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介绍了结构式游戏治疗的概念并回顾了其发展历史。简述了结构式游戏的治疗功能,举例并详述了小学心理课堂中结构式游戏的具体步骤。分析结构式游戏在小学心理课堂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经分析表明,结构式游戏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积极促进作用,有利于提升社交技能,其理念和手段可推广应用至中小学课堂中,这将有利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结构式游戏治疗;社交技能辅导;小学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2-0347-02
鸟儿的天性是飞翔,鱼儿的天性是游水,孩子的天性是做游戏。——Garry Landreth
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小学里开设心理辅导与咨询项目。美国个人心理辅导协会出版了《小学心理辅导与咨询》杂志。在此前,游戏治疗的著作多专注在遭受情绪困扰的儿童的研究上。随着小学对心理咨询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学校心理咨询师也越来越多有针对性的发表文章。亚历山大(Alexander,1969)、兰德雷斯(Landreth)、雅克与艾兰(Jacquot&Allan,1968)、穆罗与丁克迈尔(Muro&Dinkmeyer,1977)米瑞克与霍尔丁(Myrick&Holdin,1971)、尼尔森(Nelson,1970)以及沃特兰德(Waterland,1970)进一步发展了游戏治疗,以满足在校学生的发展需要。这些心理学家认为,游戏治疗不仅仅适用于表现出行为失调的儿童,也可以用于需要获得预防性干预和发展的儿童。有鉴于此,笔者在实践中对结构式游戏疗法在小学心理课堂的运用进行初步探索。
1.结构式游戏治疗的概念
结构式游戏就是针对各种不同性质的问题,主动地设计不同的游戏的程序,并事先准备好材料,安排儿童进入经过设计的游戏情景,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2.结构式游戏治疗的功能
对于部分孩子来说(特别是男孩),他们难以在较长时间里“乖乖”坐好,保持不动,听教师授课。他们必须有意识地努力才能保持在“坐好”的姿势上;而在坐好后,又必须有意识的努力才能保持专注。这些努力导致了孩子在获得新知前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和能量,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效果,并制约了创造性、专注力发展,同时还加剧了心理冲突,引发负面的自我评价。结构式的游戏疗法可以充分的调动孩子一切可以调动的精力、资源和创造性投入到课堂中来。通过教师主动设计的游戏场景,孩子们可以获益良多:(1)释放积压的能量;(2)学习理解行为后果;(3)学会科学的思考方式;(4)理解他人感受;(5)探索更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6)学会承担责任与自我负责;(7)产生对他人正向、积极的想法;(8)正向的自我评价;(9)学习轮流及合作等社交技巧,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技巧。孩子们在游戏中展现出自己的个性、思想模式、行为模式、情绪模式,可以说,游戏是孩子们天然的内在语言。他们在游戏中通过对玩具或游戏的演绎和表达,释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能够为他们的内心和情感提供平衡感和控制感;他们通过游戏,修正、改良、锻炼或优化自己的行为、技能、技巧,为更好的心理健康、情感发展以及融入社会提供必要的演练。
3.结构式游戏在小学课堂中应用的步骤(以社交技能辅导为例)
3.1 评估阶段
观察、搜集和评估班级学生重复出现的普遍存在的议题,确定辅导的总目标、辅导的次数以及每次辅导要达到的目标。笔者在某学校三年级某班进行观察,发现该班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有表现出退缩、攻击、敌对、错误地表达社交愿望等现象,经评估确定该班心理健康教育该阶段议题为:社交技能辅导。辅导总目标是全面提高该班学生社交技能,形成和谐文明的人际氛围。一共辅导18次,每周一次,每次40分钟。每次辅导都依据学生发展及课堂进程确定和优化辅导目标。
3.2 工作阶段(如图1)
本阶段为课堂实施阶段,笔者将以社交技能辅导中的其中一节课为载体探讨结构式游戏在课堂中应用的步骤。
步骤一、确定主题及目标
主题《我和你》
目标:
(1)了解交互原则理论及交换理论
(2)运用交互原则及交换理论与人交往;处理生活中的不合理要求
(主题本质上是对课堂教学中铀的真实突现,是以真实情境去表达教学内容和具体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可以更具体,具体到可以采取措施、通过教学内容、游戏内容和环境来实现。)
步骤二:热身活动
(一)游戏:解手链
1、游戏规则:
(1)每组圈着站成一个向心圈。
(2)先举起你的右手,握住对面那个人的手;再举起你的左手,握住不相邻的另外一个人的手;在不松开手的情况下,想办法把这张乱网解开。结果有两种:一种是一个大圈,另外一种是两个套着的环。
(3)如果过程中实在解不开,允许相邻两只手断开一次,但再次进行时必须闭合。
2、分享感受
(二)游戏:角色扮演:称赞对方时的回应与不回应
1、操作方法:
(1)三人一组。分别为A角、B角、C角
A角为称赞者、B角为被称赞者、C角为观察者。
(2)A称赞B时B的回应与不回应,C观察A、B的反应
(3)角色互换。共进行三轮,每个学生分别扮演A、B、C三个角色。
(4)在大多数情况下,笔者都会为学生设立三个角色,既让他们有机会在不同的位置感受自己和他人,又可以从固化的人际模式中抽离,以旁观者清的姿态进行审视和感受。经过多年实践证明,这是一种相当简洁、高效的心理治疗及辅导方式。
2、感受分享。
(活动开始,学生还没有足够的情绪、精神准备,对本节课要探索的主题和达成的目标也不明确,团体内开展互动、交流、分享的氛围尚未形成,因此,热身活动就有必要。它的目的就是让全体学生既没有心理压力,感到轻松愉快,又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辅导活动的情绪,增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信任感和凝聚力同时为进入主题活动做准备,往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步骤三、心理教育
1、教师讲授:(1)交互原则:人都有保护自己心理平衡的内在需要和倾向,都希望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保持一种合理性。所以,人与人行为倾向之间存在对应的关系。人们通常以正向情绪回应正向情绪,以负性情绪回应负性情绪,对别人的要求也是一样的。所以,别人不会无缘无故喜欢我们,别人喜欢我们是因为我们喜欢他们。因此,你如果想在人际中保持主动,你要先去喜欢、接纳、尊重别人,你也才会得到别人的接纳、喜欢和尊重。
(2)交换理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交换的关系。这种交换不仅包括物质也包括精神。人们不仅希望交换是公平的,也希望这种交换是值得的,也就是说人们希望得大于或者至少等于失,否则,这样不值得交换,这样的关系不值得维持。因为,得到多了心理会有内疚感,得到少了心理会有愤怒。公平,则双方满意。所以,中国有句老话:礼尚往来。这不仅包括物质也包括精神上的。
2、分享感受
(从认知层面做理论的讲授,起到教育、指导作用,弥补游戏中个人感受弥散的不足)
步骤四、练习
<1>分组讨论并做角色扮演:别人向你表示友好(问候、打招呼、微笑、称赞等)你可以有多少得体的回应?
