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与美国族裔文化研究的新视角——读黄兆群《纷然杂陈的美国社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族裔论文,移民论文,新视角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对移民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早,但成果不是很多,近年来才有较大发展。在我国,美国移民及族裔史的研究尚属一个新的领域,仅有少数研究成果面世。1994年,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黄兆群的著作:《纷然杂陈的美国社会:美国的民族和民族文化》,这是我国青年学者在大陆出版的第一部研究美国移民及族裔史的专著。作者在书中结合自己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许多富有探索性的见解,这将推动移民及美国族裔文化研究的深入发展。
1.作者用生动的笔调和史料描写了欧洲移民迁徙新大陆的历史画卷,并从家庭这个视角,研究了黑人、印第安人、欧洲裔、亚裔以及拉美裔等民族集团在美国的适应与变化。
关于黑人,在废除奴隶制以前,黑人家庭有着明显的依附性和不稳定性。作者通过对黑人的移民方式和在美国的定居模式的研究,认为在家庭生活和家庭观念方面,美国黑人与美国白人已经趋于一致,即“平等和民主的家庭模式,是大家共同遵奉的”。同时对美国黑人的定义和黑人地位作了富有探索性的分析。针对国内某些学者关于“美国黑人是世界上受苦最深的民族之一”的论点,作者列举了近百年来黑人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长足进步,得出的结论是:“经过长期不懈的斗争,黑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有了显著改善”,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集团或种族集团,其阶级构成也深受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而当前美国黑人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依然是种族歧视问题。对“美国黑人是一个斯大林民族概念定义上的民族”的定论,作者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黑人是个广义上的民族,而非斯大林所定义的那种狭义上的民族,并指明其特殊性,那就是美国黑人是以种族同一特征为基础的民族。作者指出,美国黑人民族史是由两个过程构成的,一方面是与美国社会在文化上认同和融合的过程,另一方面是摆脱白人种族歧视,争取与之平等的社会地位的过程,而这两个过程是美国黑人民族的两大特征。
作者用相当多的笔墨论述了北美印第安人的文明及其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并从历史的角度抨击了美国政府对待印第安人的种种不公正乃至罪恶的手段和政策。对当代印第安人,作者研究了印第安人与其他族裔集团特别是与白人之间的通婚现象。他认为随着印第安人同美国社会各方面交往的日益加强,特别是由于广泛的通婚现象,印第安人的文化孤岛迟早会被消灭,而日趋美国化。作者的这一结论是否符合今后的发展趋势,还有待于未来的验证。
论及来自欧洲的民族,作者分别研究了爱尔兰人、意大利人、希腊人和犹太人,强调了这些族裔集团对“民族身分、家庭和民族宗教”的重视。
亚裔美国人,作者仍然从家庭这一独特的角度出发,对亚裔美国人的民族文化方面的“变与未变”做了相当精采的分析。作者描写了三代日裔美国人的经历,指出了日裔美国人的文化特征:一方面是同化于美国社会,另一方面也保持了本民族的文化风尚;因此民族性上的二重性和他们面临的变化与适应,仍是美国日本移民社会生活的主题。作者还十分重视对华裔美国人的研究。除论述华人的贡献和美国排华的丑行外,书中的焦点是研究华人家庭模式的演进:从早期的“残缺不全式”或“离散式”到小生产者的家庭再到二战后的正规化家庭。虽然这些家庭在生活方式的许多方面日益趋同于白人家庭,但仍具有一定程度的民族特征。
关于拉美裔美国人,作者重点研究了墨西哥人和波多黎各人,虽然他们在美国发生了许多适应性的变化,但依然“把家庭团结和相互依赖、把同族邻里的紧密联系,作为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的缓冲器”,因此保持了本民族某些独特的文化特征。
2.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在研究民族问题、特别是美利坚民族问题时,基本上是机械地套用斯大林关于美利坚民族形成和定性的理论。作者用大量的历史事实指出,直到18世纪晚期,北美殖民地并未形成民族事例以及共同语言和共同文化,其原因在于:首先,“各国移民连续不断地涌入,使美利坚人们共同体一直处于变动、组合和同化的进程中,缺乏历史上民族形成所必需的那种民族构成成分趋于总体稳定的先决条件”;其次,“民族集团的聚居性和整个社会联系的松散性,是北美殖民地的人们不能形成一种共同语言和共同文化的另一个因素”;最后,种族与民族的多样性和种族矛盾、民族矛盾的严重性,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着民族融合和民族文化的自然同化进程。因此,斯大林关于美利坚民族形成的学说不够严密就显而易见了,作者认为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斯大林把构成美利坚民族的民族成分仅限于英吉利移民,而忽略了其他民族的移民;第二,在解释美利坚民族和英吉利民族的区别时,斯大林“排除了民族自我意识在民族形成过程中的巨大能动作用,且不适当地夸大了共同地域的重要性”。尽管如此,作者仍然同意美利坚民族形成于18世纪后期的通常说法。他以历史为依据,指出美利坚民族具有民族定性的主要条件:一是共同的自我保存意识,这种共同的意识来源于外力的对抗,即与北美印第安人、法国殖民势力和宗主国殖民统治的对抗;二是反对宗主国的压迫政策和捍卫北美的自由和平等的共同愿望;三是一种共同的富有北美地方色彩的民族自豪感。这个分析和结论是有说服力和符合美国历史实际的。
