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对乳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6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40例的钼靶X线表现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患者40例的X线征象中,肿块26例,钙化15例,局部结构紊乱8例,相邻组织器官改变者12例。结论:钼靶X线机是乳腺癌检查的首选方法,乳腺内肿块是乳腺癌最常见的,X线钼靶片可以发现几毫米直径的肿瘤,检出率在50%左右,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手段。
【关键词】乳腺癌;钼靶X线;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3-0081-02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癌症,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严重影响妇女健康和生命。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因此乳腺癌的防治重点在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1]。钼靶X线具有高频、低放射量的优点,且出相快,成本低,诊断准确率可达95%左右,是目前术前诊断率最高的检查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6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40例的钼靶X线表现进行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40例乳腺癌均为女性,年龄最少16岁,最大72岁,平均46±3.5岁。均因乳腺肿物就诊,病程1天~13年,扪及肿块30例,肿块大小1~12cm。伴乳头凹陷者6例,乳头溢液3例,乳房变形3例。术后病理结果:浸润性导管癌24例;浸润性小叶癌6例;浸润性导管癌合并浸润性小叶癌6例;导管内癌4例。
1.2 方法
乳腺钼靶X线摄影的投照位置很多,其目的就在于使乳腺的正常结构和病变的细节能够充分地显示,为乳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更多更准确的信息。常规检查包括轴位(头足位)和斜位。仔细观察分析乳腺钼靶X线片,观察内容包括:乳腺的外形、乳头、皮肤、腺体结构、导管、血管、腋窝等。
2.结果
2.1 病灶部位
位于外上象限26例,内上象限6例,乳头后方4例,外下象限4例。
2.2 X线表现
乳腺癌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边缘有毛刺的块影。边缘毛刺征是乳腺癌特异性X线征,乳腺内出现多个密集分布的典型微小钙化灶亦为恶性病变的指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现代乳腺X线摄影由电脑操作,可作肿块放大、定向穿刺或切取活检等技术,显著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直接征象:肿块者12例,直径0.5~5.5cm,其中0.5~1.9cm:7例,2.0~2.9cm:8例,3.0~3.9cm:5例,4.0~5.5cm:4例。毛刺肿块5例,分叶肿块3例,钙化肿块3例,模糊肿块1例。间接征象:恶性钙化灶16例,牛角征3例,漏斗征3例,大导管相者2例,乳头内陷2例,异常血管征1例,厚皮征1例。
3.讨论
乳腺癌在钼靶X线片所见可分为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两大类。直接征象包括局限性肿块、成簇微小钙化、局限致密浸润、乳腺结构扭曲、两侧乳腺结构不对称等。间接征象包括皮肤增厚或回缩、乳头及乳晕异常、瘤周水肿、异常增粗的血管等。
肿块是乳腺癌最常见、最基本的X线征象,是诊断乳腺癌的主要依据。肿块的大小不一,X线片中现实的肿块大小多小于临床触诊,此为恶性征象之一。肿块的密度在多数情况下比较致密,与邻近的乳腺实质相仿或略高[2]。肿块的形态多呈类圆形、结节状、分叶状或不规则形。大多数肿块的边缘不光整,境界模糊,可见轻微和明显的毛刺或浸润。钙化在乳腺癌的诊断中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作为乳腺癌的一个主要征象,它不仅可以帮助对乳腺癌的诊断,而且在相当一部分病例中,钙化是诊断乳腺癌的惟一阳性依据。有30%~50%的乳腺癌患者可以见到钙化,其中以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为多见。微小钙化可以与肿物同时并存,也可以单独成簇存在[3]。典型的恶性钙化成群成簇分布,大小、形态、数目不一。X线片中在1cm2的范围内见到5个以上≤0.5mm的微小钙化时应提高警惕。在特定范围内钙化的数目越多,其为恶性的可能性越大。恶性钙化的形态不一,常常是细沙粒状、细线状、条状、分叉状、不规则多角形或分支状等多种形态同时存在。钙化可以聚集在肿块之内,或在其周围,也可呈节段性或弥漫分布。当乳腺某一区域的密度异常增高,或两侧乳腺比较发现不对称的致密区,即为局限致密浸润。癌灶浸润绝大多数较正常腺体致密,特别是在它的中心部位,向外侧逐渐变淡,淹没于正常腺体阴影中,与正常组织的界限常不易确定,其内很少或无脂肪组织。浸润形态可为片状、不规则形或类圆形,局部加压放大点片有可能显示浸润区伴有毛刺及微小钙化等[4]。
有时,乳腺癌的肿物很小,不易发现,但其成纤维反应牵拉临近组织,导致局部结构扭曲、紊乱。在X线片上表现为乳腺实质正常轮廓改变和间质成分产生的成角、星状及毛刺样改变。乳头回缩、局部皮肤增厚或回缩为乳腺癌的间接征象,多在病变较晚期出现。X线片上示肿块和乳头之间有条索状或带状致密影相连。皮肤增厚在切线位显示最清楚,表现为肿瘤区局限或弥漫性增厚或回缩,皮肤和肿块之间可见条索影相连。现代乳腺X线摄影由电脑操作,可作肿块放大、定向穿刺或切取活检等技术,显著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
【参考文献】
[1]王卫霞.乳腺癌钼靶X线征象的探讨(附30例临床报告)[J].黑龙江医学,2011,35(11):838-839.
[2]杨双,于小平.乳腺癌80例钼靶X线诊断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0):1870-1873.
[3]霍建秋.乳腺癌187例钼靶X线诊断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08,36(6):1002-1003.
[4]陆孟莹,张闽光,黄学菁,等.乳腺癌的钼靶X线诊断(附40例分析)[J].肿瘤影像学,2002,11(1):28-30.
论文作者:马善斌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3
标签:乳腺癌论文; 肿块论文; 征象论文; 乳腺论文; 乳头论文; 导管论文; 毛刺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