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转型时期价值观(哲学)研究状况的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价值观论文,时期论文,哲学论文,状况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我国价值观(哲学)研究的兴起背景、发展阶段和基本内容
1、兴起背景
(1)中国思想理论界开展关于价值观(哲学)的研究,首先是改革、开放、搞活经济的时代要 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一个改革的时代。改革,首先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提高效益,而所谓效益,就是价值问题。改革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 求,而能否满足人民的需要,也是个价值问题。改革的关键是经济体制的改革,实质是重新 调整和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关系,而利益关系仍然是价值问题。改革,必然伴随 着观念变革,而观念变革的核心是价值观念的变革。同时,改革也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作指导 。所有这些都呼唤着对价值观的研究。这是我国价值观(哲学)研究在80年代迅速兴起的最根 本的原因。
(2)价值问题研究的兴起,是以“实践标准大讨论”为标志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必然产物
实践标准大讨论把人们从以往的各种迷信中解放出来,并不是因为它“发现了”真理标准 ,而是它使这个标准得以应用于当时的政治生活,否定了“两个凡是”,从而恢复了党的思 想路线。而促使这个标准应用得以实现的,则是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人们的切身利益。这样 ,随着讨论的进一步深入,实践中原本就蕴含的价值问题被相继触及渐次提出,如实践成功 表明理论正确。但实践成功意味着什么,如何去判定?实践是认识的目的,那实践又是为了 什么?实践作为人们有目的的改造世界的活 动,人们在确立实践目的时仅有知识就够了吗?除了依靠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知识之外还要 依靠什么?人们对同一个实践为什么会有不同甚至是相反的看法?正是这些问题的提出,激发 了对价值问题研究。
(3)对“价值问题”研究的兴起,也有深远的国际文化背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我国学界发现当代世界学术动向,使 广大学者结合本国实际对价值问题的意义逐步有了深刻理解,并开始探索建立马克思主义的 价值学说。
2、发展阶段和基本内容
价值观(哲学)研究、发展伴随着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持续二十多年而不断深入, 大体走过了从“主义”到“问题”再到“学说”的历程。以“实践标准大讨论”和邓小平南 方视察两次思想解放运动为标志,基本上可以把我国关于价值问题的研究状况划为两大阶段 。
(1)起步阶段
整个80年代总体上可以看作为我国价值哲学研究的起步阶段,但这一阶段本身又可为三个 小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初始阶段(1980—1984)。这个阶段是从真理标准的讨论开始,最先出现的是 关于人的价值的研究,这是批判林彪、“四人帮”在“文化大革命”中对广大人民群众尊严 和人格的摧残的必然结果。但价值研究开始的真正标志是杜汝楫发表在1980年第10期《学术 月刊》上的文章——《马克思主义论事实的认识和价值的认识及其关系》。该文认为对社会 事物的认识有事实与价值之分。此后,价值问题的研究逐步在全国开展起来。但总体上看, 这一阶段价值问题还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许多价值问题还在许多哲学研究者的视野之外。
第二阶段,关于价值与真理的讨论阶段(1985—1986年)。1985年5月,在屯溪召开的全国真 理问题研讨会和1986年5月在杭州召开的价值与认识的全国性研讨会,对价值问题的研究在 深度和广度上都向前推进了一步。尤其是第一本价值论专著——李连科的《世界的意义—— 价值论》的出版,反响较大。这一阶段的价值研究有所深入,但研究框架总体上还仅局限在 认识论中。
第三阶段,价值问题研究走向深入阶段(1987到90年代初)。这一阶段,开始了对价值哲学 研究现状的反思,突出地表现在:一是关于“普遍价值定义”的讨论;二是关于价值研究方 法论上的反思。李德顺的专著《价值论——一种主体性的研究》当为代表。1987年11月,在 西安召开的全国价值论和价值观念变革讨论会,对价值的本质、价值与评价、价值论在马克 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价值观念的实质、改革与价值观念、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特点、人生 价值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有力地推动了价值哲学研究的继续深入。1989年,王 玉樑的《价值哲学》出版,在一定意义上可视为我国80年代价值哲学研究的集大成者。该 书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建构起了价值哲学的基本体系,而且该书的可贵之处是专章论及了价值 观念与改革所需要的新的价值观念及其特点,其意义在于把价值研究引向改革开放的社会实 践当中的现实问题,为90年代价值哲学的“问题”转向的先声。
80年代价值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可分学院学术层面和社会政治层面。前者主要内容有二 :一是对价值范畴进行动态研究,尤其是对“价值”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性质 问题的争论最为突出。二是对价值领域里的认识活动的特殊性的研究。关于前者,问题集中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价值”同马克思经济学的“价值”,究竟是什么关系,它们是同一 个概念,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的认为,马克思的商品价值既是经济学价值范畴,也是哲 学价值范畴。占主导地位的另一种看法认为,哲学的价值范畴和政治经济学的价值范畴 不是一回事。哲学的价值范畴只能从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人的价值、道德价值 、审美价值中概括出一般价值范畴。这后一种路向实际上预示着此后的90年代价值哲学的“ 问题”意识,进而出现各个层面的价值哲学。
