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正确的观点,累积丰富的知识,教育工作者对一堂课的开头艺术研究甚多,而对于课堂教学的结尾艺术则很少提及。
关键词:小学语文;完美结尾;课堂艺术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0257-2826(2019)11-167-01
一堂完美的语文课不仅开头要激趣引入,中间层层相连,而且课的结尾也要独出心裁,做到课虽然结束而还要让学生觉得意味深长。如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正确的观点,累积丰富的知识,一定的审美观念,并在语文基础知识和能力方面得到发展,完成《小学语文新课标》提出的语文教学任务,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下苦功。课堂教学的成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不仅让学生能够及时掌握课堂知识,而且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长期以来教育工作者对一堂课的开头艺术研究甚多,而对于课堂教学的结尾艺术则很少提及。根据我以前的教学经历,今天我就语文课结尾艺术的探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敲钟式结尾,引人深省
为了促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深入理解使其回味体会,教者应针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给以简单地强调,使学生高度重视。我在教学《江姐》一课总结语:江姐,以她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精神直面残忍的敌人,面对老虎凳、辣椒水、竹签等令人发指的刑具。她坦然面对,咬紧牙关,至死不露党的任何机密。敌人用尽各种各样的方法都不能取得一点有价值的情报,他们暴露出最后的狼性,把江姐丢入强硫酸中……何等的痛苦,何等的煎熬。正是有无数这样赤诚爱国之子才做到了如此的壮举,谁不会为之动容?谁不悲痛万分……这样就收到了“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使学生切齿痛恨,“振兴中华”之情油然而生。
二、扩散式结尾,集思广益
语文课如果以“注水”的方式进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做笔记,完成老师已经讲清答案的作业,局限在小范围类不能发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相对而言灵活运用的能力也就相应地降低了,因此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在掌握课文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基础上,结尾的时候围绕一个主题,启发学生能动思维,扩展他们的思绪,说出自己的观点,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大有益处的。例如我教学《生命的药方》时,采用了这种方法。《生命的药方》通过描述德诺10岁那年,因为输血不幸染上艾滋病,没有人理睬他,只有艾迪一直陪着他治病,直到一个鲜活的生命悄然而去,传递出一种难能可贵的友情。当课文学到这儿,相信德诺和艾迪之间的真挚友情已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因此,我适时提问:“关于友情,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想说,请大家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体验以及课前积累,说说你的感受。人间真情还有很多,打动我们的不仅仅是友情,还可以使浓浓的亲情,质朴的邻里之情,难以忘怀的乡情……”通过这种结尾方式,让学生不拘泥于对友情的理解,更能深层次的理解人生还有更多值得珍惜的情感,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升华了本课的情感,达到了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三、朗读式结尾,升华情感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教学结束后,让学生绘声绘色、入情入理地朗读课文,技能训练朗读的技能,又能让学生通过读更深层次的理解文章的情感表达,琅琅的读书声,让学生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就连教师也会感到一种享受。例如我在教学《长江之歌》,在开始上课前先听歌曲,让学生从音乐感觉到语言的魅力,在课文结束之时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诵读:“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的,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配以此哥的音乐进行诵读,不用过多的语言表达,就足以将对祖国山河的爱表达出来,在这样激越的爱国之声中下课,课虽尽而情未尽,诚挚而壮美的爱国之情仍在师生脑际萦绕。
四、拓展式结尾,增长见闻
语文教材内容广泛,几乎涉及到古今中外各个领域。如果我们就文教文,不作任何延伸,势必局限在十分狭小的天地里,学生所知甚少,不能引发他们的兴趣。如果我们注意因文制宜,适当沟通学生的生活积累和阅读所及,扩充领域,开拓视野,就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种延伸式可以结合讲解进行,也可以在课终进行完成。例如我教学的《我的百草园》一文,这篇文章记写的是小时的“我”在百草园度过的幸福童年时光,其中提到了闰土的父亲教“我”如何捕获鸟,以及最后被大人送到最严厉的师塾学习,从此告别了儿时的乐园。结束教学时,我把学生引导到课外阅读领域,指导他们去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少年闰土》进行阅读,了解全貌。让他们有一篇文章可以找到相关可读的其他文学作品,也是可以提高学生的见识的。总之,课终安排没有固定不变的格式,教学艺术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无非是因文而异罢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节课的结尾搭桥铺路做得好,处理灵活,课内外联系紧密,就能使语文教学低耗高效。
论文作者:黎于春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学生论文; 结尾论文; 艺术论文; 爱国论文; 友情论文; 自己的论文; 语文课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9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