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微而知著探究水而谋创造——浅谈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_邹安安

见微而知著探究水而谋创造——浅谈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_邹安安

重庆市渝中区石油路小学校

从人的发展角度来看,教育的作用由低到高应该有三个层次:第一,使受教育者知道世界是什么样的,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一个客观的人;第二,使受教育者知道世界为什么是这样的,成为一个会思考的人,一个有分析能力的人;第三,使受教育者知道怎样才能使世界更美好,成为一个勇于探索和创造的人。可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科学教育的核心。笔者结合科学课程《认识水--比较水的多少》的教学实践,从对创新思维本质的思考,见微知著,谈谈自己对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启迪创新思维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浅见。

一、探究与创新的关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我们的《科学课程标准》中也强调:"科学学习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因此,探究是科学学习的过程、方式和手段。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获得知识信息,把握已知世界。

在探究中寻求创新,因创新冲动而不断探究,二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不断循环往复,推动着人类的发展。学生在不断进行的探究活动中积累已知经验,在已知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寻找并建立自己独特的思维模式,在对未知的探究中用自己独特的思维形成新的理论、方法和技巧,最终产生创新。因此连接探究和创新的纽带就是这种独特的思维模式--创新思维。

二、创新思维的涵义及本质

创新思维可以理解为主体在强烈的创新意识驱使下,通过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运用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借助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等思维方式,对头脑中的知识、信息进行新的思维加工组合,形成新的思想、新的观点、新的理论的思维过程。虽然现在人们对创新思维的某些方面认识还没有完全统一,但笔者认为,凡是突破传统习惯所形成的思维定势的思维活动,都可以称为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多种思维方式的有机结合,而不同的思维方式既互为排斥又互相补充,也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因而,可以说创新思维本质上就是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的对立统一。

1.创新思维是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对立统一

这种对立统一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只有集中了才能发散。由于问题的产生大多是集中思维的产物,所以,集中是为了更好地发散;第二,只有发散了才能进一步集中。人们为了寻求独创性的设想,常常任自己的思想自由发散,但是,发散的结果并不都是有价值的,往往有相当多的谬误,所以,大量发散还要通过集中导出正确的结论;第三,发散度高,集中性好,创造水平才会高。

在《认识水》这堂课中,笔者向学生们提出问题:不同形状的容器谁能够容纳更多的水?这就首先启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学生们会用眼睛看形状、用手掂重量、甚至用尺子量等等手段寻求答案。最后,当笔者用量筒分别测量后得出答案时又形成了高度的集中思维。当然,还可以把过程反过来,学生的思维方式则反之。

2.创新思维是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的对立统一

大陆漂移学说的创立者魏格纳,躺在病床上观察墙上的世界地图突发奇想: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凸凹竟如此吻合,会不会原来就是一个整体呢?魏格纳的这种依靠灵感和顿悟的思维方式就是直觉思维。直觉思维可以创造性地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论,是创新思维的主要形式。

当然,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相互促进、相互联系,逻辑思维是直觉思维的基础,直觉思维是高度成熟的逻辑思维的产物。没有直觉思维做先导,难以提出新问题、新设想,可以说,直觉思维在创造活动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新思想、新设想提出之后,仍需要用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和论证,因此,我们不能排斥或贬低逻辑思维在创造活动中的作用。事实上,整个创新思维的发展都是在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的交叉状态下进行的。

在课堂上,当学生们纷纷提出自己的比较水的多少的方法时,直觉思维占据的主要位置,而直觉思维需要逻辑思维的论证和证明,当笔者按照几位学生的方法均告失败时,学生们的思维开始进入到了逻辑思维。在这样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们的逻辑思维就会越加成熟,成熟中就孕育了能够带来创新的直觉思维。

3、创新思维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对立统一

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相辅相承,缺一不可,形象思维是抽象思维的基础,抽象思维是形象思维的发展。在基础教育阶段,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步由形象思维为主变为抽象思维为主,因此,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基础教育不可忽视的内容。

在课堂实践中,准备不同形状的容器就是希望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而用2个相同瓶子比高度以及用小杯子比杯数的教学环节设计还是重在锻炼形象思维,最后用量杯和称重量的方法比较则进入到抽象思维,同时,这四种方法又采用了数学的抽象证明。

由以上分析可见,发散思维、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在创造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但创新思维也离不开集中思维、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创新思维正是这些不同思维方式的对立统一。

