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工作,共同推进民族地区档案工作--王钢同志在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档案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_干部档案论文

努力工作,共同推进民族地区档案工作--王钢同志在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档案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_干部档案论文

艰苦奋斗 共同努力——把民族地区档案工作继续推向前进——王刚同志在全国民族地区档案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族地区论文,档案论文,艰苦奋斗论文,共同努力论文,工作会议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4年9月11日)

民族地区的档案工作,具有不同于一般档案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它是我国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档案局和国家民委联合召开这次全国民族地区档案工作会议的任务是:根据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档案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总结民族地区档案工作的成就和特点,交流民族地区档案工作的经验,研究解决民族地区档案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本世纪内民族地区档案工作的基本任务和措施,把民族地区的档案工作继续推向前进。

一、民族地区档案工作的现状

新中国建立后,民族地区的档案工作不断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一)档案机构进一步建立健全。

经过多年的努力,除少数地区外,大多数民族地区建立健全了档案机构。目前,全国民族地区共建立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590个,建立各级各类档案馆687个,自治区级机关、大型企事业单位档案室910个。

(二)档案干部队伍有所壮大,专业、文化素质有所提高。

据统计,仅五个自治区级局、馆和区直机关档案部门就有专兼职档案干部12343人;专职档案干部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32.6%,中专高中文化程度的占39.8%;受过不同程度档案专业教育培训的占49.4%;已评定专业技术职务的占48.7%。在民族地区档案局馆干部中,民族干部2395人,占39%。

(三)档案数量浩瀚,载体、内容十分丰富。

民族地区共藏有档案23572770卷(件),资料4111938册。其中档案馆馆藏档案18938728卷(件)。民族地区档案馆中,有藏、蒙、满、维吾尔、壮、哈萨克、朝鲜、傣、彝、水等十多种民族文字的档案4502071卷(件);有贝叶、竹质、木质、缣帛、金石等特殊载体的档案13万多件(张)。这些档案的内容相当丰富,价值十分珍贵。既是国家全部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档案基础业务建设不断加强。

据统计到1993年底,累计室藏档案3985406卷,资料819000册;编制各种簿式目录29246本,卡片式目录459627张(条);民族地区的机关、企事业单位还全面加强档案业务的规范化建设,实行综合目标管理,迄今37%的档案室达到了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机关档案工作在为机关领导决策和专业管理工作服务方面,企事业单位的档案工作在为经济建设服务方面,水平都有了提高。

民族地区五个自治区的档案馆已整理的档案排架长度为227079米,占应整理的71%;编制各种簿式目录116392本,卡片式目录3049306张(条);已抢救档案159482卷,占应抢救档案总数的27.4%;开放档案877010卷(件),开放档案目录2223567条。

(五)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积极为民族地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据统计,五个自治区1993年共接待利用者601599人次,提供档案资料3218176卷(件、册)次。在为经济建设服务方面,由于利用了档案,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争取了时间,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六)积极开展民族地区档案工作研究,加强对民族文字档案和民族档案资料的管理。

多年来,民族地区档案部门注意研究民族地区档案工作的特点,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不少同志撰写专著或论文,研究民族地区的档案和档案工作;一些档案期刊开辟专栏或专辑,开展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已有几部专著、上百篇论文专门探讨民族文字档案、少数民族档案和民族地区档案工作。

民族地区的档案工作从其自身发展来看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与全国其他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的档案工作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和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个别地方档案机构还不健全。

(二)有相当一部分地区档案库房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据统计,民族地区县级档案馆平均库房面积仅222平方米,有258个档案馆急需新建、扩建或改建。

(三)不少单位基础设备严重不足。据调查,民族地区有47%的档案馆缺少档案装具,有20%的档案馆缺少灭火设备。

(四)业务经费困难。民族地区档案部门的业务经费,90年代以来许多地区比80年代减少。据调查,在民族地区,近年有3.5%的档案馆每月只发生活费,或几个月不发工资,业务经费根本无从谈起。不仅阻碍了档案业务工作的开展和业务水平的提高,而且也使档案的安全得不到基本的保证。

