唠叨,另一种母爱?你觉得妈妈的唠叨怎么样?_亲子成长论文

唠叨,另一种母爱?你觉得妈妈的唠叨怎么样?_亲子成长论文

唠叨,别样的母爱?——如何看待妈妈的唠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母爱论文,如何看待论文,妈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主持人:“成长不烦恼,长大感觉好。”从青少年心理成长的角度来看,正值青春期的孩子好强、独立、渴望成熟、渴望被人承认,所以对父母的唠叨、罗嗦就特别敏感,乃至厌烦。一般来讲,在家里大多是妈妈爱唠叨,因此我们今天的话题就是要来探讨一下如何看待妈妈的唠叨。

今天我们请来了南京市某中学初一学生杨芳和她的妈妈。杨芳说她和妈妈之间总有摩擦,起因大都是因为妈妈的唠叨。那么,妈妈的唠叨真有那么可怕,女儿一点都不能接受吗?这又到底是谁苛求谁呢?

还是先让我们来听听母女两人感触最深的一件事吧。

妈妈:我记得这样一件事,那是一个将要下雨的清晨,我担心孩子会淋雨,便反复嘱咐杨芳带上雨伞和雨鞋。可谁知,她一点都不领情。嫌我烦,一个劲儿地冲我说:“没下雨呢,就是下雨,我从学校回来,也不远哪,不过就二三分钟的路。不下雨,穿雨鞋,带把伞,多好笑哇。”可我总认为,孩子缺乏生活经验,要是一不小心,淋坏了身子,吃苦倒霉的不仅是人,还会耽误学习。于是,我就反复对她说生病后的麻烦和后果,希望她能明白。可谁知,她更不耐烦了,一个劲地说:“妈,你累不累啊,我都这么大的人了,该怎么样,不该怎么样,我心里有数,你就少说两句吧,让人听了都烦,大清早的。”

你瞧,她就是这样总嫌我烦,嫌我罗嗦。是啊,翅膀硬了,想飞了,是不是?生女儿真没意思,一片苦心得不到理解,还总嫌我烦。哎,我想不通。

主持人:杨芳,你觉得妈妈罗嗦吗?是比较罗嗦还是太罗嗦了?

杨芳:我妈妈是名幼儿教师,上班的时候,对着孩子要把一件事反反复复交代好几遍,所以我认为妈妈的唠叨、罗嗦犯了职业病。可对此,她却不认可,这就是我们的矛盾焦点所在。

主持人:唠叨其实也是一种关心,尤其是母亲对孩子的唠叨,杨芳,你不这样认为吗?

杨芳:我认为,唠叨要看怎样唠叨,比如我妈妈的唠叨就过分了。

主持人:那你能具体说说你妈妈是怎么过分唠叨的吗?

杨芳:我妈妈的唠叨主要表现在对我学习、生活的过分监督上。比如炼钢琴,我从幼儿园中班就开始学钢琴,但手形一直不好,因为妈妈是学幼师的,多少懂一些钢琴,所以每每练琴时,妈妈就会站在一边不停地提醒:手腕太硬,手心顶住。一次十次算了,可数十次谁能受得了。我烦了以后,就会把妈妈推走,可是,过了一会儿,妈妈还会转回来再说:“现在练琴!”我气得会把房门关上,妈妈就躲在门外听。有时我累了,睡着了,妈妈马上又冲进来说我偷懒。

妈妈:其实,我这样要求她主要是为了培养她的态度。我认为,学钢琴弹到哪一级是次要的,关键是要投入,要有韧性。可杨芳学得不够投入,结果一上琴尽出错,让我感到心灰意冷。

杨芳:再比如,我上学早上出发时,妈妈总是说,要注意安全,早点回家。说一两次就行了,天天说,烦不烦哪。

妈妈:杨芳每天要坐公交车上学,这孩子粗心,眼睛不看两边,我真怕她出问题。

杨芳:妈妈很注意培养我的劳动观念,让我在家拖地。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可妈妈却总在一旁看着,一会儿嫌拖把太干了,一会儿嫌拖把太湿了,然后索性把拖把抢过去自己拖。你说,这到底是在锻炼我还是在打击我。

妈妈:杨芳总把拖把弄得太湿了,不得不让人担心她的生活能力。我的性格就是追求完美,喜欢整齐,杨芳喜欢到处乱扔,我提醒她,是为了帮助她。

主持人:从杨芳的“控诉”中可以知道,她爱和妈妈顶嘴,用杨芳曾说过的话讲,就是胡搅蛮缠,强词夺理,据理力争。那么妈妈急了,又怎么办呢?

妈妈:急了,有时不免由动口转为动手,一般打背打胳膊,最后也没有什么好结果。

主持人:可见由动嘴到动手的过程全因互相不满意而引起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考虑,由相互的指责和不满改为相互的肯定和赞许呢?杨芳,妈妈就一点也不表扬你吗?

杨芳:妈妈对我总是不说优点,只说缺点,弄得我很没信心,不服气,就要跟妈妈吵。偶尔妈妈表扬一下我,我就会从反面去理解。比如:妈妈说,哟,今天回家早嘛,作业也做完了,不错,很好。我就想:难道平时我回家就很晚吗?做作业就拖拖拉拉吗?这都是过分唠叨惹的祸。。

妈妈:我也承认,有时过分唠叨会造成指责的嫌疑和不良后果,从而影响了孩子的自信。但孩子也应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我想,或许我不算一个优秀的母亲,但我相信,我的爱绝不比天下任何一个母亲少。这一点希望女儿能理解。

杨芳:或许我对妈妈的心理体会不深,但我希望妈妈能多鼓励我,少唠叨少指责,这样我会更自信更快乐更成熟的。

主持人:确实,认为父母唠叨的青少年朋友并不少,而对于父母的唠叨却很少有人能认真对待。客观地说,不仅需要儿女正确理解和认识父母的唠叨,也需要父母和儿女双方都采取一种宽容和合作的态度。其实,仔细想一想,父母的唠叨也是爱的一种表现。面对这样的情况,父母的一意孤行和少年朋友的消极抱怨都是于事无补的,因此,父母和子女双方都应该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有什么话,双方要及时沟通,也许这才是比较切实可行和能消除误解的做法。说不定,等到了青少年朋友们长大成人做了父母时,还会怀念今天母亲的唠叨呢!

标签:;  ;  

唠叨,另一种母爱?你觉得妈妈的唠叨怎么样?_亲子成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