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民教育的基本内涵、特点和作用——兼论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公民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内涵论文,作用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注重公民意识培养是当前各国教育共同关心的课题,不少国家在面向21世纪教育报告中都把公民教育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呼唤人们关注公民教育问题。当前,理论界对我国公民教育问题的重要性已成为一种普遍共识。但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公民教育毕竟不同于西方国家传统意义上的公民教育,社会主义公民教育必定有自身特点。什么是社会主义公民教育(以下简称公民教育)?公民教育的基本内涵、特点和作用究竟是什么?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区别何在?笔者提出自己的理解,以期推动此问题的研究。
一、公民教育的基本内涵
公民教育是为了使公民具有良好的素质而进行的教育。从内涵上讲,公民教育应包括公民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教育素质、科学素质、文化素质、政治素质、法律素质、经济素质、职业素质、生活素质、社会素质、能力素质、智慧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卫生素质等各个方面。可以说凡是涉及到公民的问题,都属于公民教育的研究领域。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研究的对象是公民思想领域的政治问题和政治领域的思想问题。具体地讲,我们可以把公民教育的基本内涵分成如下几大类:
第一类是公民的思想教育。它包括公民意识教育、公民基本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三个部分。其中,公民意识教育是核心内容,它包含着公民法律意识、纪律意识、道德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爱国意识等等,是公民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的辩证统一。公民道德教育包含敬业爱岗、勤俭节约、崇智好学、热爱科学、反对迷信、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爱家爱国等基本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则主要指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内容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从严格意义上讲应当属于公民教育这个大范畴,只是它主要指公民教育当中那些公民“思想领域的政治”问题和“政治领域的思想”问题。
公民意识教育、公民基本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整个公民教育的基础和灵魂、方向和旗帜、动力和源泉。它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公民的培养目标和方向性。
第二类是公民的民主、法律和政治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公民的民主素质包括公民的民主意识、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等等;公民的法律素质包括公民的法制意识、法制观念和自觉遵守法律行为和能力以及共同维护社会主义国家宪法和法律权威和尊严的自觉思想和行动;公民的政治素质包括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等,其核心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从这一点上看,公民教育具有明显的阶级性。
公民的民主、法律、政治素质对公民个体来说,是他们参加民主政治生活的关键,这一素质水平不高,就会严重制约其参政议政的行为和能力;就国家而言,没有整个中华民族的民主、法律、政治素质的普遍提高,我们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立一个全面小康社会的民主法制目标就很难实现。
第三类是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和智能素质的培养。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是知识性教育,既包括人们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教育,又包括科学技术知识教育。智能素质主要包括公民的五种能力:身体力、知识力、认识力、实践力和创造力。所谓身体力,就是指以健康体魄为支柱的身体素质;知识力是指知识储备量所具有的力度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如学习力和记忆力等;认识力是人们认识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包括观察力、想像力和思维力等;实践力是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包括公民的组织能力、操作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等;创造力是指公民独立发现新事物、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其中,创造力和创造精神是一个公民全部知识和智能结构的最高层次的素质,是塔尖上的明珠。
对个人来讲,知识素质是个人成才的基础,智能素质是成才的关键,二者缺一不可。一个国家的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和智能素质培养、教育和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成败。因此,江泽民指出:“不断提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群众以及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始终是我们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第一要务。”[1](P156)这关系到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
第四类是公民的日常生活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的生活素质、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如孜孜不倦的进取精神、乐观向上的情感、坚韧不拔的意志力、强烈的创新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承受挫折力等等非智能性的综合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讲,有什么样的非智能公民素质,就会呈现世人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形象和声誉。一个民族整体形象和心理素质的高低从深远的角度长期影响和制约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进程。
二、公民教育的基本特点
公民教育内涵的广泛性,决定了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点:
第一,从内容上看,公民教育具有宽泛性。公民教育涉及的范围很广,凡是涉及到公民的问题,都属于它的研究领域。它几乎囊括了公民的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政治、法律、经济、职业、生活、社会、能力、智慧、心理、身体等等十几个方面的素质教育,解决的是个体公民的全面素质和全体国民的整体素质问题。我们通常所强调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指公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主要研究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问题,解决的是公民的思想领域的政治问题和政治领域的思想问题,核心是理想信念问题。显而易见,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把以上公民教育的内容都包括进去,其作用也不可能替代公民教育。可以说,从“大教育”的角度讲,思想政治教育属于公民思想素质教育范畴,而公民思想素质教育则从属于公民教育的范畴。
第二,从教育的对象上看,公民教育具有广泛性。一般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对普通公民实施的教育活动,总会有一些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游离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之外。然而,公民教育的对象涉及整个国家的公民,从国家首脑、政党领袖到大小官员,从普通公民到莘莘学子,都应当是公民教育的对象。任何人都不应当游离于“公民教育”之外。
