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师的信息需求与信息服务_数据检索论文

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师的信息需求与信息服务_数据检索论文

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师的信息需求与信息服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服务论文,高校教师论文,需求论文,环境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与现代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正以强大的生命力与巨大的信息提供能力以及信息检索能力而风靡全球。电脑“飞人寻常百姓家”,网上漫游成为“平常事”,这一切,都使智力资源最密集、信息吞吐量与流动频率最高的高等学府,成为最早与网络联姻的地方。由于职业的特点,高校教师成为使用电脑从网上获取信息的先行者。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高校图书资料人员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教师可以自己直接从网上获取所需信息,信息服务就无用武之地了。事实并非如此。网络环境下教师的信息获取方式虽然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信息需求的核心内容并无根本性改变。由于当今信息在载体形式上更加多样,信息服务要求在时限上要更加及时,在范围上更加扩大,在技术上要求更高。因此,对图书资料机构的工作提出了比以前更高的要求,信息服务要向高层次、高深度、高技术含量、全方位的方向发展。

一、高校教师信息需求的特点

高校教师一般都身兼教学与科研双重任务。这双重任务使他们的信息需求有相同之处,也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

科研活动决定了高校教师信息需求广、快、新、精的特点。所谓“广”,含义有二:一是信息源种类广,形式上既需要公开出版发行的书、报、刊,又需要非公开发行的包括会议文献、学位论文、内部资料等在内的“灰色文献”;形态上既需要传统印刷品,又需要电子出版物;文字上既需要中文的,也需要外文的。二是文献的学科分布广,充分体现了当代科学发展的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文理交叉、多学科交叉等特点。所谓“快”,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获取信息的途径越简捷越好;二是对信息的使用越方便越好,这是由于科研课题的时间性、阶段性要求造成的。所谓“新”,是由科研的创新性原则所决定的,必须跟踪最新的研究动态,及时吸纳最新的研究成果。所谓“精”,一是要切题,即切合自身研究课题的需要,二是准确度要高,即具有确凿性与权威性。这是因为科学研究必须持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态度就是求实,征引每一条文献、每一个数据都必须准确、可靠,虚假的、道听途说的、似是而非的信息最应忌讳。

教学活动决定了高校教师信息需求的特点在于扎实、成熟、权威。为了给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必须从最基本的概念入手,必须把最基础的理论、最基本的知识传授给他们,因此,旧的专著、名著在这里并不“过时”。高等学校的教材,汇集着前人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对于争议很大、无法定论的信息一般不编入教科书,在本专业本学科每一发展阶段上具代表性的成果,都可以作为重要的教学参考资料而被利用。因此,年代久远的文献甚至古籍、原著都经常会被“调动”起来。所谓权威,就是教学所需资料一般都具有精典性、权威性,多种数据必须是由权威机构发布的或由权威性的工具书收录的,这是教学的性质所决定的。当然,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教学内容必须要跟上时代潮流,及时加以更新,但这里的新与科学研究所要求的新还是不能完全相等的。作为开阔学术视野而介绍最新的前沿信息给学生,这方面的信息需求特点同科学研究是相同的。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师信息需求的新特点

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使高校教师信息获取方式、信息获取的数量、信息交流形式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探寻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师信息需求的特点,必须结合网络的状况来进行。

由数以万计的计算机网络互相连接而成覆盖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 正以每几秒种就有一台计算机加入的速度在发展,预计到2000年,网上用户将达到2亿。 它所传递、储存的信息数量之庞大,内容之丰富,远远超过了人们最大胆的想象。[1]它联结着包括牛津、哈佛在内的国际一流大学的图书馆, 也联结着包括美国国会图书馆在内的20多个国家的国家图书馆,联结着诸如OCLC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文献信息服务机构即联机数据库图书馆中心,联结着世界上包括Un Cover、UMI SSCI SCI等最有影响的国际联机数据库,联结着包括DIALOG公司在内的7500家信息服务商。Internet上大约有3.5亿个网页,150万个网址。据估计网页上的包含15万亿比特数据信息,18亿幅图像信息。

1994年我国正式接入因特网,至1998年底,有五条专线与其接通。已建成中国科技网(CSTNET)、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和中国信息资源系统(China Info)。已有电子服务网100多个,接入计算机5万多台。用户超过15万,三级域名达23000多个。仅其中的CERNET, 覆盖全国30多个城市,在经常性网络用户中,教师超过3万人,学生超过10 万人。

