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新化县中医医院 湖南娄底 417600
【摘 要】目的:分析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主要诱因及相应的解决措施。方法:在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妇产科患者中选取10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分析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并探讨其相应的处理方法。结果:10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因子宫收缩乏力导致出血的占64.0%,因生殖道裂伤造成出血问题的占12.0%,因胎盘因素诱发出血的占11%,因凝血功能障碍引发出血的占10.0%,因全身因素导致出血的占3.0%。结论:子宫收缩乏力、生殖道裂伤、胎盘因素以及凝血功能障碍、全身因素均属于诱发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重要因素,临床上必须要深入分析失血性休克原因,给予针对性的处理,提高其临床疗效。
【关键词】妇产科;失血性休克;原因;处理措施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main causes of hemorrhagic shock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an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Methods:1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emorrhagic shock were selected from February 2014 to February 2015 in our hospital. The main causes of hemorrhagic shock were analyzed. Results:100 cases of hemorrhagic shock patients,hemorrhage caused by uterine inertia accounted for 64%,accounting for 12% of the problems caused by bleeding due to genital tract laceration due to hemorrhage induced by placental factors accounted for 11%,due to coagulation dysfunction caused bleeding accounted for 10%,due to systemic factors leading to bleeding accounted for 3%. Conclusion:the important factors of uterine atony,genital tract laceration,placental factors and blood coagulation dysfunction,systemic factors are induced by hemorrhagic shock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clinic,must be in-depth analysis of hemorrhagic shock,given targeted treatment,impro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hemorrhagic shock;cause;treatment measure
失血性休克一般是由于失血量过大,造成机体代谢出现异常,给患者临床治疗带来不利影响。患者短时间内大量失血可迅速发生失血性休克,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寒战、打哈欠、懒言或表情淡漠、呼吸急促甚至烦躁不安,血压下降,脉搏细数并很快进入昏迷状态,情况严重的可能会诱发死亡[1]。妇产科患者很容易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失血性休克,为促进妇产科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妇产科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上必须要深入分析失血性休克相关影响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在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妇产科患者中选取10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00例患者中年龄最小的有24岁,年龄最大的有36岁,平均年龄26.5±3.2岁。45例患者属于产前出血,6例患者属于异位妊娠,48例属于产后出血,其余1例数流产导致出血。
1.2原因分析
本次研究针对100例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开展深入的原因分析,研究发现,导致失血性休克的最主要因素是子宫收缩乏力,占总人数的64.0%。生殖道裂伤,占12.0%,胎盘因素占11.0%,凝血功能障碍占10.0%,全身因素占3.0%。上述影响因素中,子宫肌肉水肿以及子宫畸形等是子宫局部因素的常见类型,而全身因素则主要指的是患者精神因素和并发慢性疾病等,胎盘因素指的是胎盘粘连或者胎盘植入等。生殖道裂伤通常位于阴道位置或者子宫下段位置等。
1.3解决措施
为实现对患者出血问题的有效控制,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必须要针对原因止血,纠正失血性休克,控制感染。