从学术层面上来看待80年代关于价值问题的研究及其进展,它的理论、学术意义是十分深 远的。价值哲学是从主体哲学派生出来的。“价值论转向”与“生存论转向”、“语言学转 向”,是现代哲学的三大转向。“价值论中心”与“生存论中心”、“语言学中心”,是现 代哲学的三大中心。因此,80年代我国价值哲学的兴起,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化的基 本标志,价值哲学兴起的影响远远超出了学术和哲学理论的领域。这一点必须充分肯定。
另一方面,如果从价值问题的理论研究来看,可以说,80年代我国关于价值问题的研究总 体上说还是起步阶段。主要表现在:其一,研究的领域还显狭窄,主要限于价值概念的特性 、本质、价值与认识、认识与评价上,对其它问题很少顾及;其二,就研究的方法来看,还 显单一,主要限于认识论范围的主客二分的分析框架;其三,对价值问题所涉及的概念界定 、辨析、争论更多是仅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本本”中找证据、答案,局限于简单地强 调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主义”之争,而联系改革开放的实 践,面向生活问题,面向世界来研究价值问题还不够。
从社会、政治层面来看,我国80年代价值哲学的兴起和研究,尽管受一定历史的局限,存 在某些不足,但由于与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相互作用,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的解放、变革,产 生了直接、深刻的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的伟大实践,为我国价值学的兴起、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思想解放运动的逐步深入,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思想空前活跃,促使价值问题研究不断拓展。其二,价值哲学的 兴起、深入研究并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又引导人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现价值,创造 价值,实现价值,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不仅价值论与本体论、认识论 、历史观并列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的内容,而且“价值观念”已经开始频繁出现在党的 重要文献之中。1986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明 确 提出了“形成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改革的舆论力量、价值观念、文化条件和社 会环境,有力抵制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腐朽思想”的任务。党的十三大又一次强调“要努 力形成有利于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理论指导、舆论力量、价值观念、文化条件和社会环 境”的问题,这实际上在召唤价值哲学研究关注改革开放中的价值观念变革。如此,才有了 80年代的“价值热”转向90年代价值研究的“问题意识”。
(2)价值哲学的“问题”研究阶段
邓小平南巡讲话引发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使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明显加快,力度明显 加强,中国社会向现代化转型的进程也进一步加快。随着计划经济的机制被打破,出现了“ 四个多样化”,中国人开始变得更加独立,更加有主见了,主体性增强了,中国人的行为方 式更加主动,更具创造性,中国人对新事物、新知识、新观念的接受能力也加强了。另一方 面,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其中主要体现在:个人的生存问题,精神归宿问题,人与环境的 问题,人生价值问题、知识经济问题,发展与代价问题,阶层和贫富分化问题,社会进步与 道德问题、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问题、社会活力与社会稳定问题等等。
正是众多问题的产生,使得90年代的价值哲学研究越来越关注一些较为具体但又事关重大 的现实问题。这即是说,80年代我国价值哲学研究过多拘泥于“概念”上的马克思主义、人 道主义、存在主义、唯意志主义、实用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学主义等等“主义”之争 ,在90年代被各种“问题”所取代。这种转变使价值哲学全方位、宽视野、多层面地展开。 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问题,这样,价值 观成为与世界观、人生观并列的根本观念之一,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 影响着中国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同时,也使价值哲学研究本身出现了“百家争鸣”、各种 学说异常活跃,甚至争论十分激烈的新局面,这是90年代价值哲学研究不同于80年代的显著 特征。90年代我国价值哲学研究的问题很多,最主要的问题是:
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问题;效率与公平问题;发展与代价问题;关于全球化与价值冲突问 题;“亚洲价值观”问题;知识价值问题;科学技术与生态价值、生命伦理问题;邓小平的 价值观问题等等。
其中,关于邓小平价值观的深入研究,是90年代我国价值哲学研究中最具时代特征的标志 ,也是价值哲学研究所取得的最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的理论成果。关于邓小平价值观 的研究,涉及不同方面。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其一、邓小平把实事求是从真理观引入价 值观,形成了以人民为价值主体,实事求是,讲求实效的价值观;把实践标准引入价值评 价理论,建立了以人民为评价主体,以实际效益、效果、影响为价值标准的价值评价理论; 实 事求是、讲求实效是邓小平价值观的精髓。其二、邓小平价值观对价值哲学的重大贡献。 邓小平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运用于价值哲学理论中,科学地揭示了价值的本质和客观性问题; 他 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价值标准,解决了评价的客观性问题,实现了事实与价值的统一; 邓小平坚持价值一元性与多元性的统一思想,为价值哲学理论的科学化,为建立科学的价值 哲学奠定了基础,从而使价值哲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标志着价值哲学已从探索、迷茫走向 科学。邓小平的价值观,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是指导我国改革开放,促进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推动两个文明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以邓小平的价值观为指导,是我们进一步 深化对价值观的研究,建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的根本保证。
