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国家金融风暴及其成因分析_货币危机论文

东南亚国家金融风暴及其成因分析_货币危机论文

东南亚国家金融动荡及其原因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动荡论文,东南亚国家论文,原因论文,金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7月初以来,东南亚国家的外汇市场出现了剧烈震荡。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货币相继大幅度贬值,新元汇价也受波及并酿成区域性的货币危机。本文拟就东南亚国家的货币危机及其原因作一探讨。

一、东南亚外汇市场出现剧烈震荡

东南亚外汇市场的动荡始于泰国。今年2月,在国际金融市场首次出现大量抛售泰铢的风潮。泰国中央银行为此动用20亿美元进行干预,才使局势得以暂时平息。4月9日,泰国中央银行将泰铢的中心汇率定为1美元兑26.08泰铢,为1989年9月11日以来的最低点。但到5月中旬,国际金融市场再次出现泰铢汇价大跌,泰国中央银行再次进行干预。6月泰国更换财政部长,采取了紧急补救措施,但仍无济于事。7月2日,泰国终于被迫将固定汇率制改为浮动汇率制,当日泰铢汇率跌至1美元兑28.85铢,跌幅达10.6%。到7月23日,再跌至32.6铢,跌幅为13%,为7月2日泰铢贬值后的单日最大跌幅。

泰国的货币危机迅速波及其他东南亚国家,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的外汇市场开始出现动荡。特别是泰国被迫实行浮动汇率制后,货币投机商把矛头指向菲律宾货币。菲律宾中央银行为了维护本国货币比索,7月初把隔夜贷款利率从15%提高到32%,同时动用1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干预市场,但未见成效。菲律宾政府被迫于11日宣布,将相对固定的汇率机制改为“根据市场因素在更大范围内浮动”的机制,菲律宾比索当日因此实际贬值11.6%,24日创下1美元兑28.47比索的新低。今年5月间,马来西亚中央银行就在外汇市场抛售20亿美元来稳定本币汇价。7月14日马币汇价急剧下挫,7月18日更创下1美元兑2.645林吉特的3年来最低点,7月24日再跌至2.85林吉特。继泰铢、比索和林吉特贬值后,印尼盾也受到冲击。7月初,印尼政府就把本国货币汇率波动范围从8%扩大至12%。7月18日,印尼盾汇价跌至1美元兑2515印尼盾。7月21日印尼盾汇价再下跌7%,为五年来最大的当日跌幅。7月25日,又创下1美元兑2617.5印尼盾的新低。此外,在东南亚四国货币贬值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影响下,新加坡货币也难独善其身。7月18日新元汇价跌至31个月来的低位1美元兑1.4645新元后,7月24日又跌至1.4785新元的新低。

面对东南亚外汇市场剧烈震荡而引发的货币危机,东南亚五国政府均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最高领导人纷纷发表讲话,官方采取紧急对应措施。近期的措施主要有:(1)稳定本国货币汇率。各国以提高利率和动用外汇储备,来遏制外汇市场的投机活动;政府相继调整汇率政策,泰国放弃固定汇率制而实行浮动汇率制,菲律宾和印尼扩大了本国货币汇率浮动范围;寻求国外的联合干预和金融援助,泰国曾与新加坡采取联合干预行动来稳定泰铢汇率,并已改变不愿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金融援助的立场。菲律宾则从该组织获得了额外贷款。(2)整顿金融体系和不良贷款。泰国新财长上台后,首先暂停了16家证券公司的业务。马来西亚政府规定,银行金融机构对房地产业的贷款不得超过其贷款总额的20%,对纯粹用以购买股票和单位信托所提供的贷款不得超过贷款总额的15%。并加大对金融衍生工具的控制,强化对股市违规行为的监管。菲律宾央行也规定银行给房地产业的贷款限制在20%以内。印尼则规定银行金融机构今后给房地产业的贷款增长率不许超过其他行业。(3)抑制房地产业的过热发展。一些国家政府除限定银行对该行业的贷款额度外,还出台了一系列整顿和消化房地产业过剩供应量的措施。

分析家普通认为,东南亚外汇市场动荡局面可能会持续一个时期。虽然这次东南亚货币危机的程度较1994年底的墨西哥金融风暴要小,但它对该区域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

二、东南亚货币危机爆发的原因

多年来,东南亚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各国币值比较稳定,为何近期这些国家的外汇市场突然发生剧烈震荡而引发货币危机呢?尽管东南亚国家官方将这次货币危机归因于外来因素的冲击,但究其主要原因并非仅仅是个别国际货币投机商的活动所致,而是这些国家步入经济转型期的结构性矛盾激化和政府政策失误的结果。

