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
文化馆数字服务平台建设
林润昆
(中山市文化馆 广东 中山 528403)
[摘 要] 文化馆的建设要以服务人民群众为核心诉求,同时要以传播优秀文化、提供精良的文化产品与服务为主要职能。随着当前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日益增强,文化馆的数字化与信息化建设变得更为迫切。本文以文化馆数字服务平台建设为主线,论述文化馆的职能与数字服务平台的意涵,分析文化馆推进数字服务平台建设的意义,阐述文化馆推进数字服务平台建设的思路、方法。
[关键词] 文化馆;数字服务平台;数字化;信息化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的今天,人民群众对于优质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突出,这成为了文化部门和所有文化工作者的重要工作方向。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群众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如何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依托数字互联网技术,建设文化馆数字服务平台,为群众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建立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是当下文化馆转型升级,参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16] Hermina Sutami, “Fungsi dan Kedudukan Bahasa Mandarin di Indonesia”, Paradigma, Vol. 2, No. 2 (2012), pp. 215-216.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文化馆的职能与特点
文化馆是县、市一级的群众文化事业单位,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节点,具有职能多样化、群众性强和本土性等基本特点。其中,文化馆承担着组织辅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实现全民艺术普及等重要职能,其职能的多样化是极为突出的。其次,文化馆具有群众性强的特色,这是因为文化馆是立足于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而设立的,要从群众的需求入手,为其提供丰富有效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再者,文化馆具备典型的本土化特点,需从当地的精神文化土壤中汲取养分,形成强大的发展动能。
(二)数字服务平台的概念
所谓的数字服务平台,指的是基于现代计算机网络系统与软件技术以及通信技术而建立的线上服务体系。由于融合了硬件设施、软件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数字化整合技术,因此数字服务平台具有典型的信息化特色,可应用于不同的领域和环境。如本次论述所提到的文化馆数字服务平台,就是以文化馆作为主体的数字化平台,加入了公共文化服务的信息和内容。因此,数字服务平台基于现代数字化技术而形成,可容纳不同的实体信息,连结线上与线下,具有包容性强于信息化的特点。
The equilibrium between pro- and anti-apoptotic pathways comprises a vital role in the control of cell death, and disturbances in the balance between proteins have been associated in increased carcinogenesis by reducing apoptosis in tumor cells[19,20].
二、文化馆数字服务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一)数字化是文化馆发展的必然要求
所以,完善文化馆数字服务平台的硬件设施,一方面既要加大资金、物资的投入,采购先进的计算机系统和数据设备;另一方面必须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硬件设施的管理、维护,同时把文化馆数字服务平台的硬件设施体系建设纳入到工作重点,切实提升管理水平,将硬件设施与软件技术改进相融合,拓展数字服务平台的应用价值。
总而言之,大数据技术能够将文化馆的信息化平台与受众群体的核心信息统筹起来,然后以科学分析得出有益的结论。这种结论可以直接为数字服务平台工作人员所用,不仅可以改进数字服务平台的服务方式与水平,而且也能突出群众需求点,进而提升后续工作的针对性。
(二)数字化与信息化符合文化馆受众需求
为了提升热力公司的基层党建工作的水平,发挥党建工作的重要作用,本文进行了如何以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开展党建工作的研究,首先介绍了党建工作对于热力公司的重要作用,然后阐述了热力公司基层党建工作中现存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以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开展热力公司党建工作的实施策略。经过近一年的党建工作实践,发现利用该策略能够有效地激发职工投身热力事业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热力公司的向心力,有效地促进热力公司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三)数字化可以丰富文化馆的应用价值
大数据技术是当前数字化、信息化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的产业领域当中。在文化馆的数字服务平台建设中,大数据的应用也是必不可少的。运用大数据技术既可极大地改进数字服务平台的结构样态,也可帮助文化馆工作人员更好地发挥职能,提升数字服务平台的影响力和传播效力。一方面,以大数据来搜集文化馆核心受众的需求点和对文化馆的好恶点,然后进行数据分析,改进数字服务平台的职能、结构,提升平台的普惠价值;另一方面,从外部平台中对文化馆受众群体的各类信息进行分析、整合,以此作为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的依据,进一步提高文化馆数字服务平台建设的针对性。
三、文化馆数字服务平台建设的思路分析
(一)完善硬件设施,改进平台建设体制
完善硬件设施是当前文化馆数字服务平台的基础工作,也是展现数字文化馆价值的前提。这些硬件设施包括计算机、网络线路、光纤线路、数据库设备等,是文化馆数字服务平台“看得见,摸得着”的基础设备,承担着数字信息传输的功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不少地方文化馆也建立起了数字服务平台,但往往只流于形式,对基础设备的引入和使用缺乏制度管理,使其陷入到了长期无人维护、无人保养的状态,严重制约了平台的职能发挥。
