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
摘要:随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极为迅猛,因此对于人才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高校开始进入转型的时期,转型的重点就是要培养出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保证优秀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在这样的状况下,应用心理学专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和社会的发展进行呼应,同时还要和心理行业进行接轨,保证培养的人才能直接输送给心理行业。协同育人模式就是在高校转型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使高校在转型的过程中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同时协调了心理行业和高校心理专业对人才培养的方式。本篇文章介绍了高校培养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时的手段,同时和协同育人模式的紧密的结合,使得我国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关键词: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协同育人模式
引言:近些年的发展,我国政府对于高校的重视程度也是越来越高,特别是对学生的培养,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心理健康上的建设,保证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在这样的前提下,就需要高校培养出一批具有高素质的心理学专业的人才。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完成国家下发的文件,要求在全国的范围内大力开展心理健康建设的工作,保证人们能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那么就需要高校加大培养的力度,同时,还要保证人才的能力和质量。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深入分析高校在对心理学专业上的培养学生的问题,同时,利用近几年提出的协同育人的模式,保证人才的质量和水平,并且能加快疏导社会上工作人们的心理上出现的问题,帮助其正常的生活。
一、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的起始
(一)社会的发展促使协同育人模式的建立
因为,我们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来,这就促使高校的教育要进行一定的改进以便顺应时代的发展[1]。因为,高校在进行心理学专业教育时,没有将学生的未来就业以及社会问题进行深入的考虑,导致学生在毕业后出现工作难的问题,同时,社会上的心理问题得到良好的解决。所以,高校在这样的状况下开始寻求更新的教育方式来培养心理学人才。再加上各个地方的高校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当地的建设上,对心理学专业的教育上没有太多的重视,并且,现代社会的压力越来越大,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压力将人们压的不能呼吸,但是,心理知识的普及还没有像国外那样普遍,绝大多数人对心理问题还没有产生足够的认识,也羞于去心理医生那里寻求帮助,这就导致了恶性循环。根据这样的情况,高校就应该对心理学的教育进行调整,建立一种新的教育模式来提升心理学人才的培养。
(二)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心理学专业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并不是很长,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是十分顺利。在高校发展阶段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在培养目标上出现偏差。在培养的过程中,没有提高重视程度,仅仅以为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没有利用实践课程帮助学生进一步将知识进行巩固。学生获取心理学知识基本上是在老师上课的过程中或者是教材上获得的,没有利用其它途径来获取知识。再加上一直在学校进行学习,没有机会到社会上进行实践类的学习,导致经验不足。与此同时,学校对于学生的评价更多的是在结果上,将更多的目光放在了成绩上,没有将注意力放在掌握知识上,忽略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教师的组成上,更多的是通过面向社会招聘,没有向国外引进一些知识型的人才,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更多的专注于理论,没有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三)各个高校的竞争过于激烈
因为,心理学在我国的崛起,越来越多的高校对心理学专业开始进行改革,将一级心理学基础上延伸到二级心理学,心理学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以供学生进行选择。因为,高校开设心理学专业越来越多,再加上招生的人数日益增多,这就导致了学生的就业压力变得很大。实际的就业情况是一些事业单位或者是科研机构对于学生的要求很高,而有些知识并不是在学校中能学习到的,这也是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现代社会的压力下,结合协同育人模式可以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培养。
二、协同育人模式和高素质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结合
结合我国当前的情况,高校培养的心理专业的人才应该是能够在学校、心理咨询的行业或者是事业单位从事心理健康建设,这应该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主要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在实际的情况中,绝大多数的高校还是没有做到这些,以为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就是主要的目标[2]。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没有进行一定的实践教学,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在毕业之后无法在学校、心理咨询的行业或者是事业单位从事进行心理健康建设的工作,导致工作效率降低,更不能很好的为社会上游心理疾病的人群进行心理上的疏导。高校在进行教育的时候,更多的时候是处于一种旁观者的态度,没有认真对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进培养。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高校应该结合协同育人模式,这样将优势和劣势进行互补,才能保证培养出来的培养出来心理学专业人才能够更好的为社会服务,也能适应社会上一些机构的工作形式,可以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
协同育人模式可以按照学校、心理咨询的行业或者是事业单位的要求来对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进行定向的培养,从而能够适应社会发展,也可以满足社会需要。在高校进行培养过程中,可以将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保证两者能够相互适应,吸取两者的优点来对学生进行培养,同时,对学生出现的短板进行修补。所以,利用协同育人模式进行培养时,应该深入了解学校、心理咨询行业或者是事业单位的需要,同时,也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改进,保证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在面对一些专业问题时也能够利用自己的知识进行解决。
三、协同育人模式的建立
(一)协同育人模式理念的建立
协同育人模式理念的建立将高校和社会单位进行一定整合,将优点放大同时还要正确的面对缺点,彼此又要相互借鉴,共同成长的一种模式。协同育人模式是一个非常繁琐的工程,因为在这个系统里面,要求不同就导致后期发展的观点也不相同。想要更好的发展就要将各种不同理念进行整合,使其能正常发展下去。高校优势就是能够深入的了解学生,并且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制定出培养的计划,同时,根据行业的需要也要进行专门的培养。
(二)协同育人模式的组织结构
在协同育人模式的组织结构中,主要是由协同育人委员会、秘书处以及相关的领导负责人构成的,这样的结构能够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培育。在进行培育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在培养目标、教学方案的制定、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师团队的建设,这些问题都会影响协同育人模式对学生的培养的状况。还要考虑利用协同育人模式教育出来的学生是否能够完全迎合社会的需求,这就要在培养的过程中进行监控,保证培养的质量。同时,学校的领导也要时刻的与社会上的一些单位随时进沟通,保证培养的效果。
(三)协同育人模式的主要内容
协同育人模式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明确好要培养的目标,这样才能根据实际的需求制定出相应的培养计划[3]。协同育人模式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出专业能力强并且优秀的学生,同时,还要保证学生能够在毕业之后找到一个符合自己的工作。所以,在培养的过程中就要充分的考察学生,将学生的优点进行放大,同时要针对学生的短板进行规避,让学生散发出自己的个人魅力,以此来建立协同育人的模式。高校在进行培育的过程中应该顺应时代的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的特点,并且要培养应用型的人才。这样的做法保障了学生在日后的工作能够准确的对问题进行专业的解答,并成为一个真正能够进行心理治疗的专业人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因此,在对高校的心理学专业的培养时也要进行一定的改进,保证心理学的教育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并且能和行业产生紧密的联系。协同育人模式是在协同概念中演变出来的,它是在中央政府的作用下,将社会、学校、各个行业以及科研机构之间进行紧密的连接,使其融会贯通,将人才的培养和在社会上的适应能力作为首要的目标。在此基础上,还要在科学技术和专业知识上进行加强,保证能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这两个目的是相呼应的,二者要相辅相成,不能脱离一方而单独存在。高校培养的人才的过程,一定要是具有开放性的,不能仅仅局限在教室那一方天地,要将眼光放得长远一些,在培养的过程中利用协同育人的模式来进行辅助,更能保证我国高校培养出来人才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何晶晶.构建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0):108-109.
[2]吴思为,刘世瑞,唐芳贵.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地方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8(04):62-63.
[3]贾文华.师范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困境与出路[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8,34(02):101-105.
论文作者:张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9
标签:心理学论文; 高校论文; 模式论文; 专业论文; 学生论文; 过程中论文; 人才论文; 《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