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进中医医院输液室 江苏常州 213161)
【摘要】目的:观察并评价在静脉输液治疗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104例来我院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为例,按入院顺序将其分成两个小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为对照组,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则为观察组。对比并评价不同护理方法所取得的效果。结果:经统计,观察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2%,护理满意度为98.1%,相比于对照组的73.1%与80.8%明显升高,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对患者展开输液治疗时,通过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重视。
【关键词】静脉输液;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3-0187-02
在临床上,静脉输液为一种非常常见的治疗方式,其主要借助液体静压与大气压,通过静脉的途径,向患者体内输入大量药物、营养物质或电解质等。根据注射部位的不同,可将静脉输液分为中心静脉输液、外周静脉输液几种;而根据输入物质的不同,可分为输血、高营养输液等[1]。静脉输液虽然操作看起来比较简单,但是蕴含着不少的技巧,并且也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基础技能。在输液治疗过程中,为有效降低静脉穿刺引起的疼痛,避免出现反复穿刺的情况,就应积极做好临床护理工作[2]。基于此,本文以我院104例接受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为例,评价其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试验对象为我院104例接受静脉注射治疗的患者,入选时间为2016年8月—2018年10月。按入院顺序将患者分成两个小组,52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为对照组,其中男女分别有30例与22例;年龄跨度为12至74岁,平均(31.6±5.4)岁。52例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的则为观察组,其中男女分别有31例与21例;年龄跨度为12至76岁,平均(31.9±5.7)岁。所有患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排除存在精神异常、不配合治疗等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患者差异不明显,有比较的价值。
1.2 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也即将三查八对方针落实到位,对患者的基本资料、药物的用量及质量等进行仔细检查与核对,加大对输液器件的观察及巡视力度,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处理措施,以免出现静脉损伤的情况。对于观察组的患者,则向其应用人性化的护理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人性化环境护理。对患者所在的病房进行定期清洁,及时将地面上的积水或呕吐物等清扫干净,定时消毒,维持地面的整洁与干净,防止老年患者及患儿摔倒。同时,保证饮水机、垃圾桶、电视机等基础设施齐全,并配备足够的一次性水杯、纸巾、健康宣传手册以及杂志等,帮助患者打发时间,消除无聊。
(2)个体化医疗指导。将静脉输液所用药物的治疗目的及副作用介绍给患者听,让其做好心理准备。在静脉穿刺之前,需仔细询问患者是否存在用药禁忌症。对于血管条件比较差的患者,还应对穿刺局部进行适当按摩,然后进行穿刺,并且在正式输液前的30min,用热水袋进行热敷。叮嘱患者在输液期间,如果出现穿刺点红肿以及输液器滑落等情况,应当立即向护理人员寻求帮助。
(3)人性化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怀,对其身体状况及心理变化进行密切关注。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给予安抚与心理疏导,帮助他们缓解负面情绪,并做好输液健康教育工作,使患者对自身疾病、静脉输液以及人性化护理的优势有一个充分了解,从而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各项治疗及护理工作。
(4)加强静脉输液的规范化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输液为一项核心技能,医院就加大对输液护理管理制度的完善力度,定期对护理人员展开静脉输液操作技术,以及社交能力、服务态度等方面的培训,以促进其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实现静脉穿刺的规范化及高效化,有效减少患者受到的痛苦。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与记录。其中,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问卷表进行调查,共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三个标准,让患者自主填写表格。
1.4 统计学分析
本实验中涉及到的数据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对于采集到的计量数据,用(平均数±标准差)的方式来表示,当P<0.05时,证明结果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2.结果
经统计,观察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2%(50/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1%(38/52),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1%(51/5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8%(42/52)(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注:相比于对照组,*P<0.05。
3.结论
作为一种更具整体性及创造性的现代化护理模式,人性化护理主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将患者作为护理的核心,通过给予其身心各方面的护理服务,充分尊重其隐私及尊严,可有效促进其治疗舒适度的提高。除了对疾病护理以外,人性化护理模式更关注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的改善,要求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素质,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的同时,能够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将其不良心理消除的同时,实现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3]。本实验结果显示,通过对观察组患者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其一次穿刺成功率与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仅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P<0.05)。进一步证实了人性化护理模式在静脉输液治疗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与优势。
综上所述,通过在输液治疗护理中应用人性化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亚丽,贺永杰,罗双莉,等.儿科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中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实施及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5):239.
[2]曾茂荣,姚欣妹,彭世兰.对接受静脉输液的患儿进行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探究[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0):4-5.
[3]杨艳华.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03):275.
论文作者:邵荣荣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9
标签:患者论文; 静脉论文; 模式论文; 满意度论文; 对照组论文; 效果论文; 统计学论文; 《心理医生》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