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诗歌教学,传承优秀文化论文_江海涛

创新诗歌教学,传承优秀文化论文_江海涛

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踏水镇初级中学 614900

摘 要:诗歌文字凝练、意境丰富,是我国文学的瑰宝。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大重点内容。诗歌教学的有效开展,能够推动学生文学素养及语感等语文综合素养的完善及提升,有利于学生在语文上的学习和进步。而基于素质教育的指导,教师在开展诗歌教学时,应以多元、多样的教学展开,推动学生多方面语文素养的成长,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素养基础,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进步。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诗歌教学 创新策略

诗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接触大量的诗歌,并通过诗歌的赏析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美感,能够活跃学生的语文思维,建立语文学习的兴趣与信心。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诗歌教学方法的改革,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提高诗歌教学的质量,让语文教育得以改革。

一、灵活诗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生活学习兴趣,是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重点。优化诗歌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能够主动接触诗歌,愿意跟随教师的脚步去学习理解诗歌,感悟诗歌中的真挚情谊。有了兴趣和主动性,诗歌教学的效率会明显提高,也会帮助学生探索更多的课外诗歌,丰富个人诗歌阅读量。比如在讲解《江南春》这一课时,教师要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古诗所描述的春天美景,感受到自然环境之美,并了解诗歌的节奏。入情入境,在读中感悟,才能与作者达成互动。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激发学生的诗歌学习兴趣,可以举办一次诗歌朗诵比赛。因为节奏美是本次诗歌教学的重点之一,教师可以通过诗歌朗诵比赛,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知道如何在诗歌朗读过程中断句。同时,比赛也能够激起学生的竞争欲望,为了获得更好的竞争结果而付出更多努力。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诗歌教学创新度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诗歌教学过程中,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提高以及教学效率提升都有一定益处。在过去的教学中,学生对于生活内容的理解往往来源于教师的讲解和对应描述,这样的知识获取过程过于间接。为了让初中语文的社会教学越来越创新、越来越高效,教师要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提供适合对应的特定时代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与诗歌相关的资源。比如在讲解曹操的《龟虽寿》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与当时时代背景相契合的影视资料。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必要的写作背景,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得有个性的文学作品得不到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直到东汉末年,天下分崩,政治思想文化发生重大变化,曹操带头叛经离道,给文坛带来了自由气息。

三、提升自主意识,培育诗歌鉴赏习惯

核心素养认为自主性是人作为主体的根本属性,其强调学生要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成就出彩人生,最终发展成为有明确人生方向的人。初中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由于应试教学模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使得他们的学习依赖心理依然较为严重,习惯于跟着教师的教学节奏走,把教师当成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在诗歌鉴赏中,教师的引导只是一种辅助,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学生带着自己的文化知识、情感基础、社会认知去深入诗歌作品之中,才能感受诗歌作品的意蕴。因此培育学生的自主鉴赏意识和能力,是一条根本途径。如《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音律和谐优美,非常适合学生吟诵,各个小组可以组成“吟诵团”展开比赛,看看哪个小组的吟诵最优美、最真挚、最有韵味,教师就可以给哪个小组颁发“最佳朗诵小组”的奖杯,然后在其他诗歌鉴赏课堂中让他们带领大家一起吟诵诗歌,进而改善学生不喜欢吟诵诗歌的学习陋习。

四、提升社会感悟,激发诗歌鉴赏情感

当代初中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任,其责任感和使命感如何,对国家和民族的情感如何,担当意识如何,关系到他们的未来发展,更关系到祖国的明天。教师在诗歌鉴赏教学中就要以提升初中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为己任,帮助初中生树立远大理想。如在教学王安石的《登飞来峰》时,对诗歌后两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解读,就需要教师结合创作背景和王安石变法前后以及王安石在推进变法过程中遇到的重重阻力引导学生进行充分联想,让学生从正值壮年的王安石身上感受他的不凡抱负,以及“不畏”二字所传达出来的不畏奸邪,为了国家和百姓的利益勇于实践和探索的抗争精神。借此引导初中生向王安石学习,学习他身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远离各种低级趣味。

总之,在提高初中语文诗歌教学质量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保持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优势,将传统的优势与新的思想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运用灵活多样的手段,让学生的诗歌学习兴趣得以激发,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形成,让诗歌走进学生的生活。通过语文教学,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方红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18)。

[2]胡昌所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2018,(26)。

[3]张有平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18,(20)。

论文作者:江海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8

标签:;  ;  ;  ;  ;  ;  ;  ;  

创新诗歌教学,传承优秀文化论文_江海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