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福建漳州 363005
摘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自身的精神需求有了更多的追求,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带来人身心方面的积极感受,也是呈现社会和谐面貌的重要方面。对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进行研究,找到现有阶段中的弊端和不利因素,从而不断改进生态建筑水平,带来我国城乡规划中的新格局。
关键词:城乡规划,生态建筑,设计
近年来,我国政府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设理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因此,城乡规划要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基础,以缓解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之间的矛盾为核心理念。生态建筑的设计是城乡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建筑技术学、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结合现代建筑技术手段,促进人类与生态环境以及建筑的有机结合。
1 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
城乡规划主要指相关部门结合城乡发展进行统筹规划,能够对空间进行合理布局,更加充分的利用资源,对生存环境进行改善,从而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这种做法需要从全局进行考虑,推动城市的现代化发展,有效统筹经济、政治和文化多方面内容。针对这些方面的关系进行协调,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促使文化可以共同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最好的保持,从而在满足人物质需求的基础上,达到人们的精神需求。
(1)注重建筑与环境的融合,在实际生态建筑设计中,能够是建筑的整体风格与周围环境相一致。这种方法需要考虑建筑的施工理念以及生态理念,通过这种思维,在建筑设计中,使用大量的自然资源,并通过这些资源的自我调节能力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这个融合的过程,需要材料、理念以及风格多方面的支出,并保证不会破坏其他建筑,从而更好的融合到环境当中。
(2)积极利用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更好实行建筑绿化。生态建筑的出现,为城乡规划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建筑施工过程中,多数单位没有注重材料的使用,导致建筑本身对人们的身体造成一定影响。而生态建筑设计,能够从根本上减少不良材料的使用,保证建筑应用的材料都是绿色无公害的,不对环境造成不好的影响。
(3)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在实际生态建筑设计中,还应体现环境的价值。例如,人文环境的创建,通过这种方法能够让人们拥有更加积极的心态,产生愉悦的心情。这种情况下,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工作学习中,都能够实现压力的释放。
2 城乡规划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现代化技术的应用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也被广泛地应用到建筑的设计中去,城乡规划的生态建筑更加应该加入更多的现代化技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达到城乡建筑的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增强建筑的节能功能。但是由于人们观念的落后,尽管现代化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却没有在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中得到充分的应用,这就导致建筑设计中的生态理念无法完全的被表达出来,降低城乡规划中生态建筑的现代化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无法理论结合实践
随着生态建筑的理念的越来越深入,生态建筑设计的理论也逐渐成熟,很多关于生态建筑的论文也为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提供了理论支持,但是目前在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中,却没有很好地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导致理论与实践活动的脱离,还有的直接套用理论,忽略了结合当地建筑的实际情况,造成建筑的不合理等情况。
3城乡规划设计中生态建筑设计的对策分析
3.1 建筑环境规划
生态建筑设计即建筑要结合生态环、地理环境以及文化与经济,影响建筑发展和产生的重要因素是技术。建筑环境的规划在现代建筑中极其缺乏,在古代建筑物上有所体现。认真观察古代的建筑物,在它们的身上都会体现出建筑形态对环境相适应的特征。在古代,人们在规划时就会将房屋建筑设计与生态建筑相结合,但经过社会改革,建筑的传统观念被淡化,导致环境的破坏度不断加强。
3.2 建筑设计与建筑技术
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把建筑技术往生态化方向发展。建筑设计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合理利用再生的资源,对不可循环利用的能源不支持过度利用。从生态建筑设计自身分析,就是一种生态化的设计,建筑当中的设计、材料、规划以及技术都要和生态结合起来。合理开发高新技术来节省资源、开采新的可再生能源、保护环境,合理运用建筑区域自身的可再生资源进行建设,降低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从可再生能源中的风能、太阳能、海洋能、地热能、生物能、核能以及氢能中利用它们来推动建筑生态化环境的发展。在技术层面上也要实行生态化的举措,通过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利用来实现。
3.3 建筑绿化
对环境加以绿化有许多优势:绿化能够保护建筑环境,例如植被形成的绿茵可以将太阳的辐射掩盖,绿色的墙体能够防止地面的反射热量,起到调节温度的作用;可减少并防止噪声所带来的污染。还有一种方式是垂直绿化,是根据垂直绿化可以有效将生态结构不平衡以及高层建筑能量消耗高等问题解决到位。
3.4 风环境设计
没有合理的布局建筑物,会使住宅区部分地区的气候恶化。风环境与再生风环境已经成为规划师与建筑师关注的重点问题。但是可能是预测外界风环境的技术手段还不太发达,建筑师在规划住宅功能时,很多都会把美观设计、建筑平面的功能布置以及如何利用空间作为设计的重点问题,很少关注高层建筑中空气流动对居民的影响。
3.5 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是调节住宅建筑环境最经济有效的方法,而建筑物的三维空间设置于立面设计、平面布局等都会对自然通风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建筑设计前期将这些影响考虑进去,住宅所遇到的空气质量与热舒适度等问题就会得到有效的解决,而且不用住户再投入任何资金就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居住环境。
3.6 防止“热岛”现象
住区周围的气流流动和建筑物周围的辐射系统等都会对建筑物的热环境产生影响。由于受到建筑布局、建筑密度、建筑用材、水景设施和绿地率等设计因素的作用,住宅外的温度可能会发生“热岛”现象。为了减少热岛效应,进行合理的建筑布局设计,将屋顶和水晶设置的更加绿化美观就是非常必要的。
3.7 日照、遮阳与采光
住宅的热环境也受到了夏季热辐射和太阳直射的影响,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对居民的心理感受产生了影响。遮阳能减少室内的热辐射量和阳光直射的幅度。较为有效的方式是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经过准确的计算,分析单体住宅与住区的建筑布局间的日照、遮阳与自然采光,看其是否符合遮阳与日照的标准要求。
3.8 对住宅区防止噪声、控制污染的设计
在设计生态建筑时,防噪声系统的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应该增加对污染控制的重视程度。合理的分布绿化的区域,保持气流在建筑外界的流动,这就会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在最初进行生态建筑设计的时候,设计工作者必须调查和检测施工的场地,查看当地的环境污染与噪音有没有达到标准要求,若是没有达到标准要求,就要制定有效的措施来改变住宅的外界环境。比如在噪音污染超标情况非常严重的时候,那我们可以采用双层玻璃来减少噪音污染,同时也不会对自然通风产生影响。
合理运用生态建筑设计理念,能够有效规范城乡设计发展,增加了生态建筑的设计。同时也应注意到,生态建筑设计与应用中,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多个部门积极解决,充分利用已有经验,实现生态建筑设计,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且环保的建筑形式,增加与环境的融合效果。
参考文献:
[1]高峰,孟洁.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8(17).
[2]刘辉.城乡规划中生态建筑设计研究[J].卷宗,2018(26).
论文作者:蔡丽彬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8
标签:建筑论文; 生态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环境论文; 城乡规划论文; 城乡论文; 技术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