三、探究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课堂教学模式

根据创新性教育理念,结合科学学科教学特点,笔者总结出创新性课堂教学的关键词:兴趣、提问、探究、创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从科学教学的目标以及学生科学学习的规律来看,教学模式大致可分为这样的几个阶段。

1. 激发学生参加科学实践活动兴趣提高了探究知识的能力。

学习是一种有意识的心理行为,是由一定动机引起的,激发学生学习探求的兴趣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达到主动发展目的的前提。

(1)以形象化手段激趣。小学生好动,好奇心强,他们往往易于直接或间接地为客观事物或某些科学现象的新奇性所吸引。在教学中,要从教材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形象化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以实践性活动激趣。在学习活动中,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常常不在于探求的结果或结论,而在于探求过程中操作实践的参与和对千变万化的客观现象的体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一次又一次实验。学生在实践性活动中自行探究,发现规律,体会新认识新发现的快乐,增强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笔者首先利用上节课中使用不同味道的液体与水的比较使学生对水产生了兴趣,在这堂课中,尽量收集了各种形状的容器,充分利用形象化的手段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在分组活动中让每一名学生均能采取测量高度、重量、体积等不同的方法进行实践,在动手过程中学生进一步对水的相关知识才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为下一步的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2.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在师生共同面对要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允许和鼓励学生做到:

(1)乐于好奇。好奇心是知识的萌芽,好奇是求知的向导。只有当学生对知识产生好奇,具有积极的探究欲望时,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行探究的动机。因此,教师在提出研究课题时,一定要富有激励性,要把研究的课题,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愿望。

(2)敢于猜测。要让学生猜测,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和动手探索的时间,要让学生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教师每提出一个课题或新问题时,可先让学生大胆猜测,各抒己见,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

在本堂课上,学生提出了"为什么高的瓶子装水少""为什么重量大的水就多"等等问题,而谁又能知道,这些问题是否和牛顿的著名问题"为什么苹果掉地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呢?亚里士多德曾讲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创新思维培养更是如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不断质疑,因为有疑才有思。笔者在提出问题后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没有轻易否定学生们提出的方法,迫不及待地将答案和盘托出。在将答案告知大家后,还鼓励学生多问,并且告诉学生"老师的方法不是唯一的,还有许许多多的办法等着你们去探索"。

3. 参与过程、学会探究。

科学教学的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为完成某种实际任务而努力探索时,才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认识兴趣,激发学生发散的创新思维。

(1)多样实验方法。根据教育的开放性原则,教师应开辟宽松的民主教育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努力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2)大胆尝试实验。教无定法,但教可择法,也可创法。教学中教师要一改统一模式的实验设计,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操作活动得以有存在和发展的空间。

在本次教学实践中,运用了四种方法定量地得出了答案,更重要的是通过定性(观察)方法与定量方法结论的不统一,向学生们传递了重要的讯息"眼见不一定为实"。

4.包容试错,启发创造

优化的实践活动,则是学生创新兴趣得以表现和发展的极佳时机,积极开展科学课外实践活动,将课内知识延伸至课外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鼓励学生勇于实践。给学生一个实践机会,他会创造出一些奇迹来,知识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中逐渐发现创造出来的。教学时,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通过实践获取知识,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2)鼓励学生创造方法和工具。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有些学具要求学生课外制作。教师在课内进行启发指导,充分发挥学生潜在的创造制作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开展实践创新竞赛活动。课堂教学是根据教材规定的内容进行的,不可能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差异。所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难免受到一定的限制,而在课外科学实践活动中,学生则很少受到限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为进一步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组织学生进行小制作、小创造比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当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用尺子测量的方法时,笔者没有嘲笑学生的方法可笑、古怪、钻牛角尖等,否则会大大挫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从而扑灭创新思维的火花。而是让她大胆尝试,告诉她"在她掌握了更高级的数学知识后,用尺子是可以测量水的多少的",同时启发同学们寻找更多的方法。这样,学生们在失败学习,也从失败中获取。

在科学课教学探究中,笔者运用创新思维和创新理论指导实践,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对拓展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独立思维、发展学生的求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教师不能一味地灌输书本上的知识,同样应该运用创新思维来指导教学实践,转变观念,把课堂作为论坛,充分发挥学生的才智和潜能,把握课堂教学创新趋势,启动所有的智慧,把课堂插上创新的翅膀。

论文作者:邹安安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0

标签:;  ;  ;  ;  ;  ;  ;  ;  

见微而知著探究水而谋创造——浅谈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论文_邹安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