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阴县人民医院 岳阳 414600
【摘 要】目的:对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经氧气雾化和超声雾化两种吸入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讨论。方法:选取112例于2015年3月~2016年9月确诊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56例对照组经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剩余56例观察组则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对两组治疗的效果、临床症状变化和安全性予以评价和比较。结果:①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8.21%,与观察组的87.50%比较,组间差异为10.71%,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②经比较,对照组咳嗽、气促和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明显短于观察组,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7%,与对照组的1.79%比较,组间差异为14.28%,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超声雾化吸入,而且前者能快速缓解临床症状,促进预后,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在小儿内科中的应用价值更高。
【关键词】氧气雾化;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疗效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科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期,各项生理功能发育尚不成熟,免疫力低下,而且粘膜的纤毛运动差,咳嗽反射欠佳[1]。在疾病发生时,呼吸道内产生的分泌物无法自行排出,就会对治疗产生消极影响,甚至还会导致病情加重。所以,如何提高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是儿科医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来,雾化吸入已经成为小儿内科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主流方法,根据雾化仪器的不同,又可以分成两种类型,即本次研究探讨的氧气雾化和超声雾化。我院选取了112例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对上述两种雾化吸入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了随机对照研究,旨在提高该病的效果,并作出如下研究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12例于2015年3月~2016年9月确诊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入选者均符合支气管肺炎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家长均知情研究内容并同意参与,且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气促和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结核病患儿[2-3]。参照随机数字表法,根据患儿的入院数字编号,分为两组。对照组纳入56例,男30例,女26例;年龄2个月~7岁,平均(4.23±0.84)岁;其中支气管肺炎28例,支气管哮喘28例。剩余56例自动归入观察组,男34例,女22例;年龄3个月~7岁,平均(4.57±0.62)岁;其中支气管肺炎30例,支气管哮喘26例。统计两组患儿的性别比例、年龄结构以及疾病类型的分布等数据,组间分布具有均衡性,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需接受常规抗病毒和抗感染治疗,及时补液,消除痉挛,行止咳平喘治疗,保持患儿呼吸道的畅通等。同时,对照组行氧气雾化吸入治疗,雾化液的组成结构为:2ml布地奈德混悬液+2ml特布他林+2ml生理盐水,采用雾化压缩泵(德国百瑞,PARI BOY N type 085)的雾化面罩吸入治疗,10~15min/次,2~3次/次。观察组则行超声雾化吸入治疗,雾化药物同对照组采用超声雾化器(粤华,WH-96型),25~30min/次,1~2次/天。两组均以5d为1疗程。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具体参考标准为:①治愈:自觉咳嗽、气促和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②好转:自觉上述症状出现明显好转;③无效:各个临床症状均没有变化,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总例数-无效)/总例数×100%[4]。同时,记录两组患儿咳嗽、气促以及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统计烦躁、胸闷和气闭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两组患儿的各项数据均的用SPSS17.0软件数据包进行统计个分析,其性别比例、疾病类型分布、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为计数资料,用%表示,进行x2检验,年龄结构和咳嗽、气促、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的缓解时间则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总有效比较
经比较,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8.21%,明显高于观察组的87.50%,组间差异显著(P<0.05,表1)。
3 讨论
由于小儿免疫系统的发育还不成熟,抵抗力较弱,而且自我保护能力较低,患病后很容易引发其他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对其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5]。所以,一旦小儿出现呼吸系统疾病,就应立刻选择合适的方法予以治疗。目前,雾化吸入是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主流方法,具有显著的优势,其主要原因是,雾化治疗的药物更容易被患儿吸收,直接到达病变部位发生作用。而且,经过雾化之后,其中的水分含量增加,有助于增加气道内的水分,改善气道干燥的症状。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8.21%,与观察组的87.50%比较,组间差异为10.71%,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7%,与对照组的1.79%比较,组间差异为14.28%,而且对照组各项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明显短于观察组,各项指标和观察组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取得该成果的主要原因为:氧气雾化吸入使用的是高压氧气,能够迅速缓解氧气缺乏的症状,提供足够的氧气。同时,氧气雾化吸入采用的是雾化压缩泵的雾化面罩,可以将雾化后的大微粒进行拦截,只有小微粒能通过。由于小微粒更容易被吸收,更容易沉降,所以治疗的效果也越显著[6]。除了上述优势之外,氧气雾化吸入治疗的排痰作用显著,不会引发刺激性呛咳等不良反应,对照组的不良反应较低表明该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是超声雾化吸入中含有较多的水分,如果气雾的温度太低,就会引发气管痉挛或刺激性呛咳,多人使用同一台机器,容易引发交叉感染。
参考文献:
[1]徐文艳,付艳. 中药氧气雾化吸入治疗与护理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观察[J]. 中医药导报,2013,19(7):123-124.
[2]龚鼎策.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J]. 儿科药学杂志,2013,19(11):36-38.
[3]王迪. 中药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观察[J]. 社区医学杂志,2015,13(19):47-48.
[4]叶红.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14,9(13):154-155.
[5]谭润霞. 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疗效评估[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10):116-118.
[6]张俊丽. 氧气雾化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6):79-80.
论文作者:彭建军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1
标签:小儿论文; 氧气论文; 系统疾病论文; 呼吸论文; 患儿论文; 症状论文; 对照组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