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糜滩乡教育管理中心 730913
所谓“变化”,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一定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论做指导,根据学生学习的现实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而改变或转换组织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训练方式等教学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一种过于长久或单调的活动,都容易引起学生大脑皮层的疲劳,使神经活动受到抑制,从而难以维持注意,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如果教师以学生为主体,掌握并自觉地运用变化,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变化组织形式,激发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意识
目前,虽说强调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但现实中的语文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仍大多数为“秧田式”,学生面对教师依次而坐,教学仍主要是“师——生”的交流方式。这种组织形式比较适合于知识的传授,但不利于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由于教师面对着几十个分散的个体,又因为教学时间有限,在多数情况下,老师为了顺利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而把发言、交流的机会给了那些乖巧听话、“积极响应老师号召”的少数优等生,而大多数学生则沦为“老听众”,没有发言的机会,得不到老师的激励,思维处于消极或停滞状态。
针对这个弊端及教学现状,我们采用小组学习和集体授课相结合的方式,并针对不同的学习形式,灵活选择了双马蹄形、同心圆形、W型、双矩形等座位安排方式。这样,除了师生交流外,更多的是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相同的教学时间内,每个学生获得的发言机会猛增了几倍。减少了权威因素,学生在讨论发言时都能畅所欲言,连那些胆小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也有了开口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之中。
二、变化教学方法,调控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参与学习的亢奋状态,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内容以及不同的教学情境而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面对各种成功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优化组合,为我所用。
例如在教学《荷花》一课时,我综合运用了“情境教学法”、“朗读欣赏法”和“读写结合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课伊始,播放配乐朗读和录像,在学生面前展示一幅千姿百态的荷花图,创设了情境;在这样的氛围中,运用“朗读欣赏法”,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品味词句,深入体会;最后又运用“读写结合法”,依照第二段的写法,要求学生完成题为“我最喜欢的一种花卉”的短文写作。三种教法的优化组合,使得课堂教学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在进行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时,除了遵循一些普遍性的方法和规律外,还可以根据课文的类型、题材和体裁的不同,采取“常中有变”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吸引学生主体参与学习。
三、变化教学手段,增强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效果
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为了使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参与的亢奋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对象以及具体的条件,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电教媒体与传统教学媒体配合运用,要做到:教学对象不同,运用媒体不同;教材内容不同,媒体组合不同;教学环节不同,媒体运用时机不同。恰当地运用各种媒体,使之优化组合,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增强了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效果。
如教学《海底世界》时,我将各种教学手段优化组合,感知、理解和深化认知语言的全过程:
1.创设情境,观察感知。
播放海底奇妙风光的录像,让学生在声、色、光的美妙组合下整体感知,完成练习:海底是个______的世界。
2.展示情境,探索理解。
多媒体演示过程理解“波涛澎湃”、“闪烁”,用“水中听音器”听海底的声音理解“窃窃私语”,并用“有的像______一样______”的句式想象说话,进行语言训练。
3.深化练习,延伸扩展。
观看海底动物活动的录像片,指导学生用“黑板贴画”的形式,用第一人称介绍书上没有写到动物的情况,将知识进行延伸、拓展,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运用语言的训练,深化了对课文的认识。
四、变化训练方式,提高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能力
夸美纽斯曾说:“一切语文从实践中学习比用规则学习来得容易。”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将学生看作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听、说、读、写的实践中,组织学生进行灵活多变的语言文字训练,调动学生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精神。这样,学生的学习能力定有很大的提高。
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课伊始进行探索性、尝试性训练:在看画面、初读课文后,要求学生用“小蝌蚪找妈妈先遇到______,接着看见______,最后______”的句式说出课文大意。在教学中途,进行理解性训练:在学习了二、三、四段后,让小朋友分小组表演。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既理解了重点词语“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又了解了小蝌蚪变为青蛙的过程。教学结束时,进行应用性和延伸性的训练:指导学生分角色读课文,并指导学生戴上头饰以“我是这样变成青蛙的”为题说一段话。
论文作者:王彦军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6月总第2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2
标签:学生论文; 主体论文; 课文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情境论文; 方式论文; 教学手段论文; 《素质教育》2016年6月总第2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