二、我国价值观(哲学)研究的主要特点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特点
(1)始终坚持把价值观(哲学)研究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之上,这是我国价值哲学研究 最鲜明的特征之一。(2)立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积极地关注、回答国内外经济 、政治、文化发展中提出的价值问题。这既是我国价值哲学研究的又一显著特点,又是推动 我国价值哲学研究欣欣向荣、与时俱进的力量源泉,还是我国价值哲学研究产生巨大的理论 和实践影响的根本原因。(3)注意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的价值资源,返本开新,突出有 “中国特色”。
2、主要问题
(1)就学术、理论层面上来说,一是在指导思想上,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哲学 价值理论的论述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阐释,却又往往简单地照搬、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 典作家的个别词句对待价值问题的矛盾;二是对价值哲学本身的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还欠深 入。如在哲学价值的本质、“是”与“应当”的关系、价值评价的标准等难点问题上分歧很 大、突破有限。
(2)在对西方近现代价值哲学和我国社会现实存在的价值问题的研究中,照搬、套用西方价 值理论的多,超越、原创的少,以致往往出现所面对的问题的现实性与对问题的分析、解决 脱离中国实际的现象。譬如,在全球化与普适伦理、生态价值、知识价值的讨论中,存在着 一厢情愿的浪漫主义和人为遮蔽问题现实性的陌生化倾向。
(3)从研究方法上看,还较多地局限在认识论的框架中,从真理观、价值观和历史观相统一 的进程的研究还显欠缺;从不同的学科视域、独立地、分门别类地研究当然必要,但从各个 学科综合、交叉地研究还显薄弱,这势必影响着价值哲学研究的深入。
(4)进入90年代以,价值哲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增强了,“热点”频起,但“自言自语” 式的“学说”嫌多,深入系统的创见嫌少,特别是综合各种现实价值问题的研究,构建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价值体系进展不大。
三、建构、完善我国初级阶段价值体系的基本原则、框架和内容
所谓建构、完善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就是在科学分析我国社会现阶段的价值现 状的前提下,贯彻江泽民“三个代表”、“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培育弘 扬新的和正确的价值观念,破除、克服错误和守旧的价值观念,矫正、调整片面的价值观念 ,整合多样化的价值观念,使其逐步归附、服从、统摄于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之下,进而 形成既有统一规范、又有个性自由,既有远大价值理想、又有不同层级的价值选择自由的规 范系统。
1、我国现阶段价值观念嬗变总体状况
随着90年代我国社会变革步伐的加快,我国社会的价值观念嬗变也进入了空前的活跃期, 总 体上是向着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广泛而深刻地变革,但也存在嬗变具有不平衡性,不同地域 、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价值观念不同;价值取向具有多样性;价值行为具有一定短期性;价 值标准具有一定片面性等问题。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在于不少人的价值取向出现了一定的偏差,主要表现为:从整体上看, 重多元,轻一元;重经济,轻政治;重利益,轻道义;重个体,轻集体。从经济领域说,重 效率,轻公平;重物质,轻精神;重消费,轻节约。在政治领域表现为,重开放引进,轻独 立自主;重合作妥协,轻原则立场;重权力,轻服务;重才能,轻品德;重独立人格,轻社 会制约。在思想文化领域:轻基础理论,重实用技术;轻“严肃”,重“通俗”;轻传统文 化,重西方文化,等等。
2、建构、完善价值体系的基本原则
建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江泽 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思想,以深化改 革、扩大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动力,利用市场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弘扬民 族传统文化的精萃,继承人类历史上所形成的社会文明成果和进步的价值观,概括和提升广 大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实践中的价值发现和价值创造,总结吸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术界关 于价值观探讨和研究的新成果,这是建构和完善阶段我国价值体系的根本指导原则和基本途 径。
现阶段我国的价值体系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方式本质特征的正确反映,是建设有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理论表达,是邓小平价值观 的展开、丰富和发展。
建构和完善现阶段我国价值体系,必须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真理观、价值观和历 史观相统一,超越性与现实性相联系,层次性与整体性相统一,一元与多元相统一的方法论 原则。
建构和完善现阶段我国价值体系,并以此为思想武器,抵御资本主义和各种腐朽价值观念 的 侵蚀,发挥价值体系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导向作用,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凝 聚力量,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统一思想,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促进两个文明建 设,为最终取代、战胜资本主义价值体系和社会制度奠定基础。
