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人培养理论与方法的完美统一*_邓小平理论论文

社会主义新人培养理论与方法的完美统一*_邓小平理论论文

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理论与方法的完美统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人论文,理论论文,完美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四有”新人理论是邓小平同志的创造性贡献。它与江泽民同志稍后提出的“四以”育人原则完美结合,构成一个关于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理论与方法的完整体系。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培养接班人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接班人 精神文明

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战略任务。这任务能否顺利完成,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如何发展,关系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宏图能否变成现实,关系到我们党所从事的伟大事业能否一代代地传下去。随着我国两个文明建设步伐的加快,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任务更加鲜明地凸显出来。那么,我们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究竟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怎样才能使社会主义新人达到我们所要求的标准呢?这是两个互相联系的问题。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对这两个问题作了明确的回答。“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里讲的是我党关于精神文明建设总的指导思想,其中包括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内容,值得我们予以高度重视。文中指出,我们要培养的社会主义新人,应当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这是对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四有新人”理论的具体运用,它回答了我们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应当达到的基本目标问题;文中强调“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下简称“四以”原则)则指明了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重大措施,具有方法论指导意义。“四有”新人理论与“四以”育人原则的完美结合,构成了我党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理论与方法的完整体系。这在理论上是一个创造性的重大贡献。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一直是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极为关心的重要问题。斯大林曾经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但实践证明他没有取得成功;我们党的领袖毛泽东主席,鉴于苏联的教训,更加重视这一问题,并且企图通过“文化大革命”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结果付出了极大的代价,仍然未能如愿以偿。历史的教训揭示我们,对培养接班人的问题必须在实践中重新探索。应当说,党的六中全会《决议》在探索接班人的培养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它不仅解决了社会主义新人应当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问题,而且解决了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对象问题。长期以来,关于接班人的培养,往往集中少数“精英”人物身上,而忽视对广大公民的教育和人格塑造。结果,一旦“精英”人物出了问题,就使整个社会主义大业遭受不可估量的损失,这种情况在当代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和若干兄弟党中是屡见不鲜的,教训极其深刻。究其原因,当与英雄史观的错误导向直接相关。今天,我党吸取历史经验,把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对象转向广大群众,主张“要教育人民成为‘四有’人民,教育干部成为‘四有’干部”,教育全体公民成为“四有公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这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培养接班人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一旦群众掌握了真理,具备了“四有”的思想素质,社会主义事业就自然后继有人,各级领导班子挑选接班人也就能实现“水到渠成”。即使出现个别人背叛党的事业,具有“四有”素质的公民就会自觉抵制,保证党的事业健康发展。这一理论贡献,必将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产生无比深远的历史影响。

“四有”新人理论是邓小平同志的创造性贡献。他指出:“一定要提醒大家,就是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时,一定要坚持发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全体人民做到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①]“四有”用简洁而明确的语言,阐明了社会主义新人应当具有的内在素质和精神风貌,为我们党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定出了明确的目标,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和当代中国的实际。“四有”不是简单的凑合,而是辩证的有机统一。

“有理想”,是从政治素养方面对社会主义新人提出的高要求。“有理想”,是我们自觉为崇高事业英勇奋斗的力量源泉,是政治上成熟的标志。邓小平同志说:在“四有”中,“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革命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作资本主义的俘虏,那绝对不能。”[②]这些话语重心长,表明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青年人的厚望。理想和信念的确立,是共产党人政治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对革命事业不懈追求的精神支柱。一个胸怀共产主义理想的人,他必然目光远大,精神振奋,勇于奉献,善于开拓,不谋私利,一身正气。这一切,正是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不可缺少的内在素质。

“有道德”,是从伦理素养方面对社会主义新人提出的高要求。我们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人民的“公仆”,只有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对人民无私奉献,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志士仁人。我们党一贯重视共产党员道德风貌和人格精神的塑造。早在革命战争时代,毛泽东同志就要求广大共产党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以白求恩为榜样,“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最近江泽民同志在关于干部道德修养的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反复强调党的干部要带头讲政治,带头弘扬党的正气,“要堂堂正正做人”。六中全会《决议》再次重申干部要“讲学习,讲正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勤政务实,廉洁奉公”,要求“全党全社会都要十分关心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并且提出了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的重大任务,这都表明把“有道德”作为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条件,是十分正确的。

“有文化”,是从知识素养方面对社会主义新人提出的高要求。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科学技术大发展的时代,信息交流快,知识更新快,技术改造快,新工艺推广快。面对这个全方位发展的时代,我们如果不懂得文化科学知识,就很难跟上时代文明进步的新形势,更不要说担当领导现代化的历史重任。正因为文化科技事业极端重要,所以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提出要“促进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要“迎接世界科技革命”的战略任务。因此,作为社会主义新人,做到“有文化”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有纪律”,是从行为素养方面对社会主义新人提出的高要求。纪律是对道德的必要补充。道德规范靠人们内心的道德自觉来维持,而纪律则靠人们按规章制度来遵守。作为社会主义新人,不仅应当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而且应当成为遵纪守法的模范。邓小平同志说,“有了理想,还要有纪律才能实现……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③]我们党领导的事业之所以能取得胜利,靠的就是铁的纪律。早在战争年代,党就给人民军队颁布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提倡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建立了与人民血肉相连的关系。在解放战争拉开序幕以后,毛泽东同志又提出“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口号,再一次严肃了军内纪律,保征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这说明“有纪律”应当成为社会主义新人必备的重要品格。