Internet上有很好的检索工具,亦称网上搜索引擎。它们的检索范围覆盖整个Internet , 网发展到哪里, 检索范围就扩大到哪里, 如Yahoo、Altavista、Excite、HotBot等等。这些检索工具使用方便,具备十分清楚的图形界面(尤其是WWW网),用户无需记忆什么指令, 完全可以根据屏幕上的说明,通过点菜单方式来完成检索。这多种检索工具均已标准化,只要学会一种即可走遍全网。其检索对象不是以数据库格式存储在计算机主机上的信息,而是相关信息在网上已标准化了的统一以资源定位符URL的形式表示的存储地址。每一项信息, 无论存储在哪一台主机上都只有唯一的URL。 通过搜索引擎检索的结果是用户所需信息在Internet 上的存储地址及其简单描述, 用户只要点击屏幕上的URL就可立刻获得以文字、声音、图形、图像等表达的、 更加详细的内容以至全文。更为方便的是,世界各大图书馆、情报单位、服务商等信息机构都在网上建立了自己的Homepage(主页),介绍自己的历史、服务项目、服务地点,设置了公共目录检索(OPAC)的入口点、与国内外其他信息机构连接的人口、按学科查找电子出版物的人口等,所有用户通过该机构的网址(http://)都可以随时访问任何一个主页。这就是说,不论是谁,不论从哪里入网,只要知道查询路径,都可以获得来自全世界各个信息中心的任何信息。

教师通过网络,可以在办公室或家中的计算机屏幕前,或检索国内外书刊目录或浏览电子出版物,或发送电子邮件,或出席电子会议,或参加电子论坛,或访问国内外著名大学研究机构和信息机构,或发布信息。

谈到这里,让人似乎产生这样一个感觉,Internet真是奇妙极了,简直像神话一样无懈可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网络信息环境不但有许多难尽人意的地方,还有许多与生俱来的缺陷。前者会在科学技术和社会需求发展的过程中逐步趋于完善,后者则是先天性的问题无法克服。具体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速度与费用。虽然网络可以任人驰骋,网上的信息检索非常方便,但还是会受到种种的限制,这首当其冲的问题便是通信的速度。网络如同公路一样,是有“宽度”和速度限制的,“堵车”现象也同样存在。国内通讯线路大多是64kbps和128kbps,1 Mbps 以上的线路铺设面还不多,每篇文章数据量平均以200k计算,在64kbps线路上传输约需1分钟,在电话网上传输需4~5分钟。 可见在线路上阅读全文文献恐怕不甚方便,而且通讯费用也并不很低。据有关报道:PPP 拨号方式入网每日50元/3小时(优惠教师35元/3小时),300元/20 小时(优惠教师100元/30小时),家庭上网费每小时12元左右。 在网上阅读一篇文章约需3~5元。这里还不包括数据库的使用费。虽然发展的趋势将是通信速度的不断提高和费用的不断降低,但毕竟要有一个发展过程,而且绝不会降至0。

其二,冗余信息与噪音。 网络信息数量庞大而且日益膨胀, 约每20个月就翻一番。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在网上发布信息,可以想见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与大量冗余的信息同时存在,造成网上无用的信息“垃圾”太多,浪费人的宝贵时间。在这种状态下,要想寻找某一特定的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也并非是一件十分轻松的事情。

其三,版权保护与数据“控制”。Internet虽然是以信息资源的共享为其宗旨的,但这并不是说不要版权、著作权的随意共享,王蒙等多名作家就已经为其作品被随意侵权而准备打官司。虽然在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法律的滞后性而使知识产权的保护遇到障碍,众所周知的软件盗版现象难以禁止,就说明了这一问题。但是网络上的知识产权保护并不是无法解决的,目前各国都在积极寻求解决办法,都在加紧有关法律的修改和制定。事实上,Internet上的许多高质量的数据库和一些电子期刊都是有偿提供的,特别是有价值的学术文献的全文数据库,都是首先申请注册交费后方可使用的,许多商业化信息公司也都实行数据控制。网上信息检索可获得的大多是书目信息;期刊题录、文摘、机构名录以及商业性广告类信息。据报道:目前网上83%的站点含商业信息,6%为科学或教育站点。免费式的全文电子期刊很少, 且大多为试验性、广告性或有附加条件的。也就是说,网络上的信息虽然五光十色,丰富多彩,但是真正有较高使用价值、科技含量高、学术性强的信息并不是很多而且也不是随意可以获取的。

其四,时限范围与数据质量。Internet联结着世界上成千上万个信息机构与数据库,且其中不乏大容量、高层次、高质量、具有多种检索功能的一流数据库。但是任何数据库都有它特定的收录范围,即特定的学科专业范围和时限范围。如果超出其范围,检索就是无效的。众所周知,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是本世纪40年代后的事情,其普及使用更是近10多年以来的事情,因此,数据库和信息机构的数据可以说基本上是80年代后期的东西,全文数据库则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由于每一数据库的情况各异,时限长短不一,覆盖的学科也各有侧重,有的甚至相互重复、交叉,因此,在访问数据库和信息机构时,不能不特别注意这一点。与此同时,各数据库的检索功能也各有特点,有的具有数种,有的甚至达十数种。比如我国的SKBK《中文社科报刊篇名数据库》(上海图书馆、上海文达公司)有分类、题名、著者、出处、年份、人名、主题等7个检索人口,CAJ—CD则有整刊、关键词、机构、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引文、基金、全文任意词、蕴含、关联等13个检索人口。前者的检索系统可支持布尔逻辑运算,输入词可进行完全一致或前方一致检索,布尔表达式所包含的检索词最多15个。不同的检索人口可以满足不同的检索需求,从而达到不同的检索目的。例如以查全率为目的和以查准率为要求的信息检索,选择的人口就不相同,特别是利用布尔逻辑运算方式时,不同的布尔表达式检索出的结果就大不相同。这一切,使数据库的使用并不那么简单,对于一般高校教师来说,要全面了解熟悉各数据库的收录范围、时限、更新周期以及熟练地掌握各种不同的检索人口、列出恰切的检索式,如果没有图书情报机构的专业人员帮助,有相当数量的人起码在初次涉足时是会有不少困难的。