1.3.1护理人员应引导患者取平卧位,注意对患者的保暖,同时给予科学给氧,配合局部缝合、结扎血管等一系列规范化的止血措施,实现有效止血。产后子宫收缩乏力所致大出血,可以通过使用宫缩剂、按摩子宫、宫腔内填塞纱布或者结扎血管等方法达到止血的目的;胎盘因素导致的大出血要及时将胎盘取出,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必要时做好刮宫准备;软产道损伤造成的大出血,应按解剖层次逐层缝合裂伤处直至彻底止血;凝血功能障碍所致出血首先应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出血,尽快输全血,补充血小板、纤维蛋白原、或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因子,若并发DIC应按DIC处理。在治疗过程中必须要科学选用止血药物,防止药物使用不合理导致患者病情出现恶化。
1.3.2通过血容量补充的方法,针对患者开展止血处理的同时,科学建立输液通路,及时给予动脉穿刺治疗以及外周静脉穿刺治疗等,确保其顺利补充血容量,同时保证其具备充足的携氧能力[2]。护理人员应认真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及临床生命体征变化,针对患者药物使用剂量进行严格控制,同时给予科学的循环血量补充,并且及时补充其细胞液。若发现患者出现尿量过少的现象,应通过利尿剂进行有效治疗,或者借助导尿管缓解这一问题。若患者表现为重度休克,或者出现心肌缺血问题,可通过西地兰等药物实施科学治疗。结束血容量补充工作后,若患者仍表现出不良反应,应及时给予血管扩张药物治疗,缓解患者不良反应[3]。
1.3.3护理人员必须要加强对患者的抗感染治疗,防止感染。另外,给予患者优质心理护理,究其原因,失血性休克患者大部分存在焦虑以及恐惧等不良情绪,影响治疗效果,此时,必须要主动给予患者关爱与关心,为其提供安静的环境,严密观察并详细记录病人的意识状态、皮肤颜色、血压、脉搏、呼吸及尿量;观察子宫收缩情况,有无压痛,恶露量、色、气味,观察会阴伤口情况,严格会阴护理,按医嘱给予抗生素防治感染。向其介绍失血性休克的主要诱发因素,使其了解主要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等,掌握相关注意事项,避免其因不了解情况而感到无助、恐惧、不安,促进患者护理、治疗配合度提高,加速患者康复。
2.结果
10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因子宫收缩乏力导致出血的占64.0%,因生殖道裂伤造成出血问题的占12.0%,因胎盘因素诱发出血的占11%,因凝血功能障碍引发出血的占10.0%,因全身因素导致出血的占3.0%。患者失血性休克及相关关系如表1所示。
3.讨论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诱发因素复杂,患者若出现失血性休克,很容易导致其心率异常,造成其静脉压出现下降等,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死亡。因此,必须要针对失血性休克的主要诱发因素进行深入分析,针对不同原因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及时、有效进行止血,推进妇产科治疗的顺利开展。本次研究发现,10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中,因子宫收缩乏力导致出血的占64.0%,因生殖道裂伤造成出血问题的占12.0%,因胎盘因素诱发出血的占11%,因凝血功能障碍引发出血的占10.0%,因全身因素导致出血的占3.0%。该研究结果与郭海燕相关研究数据基本相符[4]。由此可见,子宫收缩乏力是导致失血性休克的最主要因素。针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开展治疗时,不但要及时给予止血,而且要及时对患者血容量进行补充,避免其气道堵塞,防止其心功能出现异常。为确保患者气道处于通畅状态,就一定要科学进行给氧治疗以及通气治疗,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应给予气道插管,辅助其呼吸。失血性休克治疗中,血容量补充属于重中之重,再此过程中不但要及时给予输血,而且要选择合适的晶体液以及胶体液进行有效补充,确保其液体分离需求得到充分满足。此外,要针对患者不良反应进行有效治疗,通过利尿剂促进患者排尿,使用血管扩张剂药物等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缓解其不良反应[5]。
总而言之,妇产科失血性休克诱发因素复杂,子宫收缩乏力、生殖道裂伤、胎盘因素以及凝血功能障碍、全身因素均属于诱发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重要因素,要想有效控制失血性休克症状,一定要深入分析失血性休克原因,给予针对性的处理,提高其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蒋红梅.妇产科失血性休克因素及临床处理措施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4,02:355-356.
[2]车卫红.妇产科失血性休克因素及临床处理措施分析[J].医疗装备,2015,08:86-87.
[3]张晓军.妇产科失血性休克因素以及临床处理措施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02:78-79.
[4]郭海燕.研究分析妇产科失血性休克因素及临床处理措施[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0:1849.
[5]赵丽岩.妇产科失血性休克因素及临床处理措施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2:140-141.
论文作者:陈玲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6
标签:患者论文; 性休克论文; 因素论文; 妇产科论文; 胎盘论文; 子宫论文; 乏力论文; 《航空军医》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