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设计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研究

公路设计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研究

柏谧[1]2018年在《关于公路设计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的同时,人们的生活质量随之提高,同时,人们对公路交通在安全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应全面考虑设计因素,不断优化公路设计方案,降低公路交通故障发生几率。本文首先分析了公路合理化设计的必要性,然后总结公路设计因素影响交通安全的表现,最后提出公路设计优化的有效方法,希望能为相关设计人员提供借鉴。

李辉, 葛俊[2]2015年在《试析公路设计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我国公民的生活质量已经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在这种形势下,汽车保有量也随即不断增加。虽然,目前已经相应地对大量交通设施进行了修建,但交通阻塞与各种交通安全问题依然十分严重,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率与死亡率仍在不断攀升。多数交通事故的发生都与公路设计因素相关,由此来看,对公路设计中一些影响到交通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在这种背景下对这些因素进行相应的改善,从而使交通事故的发生得到有效避免显得十分关键。

李晓梦[3]2016年在《基于驾驶模拟实验的典型不利因素对驾驶行为表现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交通安全问题是人类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也是交通领域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如何有效提高交通安全水平,减少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是当前世界各国交通管理研究人员面临的重要任务和使命。在人-车-路-环境组成的复杂道路系统中,驾驶人是主要的系统决策者和控制者,也是交通安全的主要维护者和实施者。在驾驶过程中,不利环境因素对驾驶行为表现的影响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本研究以交通行为学、心理学、生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等多学科理论为基础,选择外部天气环境、道路驾驶环境以及车内驾驶环境中的典型不利因素为代表,利用北京交通大学高仿真驾驶模拟器研究典型不利因素对驾驶行为表现以及驾驶安全的影响,重点研究典型不利因素影响下的驾驶人认知过程、决策过程以及行为结果之间的对应关系和作用机制,深入探索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过程以及人因、行为之间的演化机理,为交通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研发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包含以下四个方面:(1)以雾天作为典型的不利外部天气环境因素,研究雾天对驾驶人不同风险等级驾驶行为的影响。本研究设计叁种不同风险等级的道路驾驶场景以及叁种不同浓度的雾天环境干预因素,测试驾驶人在低风险场景中的基本车辆控制行为、中风险场景中的动态速度调整行为以及高风险场景中的应急速度响应行为。研究表明,在不同风险等级场景中,驾驶人能够意识到雾天带来的潜在风险并试图通过降低车速进行补偿,但由于恶劣天气下道路能见度受到严重影响,驾驶人在雾天(尤其是浓雾)驾驶时仍然面临较高的事故风险。在低风险驾驶场景中,雾天导致驾驶人难以对前方道路线形的突变做出预判并及时减速,以致在有雾情况下驾驶人的速度控制和车道控制能力明显低于无雾情况下;在中风险跟车场景中,为降低追尾风险,雾天情况下驾驶人在加速和减速跟车阶段的平均速度均比无雾情况下低,但启动加速和减速操作的反应能力以及对车辆加速度和减速度的控制能力有所下降;在高风险避撞场景中,驾驶人在雾天下的制动瞬时速度和碰撞速度明显比无雾时更低,但面临潜在碰撞事故时驾驶人在雾天下的减速明显迟缓,导致雾天下的事故率升高叁倍。(2)以无控制交叉口视距遮挡作为典型的不利道路驾驶环境因素,研究交叉口视距对驾驶人紧急避撞行为的影响。本研究设计叁种等级的无控制控制交叉口视距条件,研究视距由不满足规范到进一步改善的过程中,驾驶人在面临潜在交叉口直角碰撞时的避撞反应、避撞措施以及事故风险的变化,并对视距等级、避撞行为以及事故率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在无控制交叉口,随着视距的增大,驾驶人更多地选择减速避撞操作,减速动作启动更早,减速率降低,在视距为83m和100m时交叉口事故发生率比视距为70m时分别降低了 57.3%和76.5%。研究同时证明,当交叉口存在交通冲突时,即使交叉口视距设计达到规范要求仍不足以有效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因此在实际道路设计或土地利用规划项目中,应积极鼓励扩大通视叁区域面积以提高交叉口通行安全。(3)以手机通话作为典型的不利车内驾驶环境因素,研究手机通话对驾驶人追尾避撞行为的影响。本研究设计具有潜在追尾碰撞风险的跟车驾驶场景,测试不同手机通话方式(无通话、手持通话以及免提通话)对驾驶人追尾避撞过程的影响,确定驾驶人追尾避撞模式及避撞过程中的关键变量,建立考虑手机通话影响的追尾风险评估模型。本研究建立的追尾风险评估模型能够揭示驾驶人在追尾避撞过程中的行为机制以及关键行为变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可用于评估手机使用对追尾避撞行为及碰撞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驾驶时使用手机通话对驾驶人避撞过程中的制动反应时间、减速度调整时间和最大减速度均具有显着影响,增加了驾驶人发生追尾事故的风险。通过不同手机通话方式的对比发现,驾驶人在免提和手持通话状态下的避撞行为有明显不同,在手持手机通话时引发的风险补偿行为更加明显,最终两种模式下的追尾风险没有明显差别。(4)以具有手机通话干扰的追尾避撞场景为例,研究驾驶人追尾避撞过程中的眼动、脑电特性。根据驾驶模拟平台采集的眼动、脑电数据分析驾驶人不同追尾避撞阶段的眼动和脑电变化特性,并联合行为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分别建立以眼动、脑电和行为变量作为独立参数和联合参数的追尾事故预测模型。驾驶人追尾避撞过程中的眼动特性研究发现,职业驾驶人避撞过程中的视觉信息加工效率比非职业驾驶人更高;女性驾驶人在心理上对于前车的突然减速行为表现地比男性驾驶人更加重视;手机通话任务使驾驶人注意力发生转移并出现眨眼抑制现象。脑电特性研究发现,避撞过程驾驶人大脑慢波delta波的功率比逐渐降低而快波beta波的功率比逐渐增大;在正常驾驶阶段和制动反应阶段女性大脑高频率警觉波(alpha波与beta波)功率值显着高于男性驾驶人;手机通话任务使驾驶人大脑在减速度调整阶段产生"alpha波阻塞"现象。在以眼动、脑电和行为参数为自变量建立的追尾事故预测模型中,各参数联合预测时模型预测准确率最高,达到97.93%;各参数独立预测时,脑电参数对碰撞结果的预测准确率最高,为94.3%,其次为行为预测和眼动预测,准确率分别为91.8%和 81.9%。