当前,许多地方都陆续建立了数字文化馆,把传统的文化馆“搬到”线上。数字文化馆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是依托数字化技术,为文化馆业务职能服务的线上线下联通互动的系统,目的在于通过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在提升在场服务能力的同时,突破空间和时间的制约,让群众随时随地的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是当前文化馆发展和建设的基本趋势。实现文化馆“信息与资源汇聚,管理与服务融合,在场与在线联动,线上与线下互通”,是构建数字化文化馆的基本要求,也是这项工作发展的路径和方向。
(二)应用大数据技术,提高平台技术水准
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是大势所趋,数字文化馆紧密结合了文化馆的群众文艺创作、全民艺术普及培训、文化活动组织开展、文艺团队培育扶持、艺术成果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地方特色文化建设和品牌打造、文艺赛事活动,以及区域文化交流等核心功能,运用网络云平台、艺术普及数字资源库、线上线下结合的网络课堂等,与时俱进地改进服务方式,增强服务便利度,提高服务均等化和实际效能。这不仅能让群众在文化馆建筑空间里享受在场服务,市民在离开文化馆后也能随时随地享受在线服务,同时线上和线下数据连通,相互促进,既拓宽了文化馆的职能范畴,也极大地丰富文化馆的应用价值,让文化馆成为更多人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的场所与空间。
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到某院进行分娩的孕产妇100例,将100例孕产妇随机分为两组,编号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孕产妇为50例。对选取的孕产妇设定标准,选取的孕产妇年龄为19-31岁,且孕产妇都为初产妇,能够准确的计算孕产妇孕龄,且胎儿生命迹象良好,并无提前分娩迹象。两组孕产妇年龄,胎儿状况等并无显著性差异,分组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文化馆的核心受众是广大人民群众,当今时代,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方式,公共文化作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服务体系,需要切合时代的发展,满足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构建文化馆数字服务平台,不仅可以满足更多群众的诉求,还可以拓展文化馆的影响力与传播效率,让文化馆的职能得以更充足的展示。特别是对于年轻人来说,文化馆的吸引力正在下降,而数字服务平台的建立则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关注文化馆,这对于文化馆的价值外溢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三)融合平台建设与反馈机制,丰富平台内容
长期以来,许多地方文化馆虽建立起了网上平台、信息化空间,但很多都缺乏管理,与受众的关联度不强,很难发挥其真正作用,无法为文化馆的职能拓展提供帮助。从文化馆数字服务平台建设从长远角度考虑,必须要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交流,将平台建设与群众喜闻乐见的需求相结合,以交互体验的思维方法来提升数字服务平台的吸引力。
如:可以构建文化馆数字服务平台的“论坛”,形成类似于“贴吧”那样的交流互动空间,及时发布文化馆的各类信息,提供给受众以反馈、发言和彼此互动的机会。再如,通过改进平台的内容形式,增加“摄影区”、“美术区”、“书法区”、“舞蹈区”等专属区域,让有此爱好的群众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或心得体会,以此来形成熟人模式下的社群,连通各类线下的文化活动。或开设VR展厅、网上课堂、场地预约等服务项目,让老百姓足不出户便能享受文化馆提供的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如此一来,文化馆数字服务平台的内容更为丰富,服务形式更为多元,影响力自然可以水涨船高。
(四)加大推广宣传,延展平台应用范畴与深度
文化馆的数字服务平台除了要以建设和管理为核心以外,还必须突出宣传推广的重要性,摒弃过去那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陈旧理念,要突出信息化平台与时尚潮流的联系,增加数字服务平台的影响力和辐射力。我们要把文化馆数字服务平台的宣传推广作为核心工作来抓,充分利用当前流行的自媒体作为媒介,提升平台与广大群众的联系度。例如建立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及时发布和更新内容,增强与受众间的互动。尤其是以微信公众号、直播等全新的自媒体形式为载体,能够吸引更多的群众了解到文化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这样的推广和宣传不仅跟得上潮流,同时还不丢失文化馆数字化功能与价值,增强了与群众的联系,延展了整个文化馆数字服务平台的深度,让文化馆的传播力度得到了显著增强。
结语
文化馆是百姓享受基本文化权益的场所,在弘扬先进文化和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化馆走上数字化改造之路,不仅是人民群众的期盼,也是文化馆转型升级的基本需求。数字文化馆建设必然会成为未来文化馆建设的主要方向。加强管理和投入,密切联系受众,丰富平台内容,加入全新的形式和元素,提升平台吸引力,是文化馆数字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的基本方向,应得到更多的关切与重视,在实践中得到不断提升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杨婷.浅谈新时期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构想[J].大众文艺,2018(07):P11-13;
[2] 孟雷.浅谈基层文化馆现阶段如何开展数字化建设[J].艺术科技,2017(07):P22-25;
[3] 刘欣.浅析新时代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与服务[J].大众文艺,2016(09): P09-12;
[4] 张云峰.关于文化馆数字化服务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5(18):P15-18;
[5] 赵垠松.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位置与发展[J].中外企业家,2018(27):27-28;
[6] 李东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文化馆的发展[J].中国民族博览,2018(12):P08-10;
[7] 马征.浅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背景下的文化馆建设[J].大众文艺,2017(23):P17-19。
作者简介: 林润昆(1990—),男,本科,助理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现任中山市文化馆报刊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