邓小平同志所提出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理论,分别从政治素养、伦理素养、知识素养、行为素养等方面对社会主义新人提出了严格要求,四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为我们党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指明了目标,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是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好好学习,深刻领会。

以上阐明了社会主义新人应当达到的基本目标,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新人应当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呢?江泽民同志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回答了这一问题。他在1994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育人原则;去年1月在全国宣传部长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又对这“四以”原则作了重要的理论阐述;9月26日,他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再一次重申了这一思想,并指出“宣传思想工作部门和单位,要把最好的东西奉献给人民,用最好的东西去‘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所有这些,都表明江泽民同志把“四以”原则看作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重大战略措施,从而深刻地回答了培养“四有新人”的途径和方法问题。这在理论上无疑是一个重大的贡献。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就是要做到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去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使全党和全国人民把这些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如六中全会《决议》所指出的:“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我们的精神动力。”当前,特别要努力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个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和中华民族振兴的强大支柱。全面、正确、积极地坚持和实践这一理论,是我们党和国家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因此,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必须充分发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理论的指导作用。

“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就是要求各级宣传思想工作部门,运用宣传机器和舆论工具,对社会上各方面的人们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正确的舆论导向,实质上是优化育人环境问题。当今世界,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交流日益现代化,社会上报纸刊物日益增多,广播电视网遍布各地,随时传播舆论,影响群众的思想和行动。我们必须用正确的舆论来抵制各种错误的舆论,将人们的思想引向正确轨道。江泽民同志说:“历史经验反复证明,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对我们党的成长壮大,对于人民政权的建立、巩固,对于人民的团结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具有重要的作用。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④]又说:“舆论导向正确,人心凝聚,精神振奋;舆论导向失误,后果严重。”[⑤]可见,舆论导向是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环节。为此,六中全会《决议》明确规定:“新闻宣传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事,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就是要求我们用崇高的道德情操、人格意志、理想信念和人间正气等属于高尚精神的东西,去塑造、陶冶社会主义新人,江泽民同志所说的“高尚精神”,指的是“我们党的崇高理想、信念、优良传统和作风”,以及“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优秀传统和美德”。这些都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传家宝,值得我们百倍珍惜。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战争中建立了一整套优良传统和作风,如联系群众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实事求是的作风,等等。它们对于培养和造就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作出过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值得我们发扬光大。我国的优秀传统和美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结晶,它们从各个侧面体现了我们民族的高尚情操和伦理精神,如“天下为公”的无私奉献精神、“自强不息”的艰苦奋斗精神、“杀身成仁”的英勇献身精神、“见利思义”的以义制利精神、“执法不阿”的清正廉明精神、“仁者爱人”的泛爱大众精神、“威武不屈”的人格独立精神、“养浩然之气”的自我修身精神,等等,过去曾在中国历史上陶冶过许许多多志士仁人,今天仍然可以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有益借鉴。因此,要坚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就应当充分发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的巨大精神力量,为塑造社会主义新人作出贡献。

“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就是要求文艺工作者,“拿出一批优秀的、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影视、戏剧、音乐、舞蹈、美术和文学作品”。党的六中全会《决议》指出:“繁荣文学艺术,首要任务是多出文学作品。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在文学艺术各部门中,努力创作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统一,具有强烈吸引力感染力,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优秀作品……”以满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鼓舞人们为创造社会主义新生活英勇劳动。关于“弘扬主旋律”,江泽民同志说:“弘扬主旋律就是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倡导一切诚实劳动和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江泽民同志在这里围绕“弘扬主旋律”所提出的四个“大力倡导”,毫无疑问都有助于教育和鼓舞社会主义新人。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等四原则,都是培育当代社会主义新人的重大措施,具有方法论指导意义。“四以原则”涵盖面极宽,它要求我们从“科学的理论”到“正确的舆论”,从“高尚的精神”,到“优秀的作品”,处处把好育人环节。具体来说,就是要用“科学的理论”,去武装当代新人,使之自觉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自己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用“正确的舆论”去引导当代新人,使之在良好的育人环境中健康成长;用“高尚的精神”去塑造当代新人,使之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自觉弘扬党的正气,“堂堂正正做人”;用“优秀的作品”去鼓舞当代新人,使之自觉地为创造社会主义新生活英勇劳动。所有这一切,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新人都至关重要,它与邓小平同志所提出的“四有新人”理论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关于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理论和方法的完整体系,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接班人的理论所作出的无比重大的贡献。

*收稿日期:1997-03-20

注释:

①②③《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10、110-111、110页。

④江泽民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的讲话。

⑤江泽民《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的会议上的讲话》。

标签:;  ;  ;  ;  

社会主义新人培养理论与方法的完美统一*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