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及工程管理复杂性的特点, 提出管理主体在工程管理实践中的适应性选择行为基本准则, 论述了该准则的基本原理及科学内涵;并从实际操作与执行力出发, 设计了该准则的实施策略, 为重大工程管理主体应对管理问题复杂性提供了新的方法论。
关键词:重大基础设施工程; 工程管理; 适应性选择; 复杂性;
0前言
工程是人类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的, 依据一定的科学技术原理与自然规律, 通过有序地整合资源, 以造物 (或改变事物性状) 为核心的活动;重大基础设施工程 (以下简称重大工程) 是一类面广量大、与社会公众关系最为密切的工程造物过程。在重大工程的造物过程中, 重大工程管理活动有其独特的系统复杂性特点, 需要主体遵循复杂性思维, 设计和执行管理行为的基本准则。
1适应性选择基本原理在一般性意义上。
“选择”是重大工程管理活动的基本形态,也是管理主体在管理活动操作层次上最普遍和最基本的行为方式, 典型的选择行为包括决策方案的选择、组织模式的选择、承包商和供应商的选择等等。这其中, 管理主体行为必须遵循对环境和问题的适应性准则才能应对管理问题的各类复杂性。我们称主体遵循适应性的行为准则为“适应性选择”。它是主体在重大工程管理活动操作层面的现实行为表现。重大工程因其建设过程的长周期性以及决策过程中信息的不完备性、决策主体认知能力的有限性、决策方法的局限性等要素而使得工程决策面临着深度不确定性, 也因此才有了“适应性选择” (盛昭瀚, 李迁) 。众多因素的缺失最终导致了主体决策的“适应性选择”。
2适应性选择的管理策略明确了适应性选择的基本内涵后。
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设计适应性路径来确立其选择行为策略。一般地, 适应性是主体群 (管理组织) 对管理目标选择、管理方案形成、管理组织机制设计以及方案评估等重要行为要素构成的自适应系统整体能力的度量, 因此, 如果期望有较高的适应性, 就必须在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与安排。
2.1管理目标的适应性选择实践中, 主体的任何适应性选择, 都是以管理方案目的为导向。而这又取决于重大工程功能结构和主体偏好, 由于重大工程管理目标具有强烈的主体利益偏好和价值偏好, 因此, 即使对同一个工程, 不同的主体也会提出不同的目标和目标之间不同的权重。这样, 主体在管理活动中提出的管理目标, 哪怕经过了认真、慎重的选择, 也是主体基于有限理性和某一个阶段的选择结果, 或者是不同主体各自独立提出的目标简单集合。因此, 为了不因为目标集合存在的问题 (如目标不完整、层次与关联模糊、冲突性目标没有预处理等) 而影响对工程总体管理目标的评价, 需要对目标集合进行适应性选择。2.2管理组织的适应性机制根据上面的分析, 重大工程管理组织作为管理平台, 其自身要有适应性机制, 这样, 平台才能提供主体群开展适应性选择的基本条件与环境。“机制”一词, 本意为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如果把机器理解为一个系统, 则其构造与工作原理可视为系统结构及流程。所以, “机制”可以视为一个系统或组织的要素组成、相互关联及工作流程等。那么, 重大工程管理组织平台如何形成基本的适应性机制呢?第一:组织平台根据问题 (任务) 、主体、资源和环境4个主要要素设计适应性机制:
(1)问题 (任务) 。重大工程管理问题种类多、涉及领域与层次多, 其中不乏重要的“大问题”、“难问题”。主体的一切适应性选择行为都必须以问题 (任务) 为导向, 问题的性质、特征就是主体在工程思维下的适应性方向, 更是适应性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主体。不同的问题 (任务) 对主体的能力有不同的要求, 例如, “难问题”需要主体更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大问题”意味着需要主体必须具有与该问题匹配的“事权”, 即主体要有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该问题进行决策、提出解决方案的公权力, 这往往比主体具有的知识与经验更重要, 因为它直接关系到重大工程管理方案的合法性。另外, 问题 (任务) 的复杂性特征又要求主体群具有形成共识的适应性自学习能力。所有这些, 管理组织要由与问题 (任务) 相适应的主体组成, 特别不能出现主体事权的缺失与僭越。
(3)资源。这里所谓的平台资源主要是指序主体通过选择主体、设计平台结构, 提供主体适应性选择能力涌现的条件等。这里强调的是, 平台必须形成由个别主体分散能力向主体群整体能力演化的运作机制, 这是管理组织最重要的功能性能力资源。
(4)环境。这是指组织内部的运作环境与协调机制。例如, 根据问题 (任务) 特征选择主体之间关联与协作方式, 一般有:
1)合同契约方式:以法律规定形式明确各主体权责, 从而使主体行为稳定在法规的制约下, 并成为相互约束和自己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
2)关系契约方式:关系契约是在一般契约的基础上, 更加关注主体之间的文化联系与行为习惯, 并在合同契约之外通过“关系”的作用来维持主体之间的关联、化解彼此的冲突。关系契约具体表现形式有伙伴模式、动态联盟、战略合作联盟等。在重大工程管理组织内部, 往往既有正式的合同契约方式, 也有非正式的关系契约, 彼此互相补充, 效果很好。
3)组织契约方式:这种方式是一种面向具体问题 (任务) 的团队合作方式, 它不再以衡量各方利益为主线, 而是强调任务的完成, 主要用于管理过程中多主体跨职能的合作。如工作协商例会制度、树立共同的理念和使命感、构建共享的信息平台等。综上所述, 管理组织内部的适应性环境与协调机制, 在宏观上表现为合同契约, 在中观上表现为关系契约, 在微观上表现为组织契约。第二:组织平台根据上述4个要素的动态变化设计适应性机制:在重大工程管理实际活动中, 上述4个要素会出现各种变化, 由此, 组织平台应相应产生各种变更并体现平台的适应性功能, 其中, 问题 (任务) 的变化是根本和主导的, 起着导向性作用, 组织平台的所有变更应该说都是由问题 (任务) 变化引起的, 例如: (1) 平台主体的变更。平台一定要有相应的变换主体等适应性机制, 一般地, 变更一般主体情况较多, 而变更序主体情况较少。 (2) 平台结构的变更。即直接要求对平台结构进行变更或者重组, 以涌现出新的必要的能力和功能, 这通常表现为工程管理模式的变更。 (3) 平台机制的变更。即平台内部工作流程等的变更, 如在工程前期阶段, 业主与研究单位可能是直接的委托—代理关系, 而后来则变更为通过设计、施工单位间接的委托关系。上述组织管理平台表现出的多方面“柔性”品质充分体现了它在应对复杂性管理问题 (任务) 时, 通过适应性机制构建驾驭管理复杂性的能力的基本原理, 这是重大工程管理组织的优良品行, 也是主体群适应性自学习行为的积极结果。
3结语
综上所述, 适应性选择是重大工程管理主体在管理活动中的基本行为准则与主体行为能力之一。在管理实践中, 适应性选择要充分体现理论思维与工程思维的相互结合, 它的主要内涵是通过对目标的适应性选择、管理组织平台适应性机制设计和管理方案适应性评估等策略来提高和度量管理方案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金准咨询[J].中国投资. 2015(02)
[2]数字[J].南风窗.2015(18)
[3]“脉冲”管理[J].管理学家(学术版). 2013(12)
论文作者:秦遵梁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适应性论文; 主体论文; 组织论文; 工程管理论文; 契约论文; 平台论文; 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