(五)干部队伍仍不适应档案工作需要。虽然与过去相比,民族地区档案干部队伍有所壮大,但目前在不少民族地区,档案干部仍处于一少、二弱、三不稳的状况。在民族地区档案干部中,28.7%的人仅有初中以下文化水平,50.6%的人未受过任何专业教育培训,51.3%的人无任何专业技术职称。

(六)档案制度不健全,档案管理不善。

(七)大量的珍贵档案散失在社会。民族地区,由于种种特殊的历史原因,大量珍贵的档案,尤其是历史档案,散失在社会各部门及个人手中,甚至流失到国外。

二、新的历史时期民族地区档案工作的特点

(一)新时期民族地区档案工作对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民族地区档案对于落实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具有重要作用。

民族地区档案在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斗争中,已经和正在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民族地区档案对于今天乃至以后我国与周边各国的边境谈判具有重要的依据作用,对维护我国的领土完整有着重要意义。

民族地区档案对进一步发展民族经济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搞好民族地区档案工作,对当前和今后发展团结友爱的民族关系、维护祖国的统一、稳定、和谐的社会局面,发展民族经济和改善各族人民生活,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二)民族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使发展档案事业的任务更为艰巨。

民族地区幅员辽阔,地广人稀,交通不便,气候特殊,环境艰苦,给档案工作的正常开展增加了难度。

民族地区解放前大都是落后的农牧业经济,解放后,经济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新的历史时期,与内地和沿海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这种现状,难予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经费,成为影响民族地区档案事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使民族地区档案工作的开展与全国其它地区相比,难度更大。

(三)民族地区多民族文字档案并存,档案载体、形式复杂多样,增加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难度。

民族地区,除了使用汉字这一全国通用文字外,部分民族还使用本民族文字,由此形成了各种不同文字的档案并存局面。民族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社会发展及历史文化传统等原因,在形成档案时采用不同的书写材料,档案载体多样,很有特色。档案形制上来看,长宽大小形形色色,形式复杂多样。除了文字形态的档案外,还有一些实物形态的档案。

民族地区档案的这种状况对文件的收集、立卷归档,对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对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对档案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对档案干部的文化素质要求,对档案馆库的建设和装具的配备都带来了一系列复杂因素和困难。

(四)民族地区档案工作在处理宗教事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民族地区宗教活动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很多档案是人们在宗教活动中形成的,有大量的档案保存在宗教寺庙中。因此,民族地区的档案、档案工作,与宗教事务关系密切。这些档案是党和国家处理宗教事务,落实宗教政策的有力依据。

三、本世纪内民族地区档案事业发展的任务和措施

今后几年中,民族地区档案工作的总任务是:贯彻党的改革开放总方针和档案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根据民族地区档案工作的现状和特点,大力加强机构、人才、法规、馆库、业务等各项基础建设,确保民族地区档案的完整收集、安全保管和科学管理,加紧开发民族地区档案信息资源,为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服务。为完成这一总任务,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针,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指示,采取切实措施,加强档案基础建设,狠抓薄弱环节,进一步促进民族地区档案事业的发展。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快民族地区档案工作的发展步伐。

今后,民族地区的档案工作能否取得大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看民族地区的档案干部在思想观念上能否有一个较大的的变化。民族地区档案部门的同志们要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结合本地区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大胆地、有创造性地进行各种有益的探索和试验,克服无所作为、得过且过、因循守旧、等待依靠等各种不利的思想观念,树立开拓进取,大胆主动、积极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变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从而开创本地区档案工作的新局面,赶上全国档案工作的发展步伐。

