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谢春芳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谢春芳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老隆镇维嘉学校 517300

摘 要: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阅读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整体质量。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在平时注重对学生的阅读教学,进行不断的研究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提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所占比重最大,阅读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长期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直存在着“费时多而收效少”的问题。课程改革以来,老师们的教学观念也不断地发生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加强学生的语言实践,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培养学生探索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意识正在逐步得到加强。但要想进一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还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下面我就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体验来说说如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前预习指导——打开学生自学能力的桥梁

1.明确目的。开始时给学生布置预习的范围,帮助学生找到重点、难点,以后逐步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心理学研究证明:带问题读一遍比不带问题读五遍效果要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就得边读边思考,从书上找答案,这种学习主动积极,效果当然高了。

2.鼓励质疑问难,学做预习笔记。学生预习时,除了抄写课文的词句,重点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把弄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为上课时弄懂这些问题做好思想准备。

3.教给“圈、点、批、注”的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站在书上看书”。首先要学会对书圈、点、批、注,把看了书的感想、想到的问题批、注在书上。宋朝学者朱熹读书时喜欢用各种彩色笔做记号,初读时,把有体会的地方用红笔划出,再读时用青笔划出,以后用黄笔,最后用黑笔。他说这样可以“渐渐向里寻到精华处”。做记号的方法对学生也是非常有用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就要讲究动(“动”是讲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解答、讨论)静(教师讲,学生安静地听)互补。有人讲,老师能使学生“静”的时候“动”起来,“动”的时候“静”下来,这堂课大体便成功了。我觉得此话颇有道理。语文活动充满了探究。新的阅读理念告诉我们,语文课堂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应指导学生具体深入地思考读物的质量和深度,鼓励他们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对作品的情节、人物、思想、词汇和结构作出反应。这样,思辨活动就成了最重要的一种语文课堂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张”是快节奏,“弛”是慢节奏。有人把节奏当作开启生命奥秘的钥匙。符合生命节奏的课堂教学节奏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陶冶学生的身心。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简单的,学生自学可以学懂的,或内容比较有趣的,可以快节奏进行;而当一个重磅的问题投给学生后,不妨学会等待。就像一支交响乐,行至舒缓处,听似婉转低吟,实则酝酿着一场暴风骤雨。同样,表面上鸦雀无声的教室,这时实则充满了剑拔弩张的紧张气氛,长达几分钟的“空白”,看似因教学流程的停滞而显得死气沉沉,实则涌动着思辨的激流。思辨是最有价值的教学活动,教师要将思辨的时间真正留给学生,长此以往,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主体性得到发挥。

三、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技巧

我们要通过我们的课堂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让他们以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的角色进入课堂学习,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小学语文教材中,可以说每一篇文章都是感情的宣泄,教师要充分利用眼神、语言等传递自己所获得的情感,要将自己融入课堂,全身心地投入,对文本的理解要表现出最纯最浓的真情。只有你的情感真诚,学生才能真正被感染。如果我们能提前布置预习、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巧妙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技巧,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效率就能得到真正意义的提高。

四、紧扣文本特色,提领而顿地教

《第一朵杏花》这篇课文中,对话描写是文本特色之一。笔者根据这一文本特色,设计了一个综合训练:出示竺可桢爷爷与小男孩的对话,但标点没有——学生想要读通读顺这段话,首先就需要为这些对话加上标点。加上标点后,引导学生想象人物当时的表情、动作、神态,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情,感受人物这样说话的动机……读着读着,学生觉得加上一些提示语后读起来更过瘾。有了提示语作为坐标,学生投入到积极还原体验人物当时的所思所想所感,在以感情朗读为主要抓手的训练中,慢慢地触及人物内在的品质,人物的精神变得看得见、听得出、说得准、读得好、写得活,甚至诸如“课文为什么要以第一朵杏花为题”这样大而空的问题也由于对人物对话的深刻理解而在教学结束时迎刃而解了。无须赘言或抄下标准答案死记硬背,学生自己的语言尽管幼稚,但都是出于自己的个性化理解,尽管不太流畅,但是经历了思维碰撞和表达自己真实情感的过程。学生读懂的过程,就是感悟体验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曹美娟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文摘版,2016,(8):00253-00253。

[2]梁玉苹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读写算:教师版,2017,(1):82-83。

论文作者:谢春芳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4月总第26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7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谢春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