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如今浮躁的社会风气和“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中学语文教学中出现了部分错误的教学理念,正在让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悄然流失。逐渐出现轻视学生人文修养和文学素养的培养的现象,这一切也在间接导致中学生精神世界越发的贫乏。正是针对此种现象,本文对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进行简要探究,不仅可以了解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同时也便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解决语文教学中关于人文教育的问题。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 人文教育; 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07-103-02
On the importance of humanistic education in Chines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s
Abstrac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impetuous social atmosphere and the "examination oriented education", some wrong teaching ideas have appeared in the Chinese teaching of middle school, which is losing the humanities education in the middle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Gradually, the phenomenon of fostering students' humanistic accomplishment and literary accomplishment has gradually appeared. All these indirectly lead to the increasingly poor spiritual world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view of this phenomenon, this article makes a brief inquiry into the humanities education in the middle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 not only can understand the humanities education in the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but also can help us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humanities education in the Chinese teaching in the actual life.
Key words: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 Humanities Education ; Method way
1中学语文教学现状
1.1中学语文教学忽略实践教学培养
目前,我国教育仍以“应试教育”为主线,这也间接促使中学语文教学中更注重“语文知识”和以“读、背、写”为中心的机械性教学模式,从而忽略了实践教学活动。为了应付高考,许多中学教师往往将语文知识模式化、套路化,不断强调语文理论知识的背诵,而省略了语文作为工具学科的工具性和价值性。比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往往强调语文阅读答题套路,要求学生按照阅读模板一板一眼的答题,视参考答案为唯一。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会挫伤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和理解能力,从而也使学生丧失了接受知识的积极性、创造性,这一切也直接性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而语文作为工具学科,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实践性,这样的中学语文教学在无形中也会使语文学科沦为生搬硬套的文字囤积学科,毫无生趣可言。
1.2中学语文教学过于强调学科知识体系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中语文教学仍然以教师的教为主要内容和方式,这间接的使学生从主体地位沦为被动接受的地位,这一切都是源于中学语文教学过度强调学科知识体系,于是逐渐形成了以讲授法为主要方式的“语文知识”教学方式。比如在语文写作教学中,许多教师采用灌输式的讲授法,利用教师不断的灌输,让学生学会“三段式”写作。这样的教学活动中缺乏了互动、交流和相互梳理知识的过程,从而导致课堂缺乏活力,也逐渐让学生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间接也降低了整堂课的教学质量。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新课堂三中心”即学生中心、活动中心和经验中心,他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需要和经验出发组织教学。从他的教育主张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哪一个学科教学都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1]同样,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也曾主张学生应将知识与自己的血肉融为一体,换而言之,就是将知识融入实践,融入生活。这也间接说明了教育应注重能力培养,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应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上。[2]
2发展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原因
2.1知识经济时代的逼近
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正如“知识改变命运”所言,今天的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知识也将成为创造财富的一种手段。所谓的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作为主要的支撑点的经济基础,这种经济模式不同于以往的小农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它主要依靠知识来传递信息以及促进生产。[6]因此,在这种经济模式的影响下,社会便会对劳动生产者的知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也就意味着这个优胜劣汰的社会在不断逼迫着劳动者学习更为先进的知识理念,以此来缓和劳动者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那么,作为劳动生产者,他们需要具备丰厚的知识储备、创新的思维、先进的科学技术理念。而这些要素侧面反映出知识经济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意味着只有做到以人为本的教育才能迎合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然而在高速前进的社会现实中,人们往往只看到了科学技术带来的物质上的优越,而越来越忽视人类精神上的富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物质上的满足是永远无法填补精神上的空虚的,唯有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辅相成,才能在知识经济的社会中发挥巨大作用。因此,在教育中高扬起人文精神和人本主义意识的旗帜已经是大势所趋。作为人文教育中的重点科目语文更应该在这趟洪流中引领时代潮流,顺应时代对人文教育的召唤。
2.2新课改的要求
建国以来的半个世纪里中学语文教育的建设一直遭人诟病。曾在1978年,吕叔湘先生曾在《人民日报》在提到语文学科教学“少、慢、差、费”的严重问题。之后在《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等各大著名报刊上都可见到对语文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的批评和讨论。这样的现象将语文学科教学推向了社会舆论和热点的风口浪尖上。可以说,中学语文教育的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香港大学施仲谋教授提出这样的观点,他认为语文学科要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语文学习除了是升学和就业必须掌握的一项技术以外,更应该以继承理解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培养健全人格为主的道德建设。正是如此,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中对于语文学科就明确的提出了语文学科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为主要任务。同时国家也在《中小学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新增了对中小学生的识字能力和阅读能力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如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要求每学期至少阅读两本名著。[4]因此,加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推进语文学科改革发展的需要。
3推进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3.1改革语文课程和考试内容
教育的三个构成部分即教师、学生、教育影响。教育影响通常指的是教材,在学生和教师的之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9]想要加强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发挥教材的实际功效。一本好的教材可以引导学生的价值走向,也会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会创新,改变以往千篇一律的教学方式。近年来教材的新编和革新,选入的教材内容也日趋丰富多样,这样的教材有利于教师在教学目标的选择上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教材中增加课外阅读篇目和学生自读篇目可以让学生在自主阅读和自我感悟中领悟到作品中传达的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
根据近两年高考试卷改革形势来看,以重庆为例,重庆语文高考试题中减少了客观题的数量,新增了阅读欣赏题,阅读试题文章更偏向于让学生自主得到理解欣赏,考试题型更加注重学生的理解能力,高考答案也不将是唯一,更加鼓励学生思考,摆脱了以往的固定思维模式的束缚。[10]这样势必会增加考试和阅卷的难度,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语文学科教学会更加注重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在教学过程中也会越来越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已达到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
3.2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只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因此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等不同形式将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尊重和理解学生。这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第一步。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需要注重学生的自我创造意识,这便要求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领悟和感受。
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首先要改变学生的语文学习观念,让学生意识到语文学习中的语境、语言等许多因素是不能单靠教师讲就能理解透彻的,更多的是靠学生自己理解,用自己的思想去感受作品。[12]其次,教师应将课堂“活化”,利用课堂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想象空间,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最后,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文化积累,有目的的引导学生感悟传统文化的人文气息,多读名著,帮助学生挖掘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提升他们的人文情怀。[13]在日积月累中学生的人文修养就会达到较高的层次。
结语
每个教育阶段都应该重视人文教育,语文学科作为人文社科类,更应该注意到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中学语文教学包含了许多不同的方面,本文就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进行了简要的探讨,虽然涉及的角度有限,但是笔者希望这番探究能给迷茫的中学语文教师一些引导,并期盼从中找到一个能让中学语文教师借鉴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日]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编.现代教育学基础[M].钟启泉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胡巧兰.中学语文教学应该重视人文精神[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8年
[3]邓阿宁.中西人文精神传统之比较[J].重庆社会科学,2005(4).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5]洪申健.语文教学和人文素养[J].《语文学刊》,2006年.
[6]李梅香.论知识经济社会对人文教育的需求[J].《中州学刊》,2001年第3期
[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一一财富蕴藏其中[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75页
[8]王春云.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及意义[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9]厉以贤.现代教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1]申延齐.浅谈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J].《中学语文》,2008年.
[12]张奕.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及其达成[J].现代语文,2012(2).
[13]黄建新.语文课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之我见[EB/OL].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2004-01-18.
论文作者:王万惠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7月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3
标签:人文论文; 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知识论文; 教学中论文; 中学语文论文; 教师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7月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