其五,计算机病毒与信息污染。网上漫游是十分惬意的,但计算机病毒却是非常可怕的。有人曾这样描述,病毒通过网络侵入你的硬盘,删除或破坏你的档案,更有甚者会让你的CPU完全瘫痪。由此可见, 病毒破坏性程度之大,这就不能不使人们在使用计算机上网时有所顾忌。更有甚者,网络信息中鱼龙混杂,不法分子传播暴力色情也是无孔不入,已成为世界瞩目的公害。虽然各国政府都为此而制定了信息安全政策,但是对于彻底解决这方面问题还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因此,有害信息对使用网络的用户来说不能不加以防范,从而对使用网络造成不便。

以上所列举的五个方面的问题,还不能包容所有的缺陷。在此我之所以对它详加说明,目的是在让人们对信息网络的使用有一个较为准确的和全面的认识。结合本文的主题,是否由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师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法虽然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也还存在着种种的困难,会遇到许许多多新的问题。因此,图书资料部门的作用还是无可替代的,信息服务还是大有用武之地的。

三、图书资料机构的信息服务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资料机构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服务工作。

1.深入细致地研究、掌握教师信息需求的特点,这是做好信息服务的前提和首要条件。各高校的图书资料部门首先应根据自己所在院校的性质、地域、专业范围来研究教师信息需求的总特点。其次要了解本院校计算机与网络设施的建设状况,教师应用计算机普及率等方面的情况,掌握教师在利用现代化手段获取信息上的困难和问题。再次,要摸清本院校教师个性化的信息需求“食谱”。不同的专业方向,承接课题情况、年龄、社会兼职及对计算机熟悉使用的情况等方面的差异,都会造成他们信息需求的差异。只有对这一切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才有可能真正做到提供有针对性的、有特色的高层次、高质量、全方位的信息服务。

2.继续做好传统形式的信息服务。现代化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纸质型出版物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不能被数字化信息所代替。由于费用与通讯速度的限制,加上软硬件等条件的制约,全文的阅读浏览还须靠纸质型出版物。网上检索、纸上阅读将成为相当时期内的一个主要模式。因此,图书资料机构对期刊、图书的收藏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这方面的服务也决不能放松,特别是教学所需要的古籍、经典性原著以及本学科各发展阶段中有代表性的年代久远的文献,在未能全部对其进行数字化处理之前,还要十分珍视,并注意充分发挥其作用。为了节约经费保证重点,应调整文献采访的对策,以适应网络条件下的新情况。

3.建立本校有关专业核心期刊的超文本目录,为读者提供集成化本专业的信息检索界面,收集一些本校教师常用的数据库地址。利用本馆的设备和网络,上网浏览获取与本校专业相切和相关的、教师所适用的信息,集中下载,或编成专题文献集,在本校局域网络上设立自己的主页,供教师和其他读者检索查询,或直接发送到预约的教师个人电脑的E-mail上。这样实行对专业文献的集中检索,既节省了教师的费用,又节省了他们的时间,更避免了自己上网查询使用数据库时的检索障碍。

4.在网上建立文献检索咨询窗,针对查找不全、查找不准的实际,解答教师在网上检索时遇到的问题,介绍各数据库的特点、时限、收录信息的内容及检索使用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使用这些数据库和信息机构。提供网上信息导引服务,对信息进行分类,兴办网上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辅导、讲解等,提高教师使用网上信息资源的能力。逐步实现由图书资料工作人员的代查向教师个人直接上网查询的转变。

5.建立自己的数据库,将本馆特有的文献和本校教师的研究成果,即产出信息,包括他们自身的信息,如学人、学术机构介绍等集中起来,开发特有的信息资源,将数字化了的馆藏源源汇入网中,输入网上提供使用(当然可以并应当是有偿的)。

6.进行个人学术水平评价、机构学术水平评价服务,通过网上相关数据库,进行引文统计分析、出具引文证明。进行课题查新,科研项目可行性论证等。还可为教师代发电子邮件,代办国内外馆际互借手续,代建个人数据库,代编个人著述目录,举办电子论坛等。

总之,网络条件为图书资料部门插上了翅膀,使其服务方式和服务项目、范围都大大突破了传统的模式,从而把对教师的信息服务搞得更加多姿多彩,富有成效,促进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和科研,为教育的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

标签:;  ;  ;  

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师的信息需求与信息服务_数据检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