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脑高发区预防控制策略探究论文_李燕琼

流行性乙脑高发区预防控制策略探究论文_李燕琼

广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病科 6633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流行性乙脑高发区预防控制策略。方法: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流行性乙脑高发区开展该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实施预防接种和疾病监测措施,并通过对居民进行健康宣教来改善居民行为和态度,分析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结果:干预后居民对流行性乙脑知识的知晓率比干预前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5年、2016年流行性乙脑接种率比2014年高,及乙脑报告发病率比2014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流行性乙脑高发区的健康宣教、积极进行疾病监测、做好预防接种工作等措施均有助于控制该病的发生。

关键词:流行性乙脑;高发区;预防控制

流行性乙脑是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无特效治疗方法,需要加强预防控制,以降低该病发病率。现于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流行性乙脑高发区开展该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探讨流行性乙脑高发区预防控制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流行性乙脑高发区开展该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根据疾病监测信息系统相关信息来确定流行性乙脑高发区,该地区流行性乙脑发病率约为10/10万。

1.2方法

1.2.1加强健康宣教

卫生部门、疾控中心、医疗机构联合教育部门、媒体中心等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工作,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渠道开展流行性乙脑疾病防治知识的教育,开通网络、电话咨询平台,向广大群众宣传流行性乙脑的相关知识,包括疾病定义、危害性、处理方法、预防接种重要性等,并积极开展社区入户、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全社会人们支持流行性乙脑的防控工作。并倡导人们做好卫生工作,清除杂草、沟渠、垃圾,疏通下水道,清除蚊虫孳生地,定期开展季节性病媒生物防控工作,加强日常防治,减少蚊虫密度,以预防流行性乙脑的发生。

1.2.2全面开展预防接种工作

本地区全面开展流行性乙脑预防接种工作,对流行性乙脑高发区实施全程接种,相关部门科学制定接种补助标准,并严格落实接种补助,或为本地区提供专项免疫规划工作经费。增加本地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扩大预防接种范围,做好预防接种通知工作,保证儿童接种卡、接种证信息相符,并定期开展查漏补种工作。

1.2.3加强动物监测

对流行性乙脑高发区媒介蚊虫、宿主动物进行检测和分析,科学设立检测点,并合理分布检测区域,建立综合信息系统,监测内容包括蚊虫密度、季节消长、种类、带毒、自然因素等,并及时将相关信息上传至系统中,实现信息共享利用,掌握当地蚊虫分布情况和其生态学特点,并充分利用监测信息建立预测和预警机制,提出切实可行防控方法,以预防乙脑的发生。

1.2.4加强病例管理和监测

相关部门在春秋季节来临之前,在诊室内张贴乙脑诊断流程图,强化医务人员诊断流行性乙脑的意识,并积极对医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诊疗水平。建立疾病监测系统,如果病毒性脑炎患者增多或乙脑首发,则及时收集血液、脑脊液标本并进行实验室检测。

1.3观察指标

自制调查问卷调查居民对乙脑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并记录2014年1~6月、2015年1~6月、2016年1~6月流行性乙脑接种率以及乙脑报告发病率。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干预后居民对流行性乙脑知识的知晓率比干预前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2014年1~6月流行性乙脑接种率以及乙脑报告发病率分别为56.38%、4.78/10万,2015年1~6月为89.73%、1.65/10万,2016年1~6月为92.42%、0.94/10万,2015年、2016年流行性乙脑接种率比2014年高,及乙脑报告发病率比2014年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干预前、后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n,%)

   干预前知晓率干预后知晓率

乙脑的危害性 55.48 93.77

预防接种的重要性 60.14 85.91

预防接种注意事项 30.18 65.48

3 讨论

流行性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虫媒传染病,该病是人畜共患疾病,主要由三带喙库蚊进行传播,春季、秋季发病率高[1]。该病发病率高,患者通常表现为中枢神经症状,可能会出现意识障碍、呼吸衰竭、惊厥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目前,流行性乙脑高发地区的发病率较高,需加强预防控制。本次研究中,干预后居民对流行性乙脑知识的知晓率比干预前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5年、2016年流行性乙脑接种率比2014年高,及乙脑报告发病率比2014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对流行性乙脑高发区进行健康宣教、积极进行疾病监测等工作有助于减小流行性乙脑的发病率。在流行性乙脑高发区,预防接种的补助并不多,使得部分家长由于费用过高而不愿意给儿童进行接种,且部分居民对流行性乙脑的认识程度不高,并没有认识到该疾病的危险性,自我防护意识薄弱[3]。对此,多个机构联合开展健康宣教工作,积极对居民进行健康宣教,能进一步强化居民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居民积极参与预防接种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接种率,最终使得该病发病率下降[4]。相关部门加强对疾病媒介的监测,积极进行灭蚊等防控工作,可消除流行性乙脑的传播途径,最终达到降低发病率的目的[5]。总之,加强流行性乙脑高发区的健康宣教、积极进行疾病监测、做好预防接种工作等措施均有助于控制该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丽娟.2011-2012年滦南县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4,20(11):939-941.

[2]马慧.800例乙脑疫苗接种儿童不良反应观察及其护理体会[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18(11):154-155.

[3]宋子域,吴科榜,吴丽丽,等.流行性乙型脑炎快速血清学诊断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5,16(12):3392-3396.

[4]余艳香,黄明东,陆家海.佛山市学龄前儿童的预防接种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22(12):59-60+64.

[5]钱瑞雨,速存芬,李梓娴,等.曲靖市1990-2014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与监测系统运转状况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5,19(12):884-885.

论文作者:李燕琼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9

标签:;  ;  ;  ;  ;  ;  ;  ;  

流行性乙脑高发区预防控制策略探究论文_李燕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