(二)建立健全档案机构,强化档案行政管理。

机构建设是事业发展的组织保证,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健全的组织机构。当前,民族地区档案机构的建设问题,主要是一些该建立的县级档案行政管理机构和档案馆尚未建立。为此,请这些地区根据《档案法》的要求,积极促进县级档案机构的建设。已建立各级档案机构的地区,在机构改革中要本着进一步稳定和加强的精神来建设,力争在本世纪末使民族地区各级档案机构都建立健全起来,从组织上保证民族地区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改善档案保管条件,加强档案馆库建设。

档案馆是集中保管档案的基地,是社会各方面利用档案资料的中心。库房建设是民族地区今后档案事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云南、宁夏、四川、广西等省区的民族地区,馆库建设相对好一些。这些地区,要集中力量,争取在本世纪末的最后几年,把未修建的馆库建设起来。西藏、新疆、内蒙、青海、贵州等地区,馆库建设任务相对艰巨。这些省区的档案部门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将建馆问题列入本地区基建计划,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筹资,争取在本世纪内,集中财力,有重点地把档案保管数量较大的县以上档案馆库建设起来。

(四)建设一支具有相应规模和德才兼备的档案干部队伍。

各级档案部门要积极向领导反映,为档案部门定员、增编,把档案干部按国家规定的标准配足配齐,使民族地区档案干部的规模维持在满足工作需要,适应事业发展的水平上。

其次,要努力提高民族地区档案干部的文化和业务素质。民族地区由于档案、档案工作自身的特点,对干部素质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因此,培养和提高民族地区档案干部的文化和业务素质就成为一个很突出的问题,这需要各级档案部门通力合作,互相支援,并与民族工作部门、教育部门等加强合作,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办法加以解决。

第三,要注意稳定档案干部队伍。由于种种原因,民族地区的档案人员调动相当频繁。因此,如何稳定干部队伍,是民族地区档案事业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

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要把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力争本世纪内建立起一个能够保持档案队伍稳定、保证档案人员数量与素质的档案干部教育培养体系和保证机制。

(五)加强法规制度建设,提高宏观管理水平。

首先,要认真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并在监督实行上狠下功夫,充分依靠法律的威力,切实落实法律赋予档案部门的各种权力和为发展档案事业而作出的各项规定。

其次,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根据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制定出适合自身特点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如文书部门立卷归档制度,档案收集、整理、鉴定、统计、保管、开发利用制度等,都要建立健全起来,并认真执行,从而保证民族地区档案工作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六)加强各项业务建设,科学管理各种档案。

首先,要加强档案的收集和征集工作,大力丰富馆藏。民族地区各级档案馆,要根据有关规定,确定接收范围,制定全宗名册,把该接收进馆的档案及时接收进馆。

其次,要加强整理、编目工作。现行档案的整理,要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历史档案的鉴定、整理,也不能仅仅满足于“有规可循,有目可查”,要通过整理工作,做到“便于保管,方便利用”。

民族地区档案不少由多种文字形成,要很好地向社会提供利用,必须编制两种即汉字和主体民族文字的检索工具。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民族地区的档案部门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以建立起完整的检索体系。

第三,要加强档案抢救工作。在民族地区,今后要加快抢救工作进度,档案数量较少的档案馆,要争取在“九五”期间完成对破损档案的抢救工作;馆藏量比较大的档案馆,也要区别轻重缓急,分清主次,先抢救那些珍贵档案、重点档案,争取在“九五”期间完成重要档案的抢救工作。

(七)积极开发利用民族档案,为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服务。

要积极而又慎重地开放民族地区档案。民族地区档案馆,在根据《档案法》和有关规定积极开放档案的同时,要非常慎重地划定开放范围。

要积极开展民族文字档案的翻译、整理和出版工作。对于少数民族文字档案,尤其是历史档案,要制订出可行的规划,进行翻译、整理、出版工作,以使社会各方面更多的人能充分利用这些档案。档案馆和档案室要主动向党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档案信息。