1.操作方法:
(1)三人一组。分别为A角、B角、C角
A角为表示友好的人、B角为回应者、C角为观察者。
(2)A表示友好时B的得体回应,C观察A、B的反应
(3)角色互换。共进行三轮,每个学生分别扮演A、B、C三个角色。
<2>分组做角色扮演:别人一再向你提无理要求(如借你的文具不还,经常要求你为他做这个做那个),你怎样在你一向的与人为善的原则、交互原则和交换原则中保持协调?
1、小组讨论
2、角色扮演
1、 操作方法:
(1)三人一组。分别为A角、B角、C角
A角为提无理要求的人、B角为回应者、C角为观察者。
(2)A提无理要求时B的得体回应,C观察A、B的反应
(3)、角色互换。共进行三轮,每个学生分别扮演A、B、C三个角色。
3.感受分享
(练习是根据理论的内容设计,用游戏来诠释理论。根据左右脑分工,左脑是学习脑,右脑是感受脑。教师对理论的讲授是在左脑做工作,游戏时在右脑工作,理论的讲授和游戏相结合左右脑也达到平衡。)
步骤五、课堂结束
1、教师总结
2、学生分享
3、作业:(1)文字作业:今天游戏的感想
(2)行为作业:主动称赞别人以及主动对别人表示友好。
(课堂的结束阶段是整堂课的凝聚和提升,可以起到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的作用,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所学所思所悟运用到生活中,并不意味着一堂课的结束)
4.结构式游戏在小学心理课堂中应用的反思
结构式游戏治疗不只是让学生玩,而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与游戏中角色的互动中体验到情绪的抒发、特定行为背后得到的行为反馈与情绪反馈、行为造成的后果、多种解决问题的方式等等。能够有效的减少甚至避免了现实生活中的冲突事件、创伤事件的重现、冲动行为以及负面的情绪经验。
4.1 重点观察学生游戏过程的情绪或行为
(1)理解学生游戏行为背后的隐喻,用语言映射出学生在游戏中的行为、情绪和感受。
游戏即人生,学生的游戏行为背后总有特定的隐喻。例如,在有位学生经常在不同的游戏环节中大量的述说他做出的设想、努力和同学的不配合。隐喻:可能是该学生安全感不足和低自尊的表现,可能是他想在权威面前表现出自己的优秀很重要,也有可能是他在团体想要更多的控制权或更高的地位。
(2)游戏过程中不要说教和批评。
孩子是懂得道理的,只是在一定是时间或环境下,他们个人的主观欲望或者情绪过于强烈就容易做出不符合规则的行为。而说教则会拉大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孩子觉得厌烦、自责或者愤怒。而批评不但容易让孩子愤怒、更加逆反,还让孩子学会了用推卸责任和辩解的方式来应对。游戏的好处在于结果可以实时反馈,所以,结果才是最简洁有效反馈的工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结果并直接将专注力放在解决问题上。
(3)发展其他可能接受的表达情绪或解决问题的方式
例:学生在游戏中角色扮演与弟弟的冲突。
学生:弟弟老是惹我生气,所以我打他。
教师:你对他很生气所以惩罚他。
学生:其实我也不想打他。
教师:嗯,打他并不是你的本意。
学生:有时打完他我会有点后悔。
教师:嗯(保持专注的倾听)
学生:我以后可以先告诉弟弟不许拆我的玩具,不然我会生气的。
4.2 必要时要设限。
设限主要的目标不是制止行为,而是帮助学生用更恰当的方式来表达动机、欲望或需求。设限时要有步骤:第一步:指认学生的感受、盼望以及想法,一旦注意到情感部分马上反映给学生知道;第二步:说出限制:限制要以简单明确特定的方式表达,不要让学生心中留有疑问或商榷的困惑;第三步:提供另外可行的途径。教师应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感受及期待,提供另外一些可被接纳的选择。
5.结构式游戏在小学心理课堂中应用的前景
实践证明,结构式游戏治疗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指导有积极促进作用,其治疗理念和手段可为教师借鉴。目前在我国小学中对心理健康需求的日益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形式的多样的形势下,结构式游戏治疗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论文作者:肖得心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5
标签:结构式论文; 游戏论文; 学生论文; 课堂论文; 情绪论文; 小学论文; 心理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