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症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特点分析论文_刘美鑫

刘美鑫

(大庆龙南医院;黑龙江大庆163000)

摘要:目的: 分析支气管扩张症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我院2017年3 月至2018年9月接诊住院的支气管扩张症患者100例,分为支气管扩张症不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对照组(n=50) ,支气管扩张症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研究组(n=50) ,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特点。结果: 吸烟患者的吸烟指数,研究组高于对照组( P= 0. 03) 。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肺心病患者的病程更长( P=0. 04) ,呼吸困难的程度( mMRC评分) 更高( P=0. 02) 。结论:支气管扩张症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较不合并患者的病程长,临床指标偏重,需要临床医生早期预警及筛查。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症;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特点

支气管扩张症是呼吸内科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咳大量浓痰,伴有肺组织破坏,持续慢性炎症会导致其病情持续恶化,肺功能下降,机体长期缺氧,血液粘稠度增加,肺循环阻力增加,血管内皮损坏,最终导致肺动脉高压,形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一旦支气管扩张患者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原有病情将进一步加重,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病死率也将明显升高。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肺心病) 是肺、胸廓或肺血管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进而出现右心肥厚、扩大,甚至右心衰竭。支气管扩张症反复急性加重,病程可进展为肺心病。国内关于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肺心病与单纯支气管扩张症患者临床特点的文献报道较少。本文旨在回顾性分析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肺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3 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支气管扩张患者,根据是否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分为合并肺心病的研究组和不合并肺心病的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胸部CT,符合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诊断。研究组( n = 50例) 和对照组( n =50例) ,研究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 41-80岁,平均( 63.75±7.06) 岁; 病程: 13.2-35.7年,平均( 24.66±5.18)年; 对照组: 29例男性,21例女性,年龄: 44-85岁,平均( 63.21±6.84) 岁; 病程: 13.4-39.6年,平均( 22.51±7.49) 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组成等基线资料对比,有可比性,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0. 05) 。

1.2 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临床症状、肺部CT 等辅助检查结果均与支气管扩张症诊断标准相符; 经心脏彩超检查有肺动脉高压征,有右心室增大或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除外结缔组织疾病、慢性血管栓塞及其他原因导致的肺动脉高压; ②无心脏疾病,肝、肾等重要脏器基本功能正常; ③对大环内酯类、乙酰半胱氨酸等药物均无过敏现象; ④女性均处于非妊娠或哺乳期; ⑤均能按医嘱服药,知情同意且无退出。

1.3 方法

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既往史( 糖尿病、结核病) 、吸烟史、吸烟指数、呼吸困难评分( mMRC评分表) 、急性加重期有无咯血。①超声心动图检查: 记录患者右心室前后径、右心室流出道、肺主动脉干内径、肺动脉、最大流速、LVEF。如有三尖瓣反流,记录超声估测的肺动脉收缩压。②实验室检查资料及急性加重期病原学:记录患者入院时动脉血气分析、hsCRP及心房利钠肽( BNP) 的结果。记录入院后痰液培养( 细菌+真菌) 、呼吸道病毒血清IgM 抗体检测结果。③胸部高分辨CT: 所有入选患者均行胸部高分辨CT 检查,评价支气管扩张症累及肺叶数量及病变类型。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资料采用中位数( M)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 非正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入组的100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合并肺心病的50例,其中肺心病稳定期( 代偿期) 32例( 64%) ,急性加重期( 失代偿期) 18例。不合并肺心病50例。两组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BMI、合并糖尿病、有结核病史的比例吸烟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吸烟患者的吸烟指数,研究组高于对照组( P = 0. 03) 。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肺心病患者的病程更长( P = 0. 02) ,呼吸困难的程度( mMRC评分) 更高( P = 0. 02) ,见表1。

2.2 两组胸部CT 的比较

两组患者支气管扩张症累及的肺叶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累及单、双侧肺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具体到各分布的肺叶,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肺心病组累及左下肺和右下肺的偏多( P= 0. 02,P = 0. 04) ,其余各肺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支气管扩张症类型以囊状及囊柱状为主,累及肺叶平均为2 个,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

3 讨论

支气管扩张是由长期的慢性气道炎症导致支气管壁不可逆扩张变形,其临床表现为反复感染,咳嗽、大量脓痰、呼吸困难,肺功能逐渐下降,呼吸衰竭,最终可并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一旦合并肺心病,患者原有症状明显加重,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死亡率明显上升。感染和引流不畅是导致支气管扩张的两个潜在因素,扩张的支气管是良好的细菌贮存器和培养皿,导致细菌反复感染,反复应用抗生素,常导致机会致病菌的出现,其中最易合并绿脓杆菌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具有高度的耐药性,难以清除。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主要是由于肺部发生其他病变导致,在临床内科属于常见的一种疾病,多发生于老年人群,受老年病患自身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治疗方面的难度更大。因此,需要对此疾病患者的临床各种特征进行仔细分析与掌握,便于后期进行更加科学且合理的治疗。

参考文献:

[1]孙茜,朱光发.血清糖类抗原125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意义[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9,38(03):244-246+262.

[2]徐春芝.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20):3796-3798.

[3]崔小花,李国英,郭冬霞,陈洁贤.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科学,2018,8(18):109-112.

[4]孙印,徐亚杰,韦海燕,景卫革,唐桂华,何士杰.探讨BNP、TNI、D-Dimer及心脏彩超在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病情评估中的临床价值[J].临床肺科杂志,2018,23(09):1645-1648.

[5]王莹,吴利娜.全面护理干预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8,23(02):239-242.

论文作者:刘美鑫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4月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

标签:;  ;  ;  ;  ;  ;  ;  ;  

支气管扩张症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特点分析论文_刘美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