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容县人民医院 广西玉林 537500)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静脉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2012年2月到2015年7月选择在我院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血液病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强化临床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对于护理服务态度、输液流程安排、静脉输液技术的满意度评分都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渗漏性损伤发生率为13.3%,对照组为40.0%,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病患者静脉渗漏性损伤比较常见,强化临床护理干预能有效防止静脉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
【关键词】血液病;静脉渗漏性损伤;护理干预;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7-0179-01
静脉输液作为临床上的一种常见治疗途径, 特别是血液病患者中的治疗应用比较多。但是由于部分患者的血管管壁比较薄,再加上缺乏配合度,故静脉渗漏性损伤发生率相对较高[1]。本文具体探讨了血液病患者静脉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2年2月到2015年7月选择在我院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血液病患者120例,纳入标准:符合相关血液病的诊断标准;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18~70岁;受教育程度在小学以上;输液期间无死亡情况发生。排除标准:不配合本次研究者;严重肝、心、肾、循环、呼吸、代谢、神经功能紊乱者。其中男67例,女53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54.24±4.10)岁;疾病类型:白血病78例,淋巴瘤22例,多发性骨髓瘤20例;平均体重指数为(24.24±2.98)kg/m2。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与体重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输注药液过程中予以密切观察,发生静脉渗漏性损伤时予以相应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强化临床护理干预,加强与医师的信息沟通,让医师了解目前静脉渗漏性损伤的发生率,提高自我操作能力,取得医师的信任及支持。在临床实践中,积极加强患者健康宣教,在走廊墙壁宣传栏增加相关静脉渗漏性损伤的科普知识,列举病房内患者实例,耐心向患者及家属防止静脉渗漏性损伤的宣教。积极加强巡视与沟通,制定专门的护理人员进行巡视,掌握各患者输液情况,及时更换输液药物或拔针,了解输液过程中出现的静脉渗漏性损伤,随时对患者进行宣讲教育。输液时确保患者信息与输液信息相一致,同时护理人员也要进行三查三对,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1.3 观察指标
(1)静脉渗漏性损伤发生情况:观察两组在输液过程中发生的静脉渗漏性损伤情况,以美国静脉输液年会输液治疗护理实践标准,提示皮肤凉、白,水肿范围最大部位直径在2.5cm以上,伴有疼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满意度:在静脉输液后通过调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包括护理服务态度、输液流程安排、静脉输液技术等3个方面,所有项目均采用百分制,分数越高,满意度好。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满意度对比
经过调查,观察组对于护理服务态度、输液流程安排、静脉输液技术的满意度评分都高于对照组(P<0.05)。见下表。
表 两组输液满意度对比(分)
组别 例数(n)护理服务态度输液流程安排静脉输液技术
观察组60 98.23±2.55 92.48±5.56 93.19±4.58
对照组60 86.39±4.1483.87±5.14 84.19±5.10
P/<0.05<0.05<0.05
2.2 静脉渗漏性损伤发生情况
经过观察,观察组静脉渗漏性损伤发生率为13.3%(8/60),对照组为40.0%(24/60),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静脉输液是当前血液疾病临床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也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特别是当前很多患者就医输液时对医院需求较多,对护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发生渗漏的药物包括化疗药、升压药、碱性药物、高渗性药物、高黏药物、阳离子药物等,渗漏的部位主要为手背、前臂、肘部等。渗漏的首发症状是疼痛,主要是注射部位的疼痛,也可出现局部皮肤发白,温度下降,局部出现大小不等的水疱。
静脉输液过程中的任一环节皆可发生渗漏,在护理干预中,我们要求护理人员认真核对患者信息及输液信息,并询问患者的一般情况,然后对患者实施静脉输液。同时向患者讲解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加强穿刺技术的训练,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技能[2]。针对患者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静脉渗漏性损伤,通过分析护理中的不足和缺陷,从规范化培训、护理监管、加强特殊药物治疗、患者血管保护等多方面入手,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护患和谐。
同时在输液管理中,需要强化患者及其家属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其预防意识加强护理人员业务培训,保证穿刺一次成功率;不断改善输液环境,一旦出现静脉输液渗漏,须予以针对性处理[3]。
总之,血液病患者静脉渗漏性损伤比较常见,强化临床护理干预能有效防止静脉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吴惠玲,余日霞.老年患者外周静脉穿刺两种不同进针方法的效果比较[J].海南医学,2010,21(10):150-151.
[2]杨霞.PDCA 循环在门诊输液患者健康教育路径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175-177.
[3]毕娜,吴冬梅,王建荣.我国静脉治疗护理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4):1613-1615.
论文作者:梁云雪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0
标签:静脉论文; 损伤论文; 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发生论文; 病患者论文; 血液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