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有了很大进展,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新的经济社会背景下,建筑行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在行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如何加强安全管理工作,成为从业人员的研究重点。本文首先指出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特点,然后介绍了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内容,最后阐述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
针对中国建筑行业的现状来讲,如何创建安全标准化管理以及提升标准化管理的可行性是一个值得探讨并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降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风险、提高本企业质化安全,在日常建筑施工作业过程中,要通过开展安全标准化管理意识培训和趣味活动等方式,不断深化安全标准化的宣传与渗透,达到提升施工人员自觉意识与安全意识的目的。同时还要不断细化记住安全标准模式,根据自身企业特点不断探索和创新,最终找到一条最适合、最有效的一种具有特色主义的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
1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施工行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其中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发展尤为明显。建筑行业规模的扩大,导致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建筑施工向高质量方向发展的同时,对从事建筑行业的人才资源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建筑行业的安全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成为研究重点。虽然建筑企业在不断加大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保护,但是安全事故还是时有发生,不仅影响建设企业的效益,还会对员工家庭造成致命打击。建筑企业需要努力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保护,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标准化的系统。
2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特点
2.1复杂性
建筑工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施工工序复杂,需要土建、水电、安装、装饰等多个专业的配合。以钢筋混凝土工程为例,施工中包括钢筋、模板、脚手架、起重、运输等工作内容,安全管理的实施,要对各项工作进行检查、分析,以满足标准规范的要求,从而凸显出复杂性特点。
2.2管理标准化
除了标准化的岗位操作要求之外,还需要加强对安全施工管理责任机制和建筑施工安全行为准则构建的重视程度。针对管理标准化,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建筑施工技术安全规范培训大会以及不定期的安全风险规避交流会等方式,不断渗透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2.3变化性
建筑工程在施工期间,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常见如地质水文、季节气候、人文环境、交通需求等,导致施工进度出现变化,继而影响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此外,多数工程项目处于露天状态,不仅环境条件较差,而且随着季节的变化,要改变施工方案和组织设计,凸显出变化性的特点。
2.4全面性
安全管理是一个整体的管理,其中包括人员管理、物品管理以及对现场施工管理。人员管理主要是指施工人员的工作操作是否符合相关的规定流程;物品管理包括对材料的选择、运输、保管和对施工设备的维保工作;现场施工管理主要是要保证现场环境的可操作性,不能对附近居民造成困扰。
3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3.1缺乏标准化的管理体系
中国现阶段大多数建筑企业在进行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建立时,将工作重心放在建筑施工管理成效上,表面上看这对于推动中国建筑行业安全标准化管理的技术水平的提升存在较大的积极影响。但真正需要的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并不是阶段化的管理,而是具有完整体系和规则的完整的管理模式。
3.2组织机构不健全
安全管理机构,应该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完整的系统,才能保证各个层次均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但是,目前一些企业将重点放在经济效益上,忽视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导致组织机构不健全,影响管理工作开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需要不断完善
经济发展的同时必然伴随着科技进步,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出现在了各行各业,新材料和新的施工工艺的出现在给建筑行业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给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带来更多挑战。
4应对措施
4.1完善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是管理工作开展的支撑和保障,对制度进行完善,应该以工程项目为核心,明确管理重难点,识别风险隐患;从工程立项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营阶段出发,涵盖各个环节,保证安全标准化管理的连续性。此外,管理措施要细化,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切实满足工程安全管理的需求。
4.2信息共享,安全管理
现阶段,越来越多先进的施工技术与施工工艺广泛应用于建筑工施工过程当中,不仅大大提升工程的施工效率,保障施工质量,还进一步实现了施工信息与施工资源的交流共享,提高建筑信息的安全标准化管理水平。同时,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在建筑工程中的有效应用,还能对施工进度、验收标准、设备运行状况、施工流程、原材料运输等进行实时的动态监管。
4.3全方位控制施工项目
有效的项目控制包括对建筑施工进度、费用以及质量等方面,这些方面都是对建筑项目质量的好坏与否在于其对项目目标的控制以及项目进度和费用的使用情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在建筑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中,包含着很多的方面的影响因素,包括建筑项目现场施工人员、施工场地、施工材料、建筑图纸设计等,而各个项施工环节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也成为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的限制因素之一。
4.4加大监管力度
对政府而言,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期间,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发挥出市场引导、宏观调控职能。一方面,科学设立安全监察机构,赋予相应的管理权利,明确管理目标,认真履行相关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保证监管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4.5标准化现场管理
施工现场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为了保证施工安全需要进行标准化的管理,其中包括对安全标识、安全防护、临建设施、场容场貌、机械设备、消防等的管理。为了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安全监督管理部门需要对工程的施工现场进行勘察,确定现场是否可以进行建筑施工;同时,为了减少对过往车辆行人造成影响还需要对现场进行相关标识布置。在建筑施工的入口设立施工的整体平面图,可以让施工的工作人员了解工程的布置,帮助员工进行施工建设,还可以给出入车辆指向,保证工程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4.6建立激励机制
为了提高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应该建立合适的激励机制,从工作态度、日常表现、施工质量等方面,评价施工作业成果,将其和薪酬待遇相挂钩。对满足安全生产要求的员工,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以此调动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中国建筑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不但阻碍着整个建筑行业的进步,还与人们的生活与人身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必须结合施工现场的实地要求和施工环境的变化,不断完善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保证其适应不断发展的建筑施工技术与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晖.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探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21):184-185.
[2]李洋.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方式的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6(5):153+160.
[3]陈琳.建筑安全标准化管理模式的探究[J].中国标准化,2017(4):60.
[4]童森森,董羽,胡琼等.建筑施工危险性分析与安全管理[J].价值工程,2017,(30):1-3.
[5]李宏远.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研究[J].价值工程,2018,(11):1-4.
论文作者:赵广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1
标签:建筑论文; 标准化管理论文; 模式论文; 建筑行业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