(八)突出民族特色,建立并管好用好民族档案和边疆档案。

第一,要在民族地区的档案馆,为主体民族或多个民族的档案资料分别建立专门目录,从而为查找、利用该民族档案提供方便。

第二,加强边疆地区档案与边境贸易档案的指导与管理。首先要注意把有关我国在边境地区行使主权的所有凭证完整建立和收集起来。其次,为安全保管重要的档案,边境地区可以保留复制件,而将重要的档案原件交上级档案部门代为保管。另外,边境地区的档案部门也要加强指导,切实把边贸活动中形成的档案很好地收集并管理起来。

(九)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建设。

档案工实行现代化管理,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民族地区虽然经济条件比较落后,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有一定困难。但是,一些条件较好的地区和单位,特别是保存重要档案数量较多的单位,应积极向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方向迈进。

为了保证上述各项任务顺利完成,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提高社会的档案意识。民族地区的各级党委、政府要重视和支持档案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把档案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帮助解决一些关系档案事业发展的人、财、物问题,为档案事业的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要把档案工作列入有关总体发展规划中去。

民族地区的档案部门和广大档案干部,要将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利用各种机会,运用各种形式,积极主动地向各级党政领导和全社会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全社会和全民族的档案意识,并通过自身的扎实工作,为领导决策,为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以此争取领导的主动关心和社会各界的自觉支持,为档案工作争得应有的社会地位。

(二)多渠道培养民族档案干部,提高民族档案干部的业务素质。

在民族档案干部的培养方面,我们拟与国家教委的有关高校联系,定向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一定的高级档案专业人才。国家档案局档案干部教育中心也将承担一定的培训任务,争取每年能举办一两次民族档案干部短期培训班。我们要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把重要的档案专业教材、论著等译成少数民族文字出版,并要扶持民族文字使用比较普遍的自治区办好民族文字的档案业务指导刊物。各自治区、自治州档案部门也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可以为基层档案干部举办定期、不定期的各种形式的培训班,或者组织档案干部去内地参观、学习等。

(三)要正确处理好民族地区档案工作与宗教工作的关系,加强对寺庙档案管理的业务指导。

首先,要注意加强与民族宗教事务部门的联系,争取民族宗教事务部门对档案工作的支持;其次,加强对宗教寺庙档案管理的指导,可以通过帮助寺庙成立档案室的形式,使保存在寺庙中的档案得到安全保管。

(四)加强横向交流,组织对口支援,促进民族地区档案工作的发展。

在民族地区,今后要加强协作工作。新疆、内蒙、宁夏、西藏、广西、云南、青海、贵州八省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主要地区,今后可以建立专门的民族地区档案协作组织;此外,也可以以民族为单位,组织同民族聚居区档案部门之间的协作组,组织定期、不定期的档案工作经验交流活动。

加强对口支援,增强民族地区档案事业自我发展的活力,这既是民族地区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全国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要组织内地发达地区业务素质较高的档案干部到民族地区档案部门帮助工作,帮助培养某一方面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也要组织民族地区的档案干部到内地发达地区交流、学习经验。

(五)多方面筹集资金,为民族地区档案工作的发展创造必要条件。

经费是事业发展的必要条件,经费困难是目前民族地区档案事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在经费问题上,各级档案部门要以自力更生为主,上级支持为辅,不能完全依赖上级的财政支持。我们应该上下共同努力,共同争取,共同创造条件,切实解决档案事业经费不足的问题。国家档案局对财政部划拨的全国重点档案抢救费,今后将对民族地区采取适当倾斜的政策,把民族地区档案纳入国家重点档案的范围加以抢救。同时,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向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反映民族地区档案工作的实际困难,争取增设支持民族地区档案事业发展的专项经费。

民族地区的档案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很多困难。挑战与机遇同在,困难与希望并存。让我们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关怀领导下,以这次会议为契机,上上下下,同心同德,为民族地区档案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而努力奋斗!

标签:;  ;  ;  

努力工作,共同推进民族地区档案工作--王钢同志在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档案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_干部档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