那么美利坚民族当前的性质是什么呢?作者从种族的融合和文化的汇聚出发,提出了美利坚民族同化的三种模式:黑人模式、印第安人模式和移民模式,并分析了语言、通婚等因素在同化融合中的重要意义。虽然美国民族同化迅速发展,但美国并没有、将来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单一种族、单一文化的社会,而是一个种族杂居、文化多元的社会。据此作者提出了美利坚民族“一体多元”的性质。一体性,“表现在语言文化上,是英语地位的日趋牢固和强大,以英吉利人价值观念为核心的美国文化经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补充,越来越成为美国社会的主流文化;表现在政治经济上,则是有了统一的政治、经济、法律制度,从而保障了民族的整体统一,促进了各民族集团之间的同化和融合;表现在民族意识上,则是生活在美利坚这片土地的人们已经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养成了一种爱国主义的民族观念……;表现在民族的同化和融合上,则是日益打破种族和民族的分界线,向着新的民族体演化”。
关于多元性,作者提出“亚文化”和“亚意识”的观点,即各个族裔集团不同程度保持着各自的语言文化和族内意识,这是因为各民族的移民不断涌入美国,从而延续了各族裔集团与母体民族的文化联系;同时在美国一直存在着的种族歧视,也在客观上强化各个民族集团的族群意识。因此作者认为:“美国社会因历史上对黑人的奴役、对印第安人的杀戮和对某些种类的外来移民的排斥而滋生和滋长起来的种族主义幽灵的长期存在,加上一切外来移民所具有的民族文化的顽固传递性质,使美利坚人们共同体尚未(宜改为迄今并未,更合适些——作者)因社会同化作用而形成一个种族、一个宗教、一种语言和一种文化的民族格局。多元特色,而非完全或十足的同化,仍然是当今美国社会生活的现实”。
作者的“一体多元论”,是他在分析和批判美国学术界在民族问题上的诸多理论——“归同论”、“熔炉论”、“文化多元论”,以及“生成文化论”等的基础上提出的,体现了作者的独到见解。
3.移民及族裔史研究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其领域不仅包含历史学,而且还包括了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人口学等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通读《纷然杂陈的美国社会》,看出作者做了艰辛的工作。由于这部著作是开河之作,其中难免不足和缺憾。
如前所述,家庭是作者研究各族裔集团在美国的适应与变化的主要视角,并以白人家庭模式做为参照系,但这也恰是本书最大的缺陷。首先,民族文化不能仅限于家庭模式的变化和演进,同时宗教、语言、教育、法律等也是民族文化的生动体现,而作者对这些重要问题研究较少。第二,作者并没有详细分析美国白人家庭模式的特点,以及白人移居北美大陆后其家庭模式的变化和演进,书中也缺乏对各族裔家庭模式的横向比较研究,从而使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不够深入。
作者虽论述了美国民族研究中的一种理论——“归同论”,但并没有指出这一理论的创始者,也没有论述这种理论的基本框架或主要内容。实际上,“归同论”似乎是“熔炉”论的同义词,其最终目的都是要其他族裔集团同化于WASP〔1〕文化中。 能否将“归同论”称之为一种理论还值得商榷。
作者评述了约翰·海厄姆(John Higham )的“多元一体化”构想,也认为其构想富有价值,但并没有将自己提出的“一体多元论”同约翰·海厄姆的“多元一体”构想作比较,即它们之间究意有何不同。
对由众多民族组成的美国为什么能在世界各地民族主义运动汹涌的情况下安然如泰的问题,作者认为是由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并将之归纳为美国民族政策的基本特点。第一,摈弃民族排外主义,合众为一,放眼未来;第二,不允许外来移民民族集团在美国的土地上建立不同的民族政体或实行政治上的民族自治;第三,把解决民族问题的注意力放在解决社会和经济不平等方面。除第二点可以称之美国民族政策的既定政策外,其余两点都值得商榷。首先,在美国存在严重的种族歧视问题和时隐时现的排外主义思潮,这不仅体现在美国的历史发展中,而且还充分体现在思想文化上和风俗上。尽管美国民族排外主义多源于社会舆论和不同的阶层,但美国政府从未公开加以反对,因此并不能说美国政府已“摈弃民族排外主义”。第二,关于美国政府“把解决民族问题的注意力放在解决社会和经济不平等方面”,除书中提到1964年《民权法案》的规定外,还采取了哪些措施,怎样解决社会和经济不平等问题,都未作具体阐述,因而缺乏说服力。
另外,书中部分文字处理不甚精炼,有大段引用而未注明出处。特别是一些关键词的翻译问题,如“ethnic”一词的翻译,作者基本上是译成“民族”,但这个译法并不切合“ethnic”的原意,译为“族裔”看来较为妥贴,其原因是许多民族集团移居美国后,经过适应与变化,虽然在不同程度上保持了原有的文化和传统,但它与原来的民族(或种族)并不完全一样,翻译为“族裔”可以体现各民族群体经过适应与变化后的特征。
注释:
〔1〕WASP是英语White Anglo—Saxon Puritans的缩写,意思是白种盎格鲁萨克人清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