第三,从层次上看,公民教育具有明显的层次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相比,公民教育是一个多层次的范畴,既包含造就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民众的一般要求,又包含培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是较高层次的教育,内容主要是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领域,教育的对象主要指向共产党员、先进分子和青年学生,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第四,从方法上看,公民教育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公民教育强调隐性教育,主张“模糊战略”,将鲜明的阶级性隐藏起来,悄悄地渗透到各种人文社会科学当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它接受统治阶级所主张的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突出显性教育,主张旗帜鲜明。这种旗帜鲜明的特点,在战乱和动荡时期对社会和国家有着十分重要的“号召群众”和“凝聚人心”的作用,有利于促使人民走向革命,参加运动。然而,当一个国家处于长期稳定发展时期,我们更需要的是“模糊性”和“隐蔽性”的全民教育,激励人民建设国家。基于此,武汉大学黄钊教授提出,将“思想政治教育学”改为“思想教育学”,将“思想政治工作”改成“思想教育工作”[2](P3)。
第五,从效果上看,公民教育具有强有力的渗透性。正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显性教育,主张旗帜鲜明,才使它不可能具有太强的渗透性。相反,在当前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少教育者对被教育者的施教,不讲究方法和艺术,致使不少人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精神厌食”心理,公民教育可以利用世人对它的共同感,来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寓于其中,以隐蔽的方式渗透到人们的头脑之中,化为人们的行动。
三、公民教育的基本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的提出,公民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与思想政治教育相比,公民教育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比拟的独特作用:
首先,公民教育可以大力促进全体公民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这是我们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蓝图和民族复兴的关键所在。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3](P19)这是一个社会全面发展的目标,需要中华民族整个素质的全面提高,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也为促使我国社会不断走向成熟、和谐与完善增强其知识含量、道德法律含量、科学教育含量和精神文明等,推动我国社会有效发展和良性循环。然而这些单凭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绝对不能完成的,只能通过有效而持久的社会主义公民教育来完成。
其次,公民教育的实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社会成员根除狭隘的血缘伦理、等级身份和特权观念的思想,以平等的社会公民资格参与市场竞争和利益分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要求的公平与效率、竞争与合作、权利与义务等规则,都要求公民从个人与国家、自己与他人、自我与社会的关系中去合理的认同、合情的服从以及合法的遵守,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责任和使命。只有公民认同上述价值取向并按之行动,才能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获得健康的文化价值观念基础。
再次,公民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规定。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公民教育在培养公民的政治法律素质和政治参与意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公民的思想政治教育能使公民深刻认识到坚持党的领导对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关键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奠定领导核心基础。公民的法治教育能有效地使法治精神、法律制度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人们生活的信念和行为准则,从而建立起普遍有效的法治秩序。公民教育孕育的主人翁精神和积极的公民政治参与意识,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深厚的土壤。
最后,公民教育可以避免长期以来人们对思想政治工作形成的种种“误解”和“偏见”。公民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常规化与稳定性的内在要求。众所周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确取得了很大成效,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但是也有惨痛的教训。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严重脱离实际,使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变成了群众性运动,尤其是“文革”中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声誉受到严重破坏。然而,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在这一方面的教育又被忽视了,给人们的错觉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了。邓小平总结这段时间的经验教训时说:“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不单纯是对学校、青年学生,是泛指对人民的教育。”[4](P306)现在一些人总是错误地认为,只有像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才讲“思想政治教育”,一提到思想政治教育就给予“轻蔑的目光”、表现出“冷漠的态度”和“厌烦的神情”。其实,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共产党人的专利,任何一个国家和政党都有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特别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只是他们一般都把这种显性教育化为隐性教育,渗透到所谓的“公民教育”当中去了。这样在不知不觉之中,让他们的人民接受了自己的政治思想。我们现在大力倡导公民教育,决不是放松思想政治教育,而是更好地进行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避免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种种“误解”和“偏见”。
公民教育还可以有效避免西方国家对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诘难。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在向我国推行“和平演变”战略过程中,大肆攻击我们共产党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是“精神枷锁”、“一言堂”、“思想上层建筑的垄断”,是“对人性的禁锢”等等。而我们长期以来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种种失误和偏差又恰恰给了这种攻击以“口实”。然而,众所周知,西方的“公民教育”实质上仍然包含当权的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社会主义国家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公民教育之中,可以更巧妙地抵制他们对我们的“诽谤”和“诘难”。
标签:政治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公民教育论文; 政治素质论文; 公民权利论文; 能力素质论文; 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关系论文; 社会教育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