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王中毅

(罗江县妇幼保健院 四川 德阳 618500)

【摘要】目的:分析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持续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实施间隙蓝光照射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总发生例数上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总有效例数上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隙与持续蓝光照射对高胆红素血症均具有治疗效果,但间隙蓝光照射对患儿身体产生的创伤更小,能有效降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可以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蓝光照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7-0091-03

Clinical analysis of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jaundice with clearance and continuous blue light irradiation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jaundice with clearance and continuous blue light irradiation. Methods Select 94 cases of neonatal jaundice in our hospital as the research object,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tinuous blue light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blue light irradiation.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number of the comparison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total effective number of the comparison h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 The gap and continuous blue light has effect on the treatment of jaundice, but the gap blue light irradiation on the production of the children of the body is less invasive,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children, can be widely used in clinic.

【Key words】Blue light irradiation; Newborn;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临床症状为皮肤巩膜黄染、贫血等,对患儿的生活质量具有不良影响,严重时甚至发生胆红素脑病,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安全。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进步,医学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蓝光照射作为有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技术之一,广泛应用到临床中[1]。目前,医学临床中对新生儿黄疸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的是蓝光照射治疗,而多项临床实践表明,不同蓝光照射治疗方式取得的治疗效果不尽相同。不少医学界学者在研究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时,均认为间隙蓝光治疗相较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其取得的治疗效果更好,能够充分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促进患儿身体的恢复。本研究为探讨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选择94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94例作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研究对象,经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在患儿家属知情同意下,由临床医师根据黄疸治疗的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7例,男30例,女17例,年龄1~31d,平均年龄(15.35±1.83)d。对照组47例,男29例,女18例,年龄1~32d,平均年龄(14.39±1.46)d。纳入及排除标准:①所有患儿经过检查后,均被确诊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包括新生儿ABO溶血症,头颅血肿,胎粪排出延迟,感染,喂养不当等。②排除新生儿肝炎及胆管阻塞患儿;③排除患有其他严重系统性疾病的患儿。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临床表现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血清胆红素平均257.2umol/L,无换血指征,对照组血清胆红素平均250.6umol/L,无换血指征,其他一般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对两组患儿实施蓝光照射治疗前,首先医护人员应对患儿实施常规的治疗,根据黄疸程度,对患儿实施相应药物治疗:有贫血的新生儿,依据患儿的贫血程度,分次输注红细胞,由感染诱发黄疸给予抗感染治疗。在此基础上,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实施不同类型的蓝光照射治疗。

1.2.1给予对照组实施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医护人员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儿实施持续蓝光照射,首先要对患儿的黄疸疾病情况进行分析,在明确黄疸轻重情况的基础上,为患儿选用合适的蓝光箱进行照射治疗。照射治疗的时间一般设置为10h~18h内,观察患儿治疗后的身体反应情况,并于12h后再次对患儿实施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治疗时间与第一次治疗时间基本相同,累计照射时间不超过72小时。治疗后,医护人员应按时观察患儿的身体反应情况,包括患儿皮肤黄染情况和神经状态情况,并测量患儿体内胆红素含量。

1.2.2给予观察组实施间隙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医护人员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儿实施间隙蓝光照射,通过对患儿黄疸疾病的观察,保持患儿生命体征的稳定,并选择双面的蓝光箱对患儿实施有针对性的照射治疗。在间隙蓝光照射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对患儿实施3~5h的蓝光照射,随后停止治疗,观察患儿的身体反应情况,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详细的记录[2]。若无异常现象即在停歇3h后,再次对患儿实施治疗,照射治疗时间一般不超过5h,累计照射时间不超过72小时。观察患儿治疗后精神症状,按时巡查病房并明确患儿黄疸的消退情况,依据黄疸的治疗效果适增减照射时长,并详细记录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3 疗效判定

根据《临床医药实践》制定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治疗后患儿无不良反应现象发生,临床症状消失,黄疸消退无复现,生活质量提高;②有效:治疗后患儿不良反应较少,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黄疸明显减轻无复现,生活质量改善;③无效:治疗后患儿不良反应增多,临床症状加重,生活质量下降。总有效=(①+②)/(①+②+③)×100%。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高热例数为1例,占比2.13%,不良反应总发生3例,占比6.38%;对照组高热例数为4例,占比8.51%,不良反应总发生例数为11例,占比23.40%。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总发生例数上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医学临床中新生儿常见疾病之一,其病发因素相对较多,主要是由于胆红素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出现障碍,从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升高,是当前新生儿疾病中病发率较高的疾病之一。目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在治疗过程中,通常采用的治疗方法是蓝光照射治疗、换血治疗和药物治疗等,而蓝光照射治疗方法是临床中较为常用的黄疸治疗方法。该方法的原理是未结合胆红素在蓝光的作用下,转变为水溶性的结构异构体,通过胆汁和尿液排泄,并不需肝脏代谢,不增加肝脏负担,能够实现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治疗。但就目前蓝光照射技术的发展现状而言,蓝光照射在应用黄疸疾病治疗过程中,通常以不同的治疗形式出现,临床中较为常用的是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和间隙蓝光照射,不同的蓝光照射方式对黄疸疾病的治疗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经过多项临床实验研究证明,持续蓝光照射在治疗中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不是十分显著。在此基础上,诸多学者展开了对持续蓝光照射和间隙蓝光照射治疗方法的研究,本研究在此基础上,也展开了对此两种方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效果的分析。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皮肤过敏发生率为4.26%,对照组皮肤过敏发生率为10.64%,并且观察组高热和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98%,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产生上述研究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本研究对照组采用的是持续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采用的是间隙蓝光照射治疗。一般情况而言,蓝光照射应用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过程中,胆红素的分子能够充分吸收蓝光,并在此基础上将未结合胆红素的IXaZ型转化为异构IXaE型,通过水溶性的转化,促使胆汁能够顺利的排泄到患儿的肠腔并排出体外,以此有效降低患儿体内的血清胆红素,实现对黄疸疾病的治疗。但是蓝光照射的时间应具有一定的限制,长时间对患儿的蓝光照射,虽然治疗之初能够有效的实现对黄疸的治疗,但是照射时间过长,胆红素分子将会不同程度上对蓝光产生抵抗性作用,长此以往将会导致蓝光对黄疸治疗失去作用。尤其是长时间对患儿实施蓝光照射,将会极大程度上导致患儿体内的变异胆红素含量过高,但通过胆汁及尿液排泄有限,从而影响黄疸疾病的治疗。而间隙蓝光照射则是在相对的时间内,使胆红素分子能够充分吸收蓝光,实现一定的吸收并治疗后停止照射,给予胆红素分子消化和排出的时间,能够充分实现对黄疸的治疗。间隙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相比,更能够将蓝光照射的优势体现出来,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意义。国内学者梁宝钗在探讨间歇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时,实施间歇蓝光照射治疗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1%,实施持续蓝光照射治疗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92%[3]。由此可见,该学者在研究中证实了本研究的成果,认为间隙蓝光照射的治疗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间隙与持续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均具有治疗效果,但间隙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相比较而言,间隙蓝光照射对患儿的身体创伤更低,能够有效降低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可以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国文.间断、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04(15):36-37.

[2]徐玉玲,曹红霞.间断及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03(92):61.

[3]梁宝钗.间歇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01(22):5235-5236.

论文作者:王中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3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9

标签:;  ;  ;  ;  ;  ;  ;  ;  

间隙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_王中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