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大许中心小学 322200
摘 要:托马斯·卡莱尔说过: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的确,人的一生无论长短,没有任何挫折和痛苦,从理论上都是不存在的。如果说人生是一片宽阔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那朵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一片湛蓝的天空,那么挫折则是天际那朵突然飘起的阴云。
关键词:抗挫折 耐挫教育 人生态度 培养
据一项小学生耐挫能力现状——“同学们的苦恼与困难”调查,结果如下:有41.9%的同学表现在学习中有苦恼:担心学习成绩,苦于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时间紧任务重;有24.5%的同学表现在同伴交往中有苦恼:人际关系紧张,麻烦多,不会交往,孤单,被同学议论、传言;有19.6%的同学反映与父母相处有苦恼:抱怨父母管得太多,自己的意见得不到尊重,自己的隐私被侵犯;19%的同学则在对自我形象或自身变化的认识中有苦恼;4.3%的同学因为身体不适或疾病而烦恼,当然也有因为家庭关系和师生关系而烦恼的。
通过这些事实,让我们深刻地意识到开展挫折教育的迫切性。挫折教育是一把双刃剑,掌握得好,挫折能让强者收获成功;掌握得不好,挫折让弱者无法自拔。我们所应该做的就是适时地向我们的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小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设置适量适度的困难处境,磨炼学生的意志;在孩子退缩时给予鼓励,并引导其正视挫折;设置交往情境,给学生创设宣泄交流的空间;提高学生对抗挫折的能力等,这都是提高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对策。
自古英雄多磨难,挫折造就栋梁才。我们学校的学生要想成为将来适应社会、造福他人的有用人才,就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培养战胜各种困难的耐挫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思维方式的变化,他们会遇到各种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就会对其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挫折是个人需要和动机行为遇到阻碍时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对挫折的抵抗力叫“耐挫力”。学生心理挫折形成的原因十分复杂,它既与学生追求的目的、需要的特点和性质分不开,又与现实目的、满足需要的客观可能性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大部分学生,父母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几乎都尽力满足,使他们缺少对挫折的体验, 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很好地适应集体生活,不敢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小挫折,而影响其人格的发展和完善。
挫折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具体内容包括引导学生认识挫折、了解并面对挫折的情绪,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坚韧性的训练、控制力的养成,逆境中引导走出挫折能力的训练、耐挫力的训练以及超越逆境的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作为一个有责任心、有敬业精神的老师,我们不要一味地责怪孩子,不该只停留在事情的表面。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天天面对那么多鲜活的生命,我们应该想想该如何改变那些随处可见的应试教育思维,想想如何让孩子正确对待人生中的种种挫折。
笔者看来,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耐挫教育应当成为学生成长的必备元素,应当成为我们多彩课堂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笔者从自己从教多年的经历看来,不妨从以下方面做起:
首先,我们教师要有一个清醒正确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元化的局面已是事实,尤其是信息瞬息万变的年代,学生的思想、认识等都有了今非昔比的不同,各种不同的事情就应运而生。作为教育者必须清醒认识到,不管你愿不愿意这都是事实,我们必须客观面对,只不过有的人面对多一些而有的人少一些,有的人接触早一点而有的人迟一点而已。我们的心理上都必须接受,并积极想办法解决。
其次,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巴尔扎克说过:“没有了希望,一个人就不能维持他的信仰,保守他的精神,或保全他的内心纯洁。”因此,希望和理想教育应当成为当今学生的必修课。要让学生明白,挫折是人生的不幸;没有挫折,是不幸的人生。青春不止有美好,青春也有阴霾,不要让孩子被动地生活、被动地学习,让他们多些阳光、多些选择,自由茁壮地成长。要想尽办法改变那些随处可见的“唯分数论”、“唯文凭论”的应试教育思维,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积极思想。
再次,用细心和敬业去发现问题,用责任和担当精神去面对事情,用专业知识和生活经验去解决问题。假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都能够敬业,都能够抓住每一个细节,我想任何事情都逃不过我们的眼睛。反思过去发生的事情,哪一件事会没有先兆?只是我们没有细心去发现而已。但当事情发生后,处理的结果有时却完全不同,这就需要我们在事情发生后用责任和担当精神去面对,把每一件小事当作大事来抓。发现问题的关键是解决问题,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是我们解决问题最好的帮手。
参考文献
[1]刘芳 青少年挫折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2]李朝晓 在教学中如何开展挫折教育[J].学周刊,2012。
[3]龚红莲 挫折教育的认识分歧及其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6,(3)。
[4]惠艳艳 批判与反思:挫折教育的内涵[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7)。
[5]龚静飞 从挫败中铸就孩子的坚强人格:学生挫折教育的必要性[A].2011年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
论文作者:楼建兰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2月第26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13
标签:挫折论文; 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事情论文; 同学论文; 苦恼论文; 人生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2月第26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