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小论文题
2022-10-19阅读(667)

问:历史小论文。200-300字左右。觉得好的采纳。要精辟点。 高一历史第三分册的
- 答:问题1、
①清入关后,一方面仿照明朝制度,在中央设立内阁和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另一方面又保留自己民族原有的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清朝的内阁与明朝名同而实异,并没有什么实权。实权掌握在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手里,权力极大,凡军国大事皆由它会议裁决,皇位继承这样的重大决策也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决策皇帝不能更改,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存在,不仅架空了内阁,也限制了君主的权力。这种政治体制,使权力分散于满洲的王公贵族手里,因而接连出现大臣专横擅权的局面。
②康熙帝亲政后,在宫内设南书房,挑选翰林学士入值。当值翰林院学士除陪同皇帝读书写字外,实际上也参与机密,替皇帝草拟谕旨。从此,内阁、议证王大臣会议权力削弱。康熙帝把中枢权力一分为三:内阁、议证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相互牵制,康熙帝处置了鳌拜,结束了权臣专横的局面,最后集权于皇帝手中。
③而雍正帝设置军机处,则是加强君主专制的关键性措施。军机处的裁决权完全出自皇帝,皇帝的命令由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中央的六部官员和地方的军政首领也就直接听从他的指挥。此后,议政王大臣会议成为虚设,至乾隆时撤销;内阁也成为虚设的机构。这样,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君主专制发展到了顶峰。 - 答:权力的核心在于政策与命令,具体的体现是军事、行政、税收等,具体的目标是人、财、物的管理。在康乾盛世时期,皇权达到了高度的集中,任何关乎国计民生的政策和决策都都皇权决定,而南书房和军机处严格角度说,只能算是皇上的幕僚或顾问,而议政王大臣会议还属于集体决策。
康乾盛世之所以称得上盛世,一、时间长 从康熙22年(1683)收复台湾算起,到乾隆去世(嘉庆4年1799年)结束,约有116年,中间经历了4个皇上,其中的康熙大帝,文治武功,对内消除分裂,对外开疆拓土,对民修生养息。雍正帝兢兢业业。乾隆帝,十全老人。康乾盛世的标志就是圆明园,在一个皇权时代,万国来朝,四海升平,就意味着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一个国家的强盛不用武力再去吓人,而是文化。圆明园无疑是那个时代世界级的瑰宝,同时也代表了中华文明的又一个高峰。看看现在的文物拍卖吧,仅乾隆屋中的一个大瓷瓶,就拍卖了2个亿。而在圆明园中的类似的宝物,风景那更是多的难以计数。
没有了,不想多说了。
至于早期的西学东渐,首先是认可,其次是影响重大。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分析
正面的有,医学解剖,数学几何,玻璃冶铁等
负面的有,鸦片麻醉、性泛滥梅毒、
间接影响的有,基督教太平天国、伊斯兰教方腊起义等
问:历史小论文题(15分)
- 答:【答案】具体评分标准:
(1)观点明确,充分利用史实,多角度论证,逻辑严密,论述充分,表达清晰(15分-11分)
(2)观点较明确,能结合相关史实,逻辑较严密,论述较为充分,表达清晰(10分-6分)
(3)观点不明确,未利用史实来叙述,单一角度论证,逻辑不严密,论述不充分,表述不明确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存在两个核心观点,其一欧洲世界经济体的产生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其二,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欧洲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心,选择其中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即可。
考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点评:高中历史小论文的写作大体可以分作两个步骤进行。首先要确定材料中的核心观点,在此基本上明确表达学生自己的态度,即表明是赞成或是反对的态度;然后,接着寻找相关的史实论据进行论证,在论证过程中要往往采用正反论证或多角度,多方面论证两种模式。需要说明的是学生往往对提炼或概括材料中的核心观点有一定的困难,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或根本不会概括,这种情况需要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多下功夫,勤加实践,同时也需要综合提高语言文字的素养和水平。
问:高中历史小论文,急急急
- 答:显而易见,整篇论文的核心在于民生,有两种答题的方向。
1.整篇论证三民主义的一些弊端,如忽视民生,没有明确后续的反抗帝国主义的方针,在套用一下政治方面(军阀主义
),经济方面(小农经济还是主导,资本主义薄弱),乃至社会风俗方面(移风易俗的趋势,明智的开启),国际方面(帝国主义横行霸道)然后结合材料(这个很简单,抄一段材料就行)
2.另一种思路就是死磕民生,从小角度出发,先表彰孙中山推行的三民主义的功绩(推翻清朝,开明智),然后再大笔墨的写最底层人民依旧悲惨的生活境况,严重的脱离民生。
原创,高中文综霸霸的一点分析。 - 答:三民主义不适用中国,虽然,武昌起义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袁世凯复辟,实施过部分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但都以失败告终,后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也不得民心,最终败逃台湾,可见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并不符合当时中国国情,虽然,促进了民主资本经济的萌牙,但并不能使中国长足发展……好了余下自己去写,初中历史真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