3、价值体系的基本框架
价值体系就自身逻辑而言,主要由价值取向、价值目标、价值动力、价值标准、价值实现 手段和过程组成。其中价值取向居核心地位,因为价值取向决定价值观的质,人的行为取向 ,决定价值实践的性质和成效。现阶段,我国价值状况的问题主要出在价值取向上(表现), 所以,整合价值取向为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价值目标,即一定主体在一定条件下所追求和期望实现的具体的价值观。中国当代社会的 价值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这一价值目标是切实可行的,得到 全党和全国人民肯认的。
评价标准。现阶段,我国价值评价的标准是明确的,科学的,即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 与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
价值实现手段,即实现价值目标的方式、途径和方法。主要包括:经济手段、政治手段(行 政、法律、政策等待)和舆论手段。
价值实现过程:即价值实现所要经历的各个阶段之总和,那就是邓小平所制定的“三步走 ”的战略目标。从贫穷到温饱,从温饱到小康,从小康再到现代化。
4、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现阶段我国的价值体系的基本价值观念是:为人民服务。主要表现为:马克思主义、邓小 平理论指导下的革命的人道主义思想,集体主义的互助意识,爱国主义的奉献精神,社会主 义的民主法制观念。具体由三个层阶构成:
第一个层阶是与社会主义本质相一致的最基本价值观,它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应当服从、具 有的最起码的价值观,主要包括:
①以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为特征的生产力发展观念:劳动的权利 和 义务,勤劳致富、守法经营的观念,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观念,保护正当的个 人利益的观念,效率、效益优先的观念,竞争的观念,先富与后富的观念,承认差距、逐 步缩小差距的观念,生活质量的观念,等等。
②以保障人的生存为首要原则的安全观念:人身安全、财产安全、自由权利安全、国家利 益安全、国际和平安全,等等。
③以权利与义务平等为主要原则的社会公正观念:交换公正,分配公正,程序公正、规则 公正;机会平等,权利与义务平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代际公平,代内公平;等等。
④以互助互爱为基础的集体主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爱祖国、爱人民、爱 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行为文明,礼貌待人,尊老爱 幼,尊师重教,敬德亲贤,扶贫救困,见义勇为,诚实守信,与人为善;爱岗敬业,团结协 作,诚实守信,钻研业务,精通技术,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尊重他人,贡献社会;爱情为 本,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相互忠诚;赡养老人,教养子女,男女平等,勤俭持家,邻里和 睦,团结互助。
现阶段,加强职业道德尤其重要,要特别加强执法监督部门和国家垄断行业的道德建设, 防止职业特权化。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干部的职业道德观念、职业道德风貌和职业道德水平 ,对整个社会的职业道德风尚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一定要当好公仆,勤政为民,廉洁奉公, 任人为贤,惩恶扬善,主持正义。
⑤以自治和参与为基本内容的民主、法规观念:自由、民主观念、遵纪守法观念、权利责 任观念,契约诚信观念,法律面前平等观念,参与权利、选举与被选举权利,表达言论权利 、 司法公正观念,等等。
⑥以知识、科学为基本内容的文化教育的观念:知识经济观念、知识价值社会的观念、科 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的观念、人才竞争,教育为本,科教兴国 的观念、文化产业,知识创新的观念,等等。
第二个层阶是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高级价值观,这里的“高级”有两个含义,其一是 指,这里的价值观念有些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高级阶段才能普及;其二是指,这里的价值观 念有些主要是对先进分子和共产党员的要求。主要是:
①以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处为目标的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个人关系的普遍性发展,个人需求的多方面发展,个人能力的全面发 展,等等。
②“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高度统一的民主政治:法制健全、道德优良。自由、平等 ,公正、廉洁、高效,富强、文明。“真善美”相统一精神文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 一的先进文化。
③以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的道德品质:乐业精业,创新进取,无私无畏,追求真理和他人 幸福。牺牲奉献,为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第三个层阶是以人类共同利益为基础的最基本的价值观念,主要价值观念有:
①善待自然,敬畏生命,保护环境,平衡生态。协调发展,和平利用太空。人类只有一个 地球,地球是地球人的地球。绿色意识和全球意识,等等。
②国际关系方面:国家、种族、肤色平等,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独 立自主,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协商、合作、对话、妥协。
③思想文化方面:在多元互异的文化交流中,异中求同、异中求容。文化理解,宗教宽容 ,信仰、风俗和生活方式平等自由。
标签:哲学论文; 哲学研究论文; 哲学基本问题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社会价值观论文; 价值观论文; 理论体系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社会观念论文; 邓小平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