赵兢[4]2016年在《公路设计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公路建设事业也不断进步,城市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此种情况下,道路交通安全逐渐受到社会群体的高度重视。公路设计因素是影响交通安全的重要因素,为降低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发生几率,本文就公路设计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改善公路设计中影响交通安全的设计因素的有效措施,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陶东[5]2014年在《公路设计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社会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道路上的车辆越来越多,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很多,公路设计就是其中的一个。本文通过对公路设计中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改善公路设计中影响交通安全问题相关因素的主要措施。

王仲祥[6]2012年在《基于道路条件的高速公路安全性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日渐繁荣,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也逐年呈增长趋势,由于高速公路交通量密集,载重大,车速高,事故的程度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进行研究势在必行,而对高速公路进行安全性评价就是对其进行事故风险评估和预测,是安全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道路条件的高速公路安全性评价是对道路客观条件进行科学、系统、合理的分析研究,减少客观条件因素引发的交通事故几率。高速公路交通环境同样是人-车-路(环境)组合的动态循环系统,系统中各因素相互影响和联系,不可对单一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总结经验,这是不科学的。分析认为,道路条件施加于交通安全的影响也是建立在先对驾驶人影响基础上的,道路设计的不合理很少在物理力学理论上直接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只有先作用于驾驶人心理上,导致驾驶员操作失误,才会引发交通事故。因此基于交通心理学基础上的驾驶人在行驶环境中的心理生理变化研究是本文重点之一。文章的另一研究重点在AHP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方法研究。文章先分析了高速公路事故形态特点及事故多发地点特征,找出事故规律;再具体分析道路条件各因素对驾驶人心理生理影响,研究了平曲线半径与驾驶人心理变化之间的关系;及推导出相邻平曲线连续性的半径差值公式;建立了纵坡坡度和坡长与驾驶人心理变化之间的数学关系模型;也建立了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价体系,在这点的研究上同时确立了各评价指标的具体赋值办法、判断矩阵9标度新方法及提出“道路条件安全指数CRSI”的概念;最后运用Visual Basic语言进行评价系统的开发,该评价系统包括设计参数数据库、规范符合性检验、综合评价等。

刘俊宝[7]2002年在《公路设计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有不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公路设计本身的原因所造成,本论文从公路设计角度去研究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结合内蒙古交通事故调查资料,本论文主要在路线、路基、路面、构造物和交通工程设施等方面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角度研究了它们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人和车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也进行了初步探讨。结合内蒙交通的特殊情况,本论文还从冬季道路和汽车超载方面研究了他们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为方便分析交通事故原因,本文在Delphi环境下开发了交通事故分析系统。论文目的希望能从交通安全角度对我国公路设计方法改进有所裨益,并供道路工程、桥梁工程、交通工程和其他土木建筑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参考使用。