第一,泰国经济危机和泰铢汇率实行浮动是东南亚货币危机的导火索。

去年,泰国经济出现衰退,出口贸易全面滑坡。由于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失误,导致外债高筑,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赤字激增。1996年,泰国经常项目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等同于当年墨西哥爆发金融风暴时的比值。国内房地产业盲目发展,引起供大于求,造成银行呆账剧增。去年泰国银行呆账总额达155亿美元,今年预计超过200亿美元,这些呆账有一半以上来自于房地产业。泰国经济形势的日趋恶化,加上政局动荡,动摇了外国投机者的信心。去年,泰国的股市急剧下挫,跌幅达36.2%。从今年初开始,外国投资者纷纷抛售美元,货币投机者乘机混水摸鱼,泰国外汇市场急剧动荡,从而危及与其经济密切关联的其他东南亚国家。

第二,东南亚经济的结构性矛盾激化和金融风险增大是这些国家币值不稳的深层原因。

由于近年东南亚经济迅速起飞,许多国家经济逐渐步入转型期,结构性问题日显突出。同时,一些国家货币政策失当,实施金融自由化的进程过快,导致金融风险大增。近年来,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同样存在房地产业发展和供过于求的严重问题,这些国家的银行向房地产业的贷款都占贷款总额的20—30%,许多银行面临严重的呆账问题。更为严重的是,在外资大量涌入和国内投资增长的带动下,各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出现巨额赤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的经常项目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分别达13%、5.5%和4%。去年以来,东南亚国家经济增长普遍放缓,出口贸易急剧减少。在这些国家货币汇率主要与美元挂钩下,近期美元汇价强劲,又使它们与美元的实际汇率不断攀升,这样这些国家货币汇率就面临下调的强大压力。因此,在泰铢贬值之后势必引发这些国家货币汇率的急剧下挫。

第三,一些国家的汇率政策失当和外汇储备不足也使货币投机商有机可乘和政府入市干预失效。

80年代中期以来,东南亚货币相继与美元或以美元为主的一揽子货币挂钩。由于美元汇价在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大约10年内持续下跌,这些国家货币汇价保持相对弱势,无论在吸引外资和提高出口竞争力都极为有利,使经济高速发展。但近年美元汇价强劲,东南亚国家并未相应调整其汇率政策,而让其汇价随美元的强势而上升,使得这些国家的出口竞争力下降,外资流入减少,国内经济陷入困境。加上这些国家大多实行固定汇率制,汇率机制缺乏弹性,致使货币投机商有机可乘。另一方面,除新加坡外,东南亚国家的外汇储备量又普遍不多,泰国外汇储备额为123亿美元(1996年4月),菲律宾约100亿美元(1996年6月),印尼为199亿美元(1996年3月),马来西亚为284亿美元(1996年6月)。在关键时刻,政府拿不出足够的外汇储备同投机商较量,达不到预期的干预效果。

三、东南亚国家货币危机的启示

尽管东南亚国家货币危机对我国人民币不会产生直接的冲击,但它为我国经济发展和金融开放提供了深刻的经验与教训。

首先,我国对资本市场开放进程应比以往更为谨慎。

从墨西哥金融风暴,到东南亚货币危机,将促使新兴国家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的进程更趋谨慎。目前,我国人民币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从长远看,我国将逐步放松外汇管制,并最终实现包括资木项目下的人民币自由兑换,但这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只有当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稳定和适应国际变化之时,中央银行管理能力成熟之际,才有条件实施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完全自由兑换。

其次,进一步加强金融风险的管理与防范。

东南亚货币危机的深层原因,来自本国金融体制的不成熟和不健全。我国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中,金融体制的市场化转变和与国际金融市场的接轨,不可避免地产生金融风险。特别是在体制转变过程中的体制不健全和不完善,使我国金融市场潜在风险更易暴露。当前,金融风险的管理与防危主要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方而,要加快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步伐,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明确各金融行业的发展方向和业务范围,建立健全金融法规;另一方面,要尽快建立经常性的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和防危措施。

最后,注重利用外资的方式。

由于全球金融一体化,国际私人资本流动的规模日益扩大。过去10年流入发展中国家的私人资本剧增,且以银行贷款方式的比重减小,以直接投资,尤其是以证券投资方式的比重大增。例如,在流入亚洲地区的国际资本中,证券投资所占的比重已由80年代初的2%升至目前的23%。因证券投资具有较大的流动性,由此也带来极大的不稳定性。目前,我国利用外资仍应以直接的长期资本流入形式为主,限制国外投资者在境内从事证券、房地产等短期投资活动,防止以套汇、套利为目的的短期国际游资的流入。

标签:;  ;  ;  ;  ;  ;  ;  ;  ;  

东南亚国家金融风暴及其成因分析_货币危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