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第三完全中学 678201
摘 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是一种学习者的主观建构,学习者积极、主动并有意义地接纳外界的各种刺激,解决各种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和经验世界,从而适应并改造世界。在地理学科中,建构主义教学理念由于其独特的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具体分析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以及一些限制因素的探讨。
关键词:构建主义 地理教学 新课程 主动构建
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思想
1.学习在本质上是学习主动构建心理表征的过程,这种心理表征既包括结构性的知识,也包括非结构性的知识或经验。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学习不是把外部知识直接输入到心理的过程,而是主体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而主动构建新的理解、新的心理表征的过程。
2.教师和学生分别用自己的方式构建对世界的理解,其对社会的理解是多元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世界的意义并非独立于主体而存在,而是源于主体的构建。
3.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构成,同时也是开放的、充满着意义解释和建构的环境。建构主义教学策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学习者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以主动的构建意义。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地理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支架式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支架式教学是指为学习者构建知识体系,提供概念框架教学,其具体过程为:进入情境——搭建支架——引导探索——学生独立思考——协作学习——效果评价。地理学科是身边的科学,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因此,这对我们的“支架构建”提供广泛的背景素材,每个学生原有的地理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不同,提供学习支架的形式随学习任务的不同而不同,可以是问题支架、范例支架、建议支架、图表支架等等。我们在构建支架的时候要注意适合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水平。同时也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能够使学生产生困惑、问题或兴趣,惟有这样才能比较顺利地进行学习。
2.抛锚式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抛锚式教学案例:以讲授“地球公转产生四季更替”为例:(1)情境创设——首先要创设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具体情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教师先让学生分析学校花园一年四季的变化。(2)确定问题——找出矛盾,提出问题,这其实就是一个“抛锚”的过程,根据上述情境,学生不难得出“花园的变化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继而得出矛盾的焦点:“四季是如何变化?为什么会产生四季更替?”(3)自主学习——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知识和经验,借助教材、教辅等相关资料展开广泛的思考和探索,过程中教师应适时地给予帮助,顺水推舟,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地推向更高更深的层次。(4)协作学习——给学生广阔的空间,自由的交流讨论,各抒己见,最后得出自己的答案,教师再作一些补充和修正。“抛锚式”教学在地理新课标课堂的应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地理教学效率。
3.随机进入式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由于事物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我们很难完全掌握事物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对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这就是所谓“随机进入教学”。随机进入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呈现基本情境——随机进入学习——思维发展训练——小组协作学习——学习效果评价。
三、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地理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培养学生主动性是关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建构主义学者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单向传输而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的。学习是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2.转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老师在学生眼中就是“绝对权威”,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必须转变这种扭曲的、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建立起一种平等、和谐、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给予者”,对于学习者而言,寻找目的地的过程远比目的地本身要重要。
3.正确的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的教师对教学改革的理念理解片面或存在误差,把“以学生为主体”理解为权力完全下放。在课堂管理上,对学生放任自流,缺乏明确和严格的要求,完全曲解了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思想,对教学就会造成不良影响。我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忽视教师在教学过程的重要作用,而是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活学活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成功运用,要求教师要有相当的驾驭能力,这就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加深理论学习,不断探索和总结,才能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优点发挥到极致。同时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也不是一把万能钥匙,不是什么地方都可以用,这就要求我们要明确什么时候该用,用哪种方法才能发挥其更大的优势,不能根据理论生搬硬套,否则会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袁书琪 《地理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01。
[2]苏贤荣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若干启示》。
论文作者:赵映交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6
标签:学生论文; 建构主义论文; 地理论文; 支架论文; 情境论文; 学习者论文; 教师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