《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8]2016年在《中国交通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6》文中研究说明为了促进中国交通工程学科的发展,从交通流理论、交通规划、道路交通安全、交通控制与智能交通系统、交通管理、交通设计、交通服务设施与机电设施、地面公共交通、城市停车交通、交通大数据、交通评价11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外交通工程领域的学术研究进展、热点前沿、存在问题、具体对策及发展前景。交通流理论方面综述了交通流基本图模型、微观交通流理论及仿真、中观交通流理论及仿真、宏观交通流理论、网络交通流理论;交通规划方面综述了交通与土地利用、交通与可持续发展、交通出行行为特征、交通调查方法、交通需求预测等;道路交通安全方面综述了交通安全规划、设施安全、交通安全管理、交通行为、车辆主动安全、交通安全技术标准与规范等;交通控制与智能交通系统方面综述了交通信号控制、通道控制、交通控制与交通分配、车路协同系统、智能车辆系统等;交通管理方面综述了交通执法与秩序管理、交通系统管理、交通需求管理、非常态交通管理;交通设计方面综述了交通网络设计、节点交通设计、城市路段交通设计、公共汽车交通设计、交通语言设计等;地面公共交通方面综述了公交行业监管与服务评价、公交线网规划与优化、公交运营管理及智能化技术、新型公交系统;城市停车交通方面综述了停车需求、停车设施规划与设计、停车管理与政策、停车智能化与信息化;交通大数据方面综述了手机数据、公交IC卡、GPS轨迹及车牌识别、社交媒体数据在交通系统分析,特别是在个体出行行为特征中的研究;交通评价方面分析了交通建设项目社会经济影响评价、交通影响评价。

薛刚[9]2017年在《高原地质及气象环境对公路交通风险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高原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公路交通运输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但由于高原复杂的地质及气象环境导致其公路交通事故绝对数、事故严重程度以及公路交通风险远高于平原地区。与此同时,相关公路及交通设计参数标准难以适用于高原特殊的地质与气象环境,缺少充分考虑高原复杂地质与气象环境因素及其耦合作用对公路交通风险的影响研究。因此,研究高原地质及气象环境对公路交通风险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本文以云南高原为例,从2010~2015年云南高原公路交通事故详细的原始随机抽样数据出发,界定高原地质及气象环境下公路交通风险的内涵、类型及特征,分析其风险构成要素并建立风险因素集,基于N-K模型和改进的耦合度模型分析高原地质及气象环境对公路交通风险的影响,构建高原地质及气象环境下的公路交通风险致因耦合模型,并提出基于高原地质与气象环境要素耦合特性的高原公路交通风险应对策略。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高原地区公路交通事故数据处理与分析——以云南为例。本文通过原始随机抽样搜集了云南高原2010~2015年6261起公路交通事故的详细数据并对事故数据进行归类、信息提取等方面的整理分析,得到事故起数、死亡和受伤人数在时间、公路等级、事故形态、气象状况、路面状况、路表状况、交通设施状况、照明条件、事故严重程度等方面的分布特征,并作为后文高原地质及气象环境下公路交通风险致因耦合分析和实例验证的数据基础,确保了全文研究的代表性和真实可靠性。(2)界定高原地质及气象环境下公路交通风险的内涵、主要类型及特征,建立高原地质及气象环境下公路交通风险因素集,作为后文耦合模型构建的依据,所建立的风险因素集为后文模型计算分析过程提供结构层次依据。(3)利用改进的经典耦合度模型和N-K模型构建高原地质及气象环境下公路交通风险致因耦合模型。以云南高原为例开展实例验证,分别计算出模型的各构成要素之间的耦合度,量化各类耦合的危险程度,得到地质环境风险因素的构成要素中“急弯”与其它要素的耦合通常表现为强耦合以及气象环境风险因素的构成要素中“雨”和“雾”与其它要素耦合的耦合度较高的结论。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双因素耦合形式中由2012年~2014年的10种强耦合形式降为2015年的7种,强耦合的数量及总体的耦合度大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这与近年来通过更加科学有效的规划、设计与管理工作使云南高原公路交通安全形势总体持续向好的实际情况相符,验证了模型良好的适用性。(4)以云南高原为例,从驾驶员、车辆、公路环境及其管理等方面出发,分别从强、中、弱耦合提出适用于高原地质及气象环境下公路交通风险的应对策略。

刘意[10]2016年在《公路设计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文中提出公路是我国交通网络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重点关注的基础建设项目。在公路的建设以及投入使用进程中,各种程度的交通事故层出不穷,给居民以及社会财产安全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在造成交通事故的众多因素中,公路的合理设计方面应承担一定的责任。文章针对公路设计因素对交通安全展开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改进策略。

参考文献:

[1]. 关于公路设计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研究[J]. 柏谧. 四川水泥. 2018

[2]. 试析公路设计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研究[J]. 李辉, 葛俊. 江西建材. 2015

[3]. 基于驾驶模拟实验的典型不利因素对驾驶行为表现的影响研究[D]. 李晓梦. 北京交通大学. 2016

[4]. 公路设计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研究[J]. 赵兢.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6

[5]. 公路设计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研究[J]. 陶东. 中华民居(下旬刊). 2014

[6]. 基于道路条件的高速公路安全性评价研究[D]. 王仲祥. 长沙理工大学. 2012

[7]. 公路设计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研究[D]. 刘俊宝. 长安大学. 2002

[8]. 中国交通工程学术研究综述·2016[J]. 《中国公路学报》编辑部. 中国公路学报. 2016

[9]. 高原地质及气象环境对公路交通风险的影响研究[D]. 薛刚. 昆明理工大学. 2017

[10]. 公路设计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J]. 刘意.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6

标签:;  ;  ;  ;  ;  ;  ;  ;  

公路设计因素对交通安全的影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