子。
(1)中心工业城市应加大“退二进三”的力度。沈阳、哈尔滨、大连、长春、吉林等中心城市与东北老工业基地,应当从过去的以第二产业为主逐步转向发展第三产业为主,把与中心城市功能不相符的、与省会城市未来发展相矛盾的、不能充分体现级差地租要求的产业逐渐外迁、关闭,同时要大力开拓研发中心、金融中心与贸易中心与交通枢纽的功能,以改变进一步发挥其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及辐射、带动作用。)
(2)单一资源性城市应强化多样化发展。抚顺、阜新、鸡西、吉林市等城市,主要依靠开采、加工本地矿产资源发展起来的资源型城市,应当按照现代化城市的要求,一方面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等特色经济以及其他都市轻型消费工业,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生活服务业,完善现代化城市所应具备的各种功能,以改变长期存在的“靠煤吃煤”、“靠钢吃钢”的单一产业结构。
(3)原材料基地城市应消除功能缺陷。对于鞍山、本溪、齐齐哈尔等主要是原材料工业和机械工业为主体的老工业基地,应通过发展商贸、金融、信息网络、文教娱乐、房地产开发等服务业,并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来完善、充实城市功能,以改变作为工业基地的城市重生产、轻服务、轻城市建设的状况,从而扩展经济发展的空间,拓宽就业门路。东北老工业基地如能抓住机遇,10年后,东北经济便可能会超过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城市圈,而成为中国经济新的主导力量。经过奋斗,一定能够再创东北的昔日辉煌,率先在全国全面实现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