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医院
摘要:目的 探究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患者,对实验组患者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负压吸引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主要是通过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常规抗生素、鼻用糖皮质激素,口服激素治疗。随访3个月至半年,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减低,且并发症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数值存在显著差异性,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结论 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负压吸引对分泌性中耳炎效果显著,可有效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有效缓解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症状,显效速度快,可有效促进患者痊愈,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耳内镜;鼓膜穿刺;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之一,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疾病。在儿童中多见,在上呼吸道感染后以耳闷胀感和听力减退为主要症状,由于耳痛不明显,儿童主诉不清,常常延误诊断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可造成儿童听力损失,影响语言发育;对于成人单侧病变者,应尽早明确病因,排除鼻咽部占位性病变;若是不能采用必要的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病情严重将直接导致患者出现永久性听力损失甚至语言能力不足的症状出现。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病程5天至6个月,临床表现为耳闷,耳堵塞感,有时伴有耳鸣和听力下降,摇头时有听力耳闷的变化。电耳镜检查可见鼓膜内陷,鼓室有明显积液,或有液平或气泡,鼓膜活动度降低;纯音测听提示传导性耳聋,气-骨导差20-30dB,声阻抗B型或C型曲线,并排除鼻咽部占位性病变。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患者。在实验组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8例,其中年龄最小的患者为6岁,年龄最大的患者为59岁,所有患者的年龄均值为(28.1±6.2)岁。在对照组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7例,其中年龄最小的患者为8岁,年龄最大的患者为62岁,所有患者的年龄均值为(29.0±6.4)岁,经比较,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性,可以用以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常规使用抗生素,鼻用糖皮质激素(辅舒良、内舒拿、雷若考特其中之一)按体重口服醋酸泼尼松片,成人常规30mg晨服;实验组患者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穿刺联合鼓室注射地塞米松+负压吸引方式进行治疗,患者取坐位,常规消毒耳甲腔、外耳道,1%丁卡因表面麻醉外耳道及鼓膜,在内镜下用5号球后针头在鼓膜前下象限刺入鼓室,抽吸积液,更换注射器,向中耳腔注射2-5ML地塞米松,嘱患者捏鼻鼓气,对患者中耳腔的积液情况进行观察,并采用耳鼻喉科综合治疗台微型一次性吸引管头对准穿刺点负压吸引,对患者鼓室内的积液彻底吸出。术后一周禁止向患耳滴药,避免进水。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定
1.3.1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鼓膜愈合好,鼓室积液消失,纯音气导听阈恢复,声导抗图为A型;有效:耳闷塞感、听力下降症状明显减轻,自觉听力提高,鼓膜接近正常,纯音测听气导听阈提高15-20dB,声导抗图为A型或B型;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鼓室内积液复发,纯音测听气导听阈无改善,声导抗图为B型或C型。治愈加有效为总有效。
1.3.2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对鼓膜愈合情况、鼓室积液、纯音测听气导听阈及声导抗图进行观察、随访。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统计学处理软件对所收集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值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卡方值进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P值进行比较,若是P<0.05,则证明统计学意义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如下: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根据上表数据可知,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值存在显著差异性,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咽鼓管功能障碍是本病的基本病因,任何原因造成的咽鼓管完全或部分阻塞,使中耳负压,均可引起分泌性中耳炎,主要症状是耳闷、耳堵塞感、耳鸣、听力减退,检查见鼓膜内陷,有液平或气泡,鼓室积液。在鼓室负压状态下,中耳粘膜肿胀,血管通透性增加,鼓室积液,若负压持续,则中耳粘膜病变进一步加剧,由浆液变为粘液,治疗目的是去除鼓室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对分泌性中耳炎进行有效的治疗,对防止耳聋有重要意义。目前治疗主要是常规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包括鼓膜穿刺,鼓膜切开,鼓膜置管。药物治疗疗效不确切,住院时间长,鼓室积液吸收缓慢;鼓膜切开或置管,操作复杂,治疗费用高,术后并发症多,患者不易接受。故鼓膜穿刺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常规有效方法,常规的穿刺在肉眼直视下进行,因外耳道狭窄细长,视野受限,进针不易掌握,可造成外耳道及中耳损伤。耳内镜的使用,视野宽广清晰,操作准确,避免了不必要的损伤。穿刺后注入地塞米松注射液具有抗炎、抗过敏、抗自身免疫性疾病作用,可减轻中耳及咽鼓管炎症,促进中耳通气引流,同时可稀释粘稠积液,更易吸出。负压吸引能更有效的清除鼓室积液,同时嘱患者捏鼻鼓气,使积液从穿刺点流出,便于吸引。实验组患者均在耳内镜下进行鼓膜穿刺,无并发症发生。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几点:1、明确有中耳积液,排除鼻咽部疾病,如儿童腺样体肥大,成人鼻咽部占位等。2、穿刺治疗向鼓室内注射药物,应对药物加温,接近人体体温,以防低温液体刺激内耳,引起眩晕。3、穿刺部位应以鼓膜前下象限为宜,防止损伤听骨链和内耳结构。相对于药物治疗,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技术能够尽快的起到治疗效果,且不会给患者造成不良反应,患者康复后病情反复几率较小,治疗效果显著[4]。
研究表明,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6.88%显著高于对照组71.88%,且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数值存在显著差异性,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可见,采用耳内镜下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负压吸引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安全性和可靠性都极高,有利于提升治疗效率,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耳内镜下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鼓室注射+负压吸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显著,操作简单,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在医学临床领域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刘丹,吴曙辉,万浪,等. 腺样体切除联合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或鼓膜穿刺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比较[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6,15(1):61-63.
[2]任丽华. 鼻内镜下单纯腺样体切除术与腺样体切除加鼓膜置管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伴腺样体肥大疗效比较[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12):1318-1320.
[3]盛迎涛,孟繁杰,王平. 激素内镜下咽鼓管注入和鼓膜穿刺注入对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近期疗效、气导听阈及复发率的影响[J].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5):799-801.
[4]朱珠,郑国玺,李琦,等. 鼓膜置管或鼓膜穿刺对腺样体切除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影响[J]. 重庆医学,2017,46(15):2041-2044.
论文作者:丁天地,黄建权,王桂英,李琴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9
标签:鼓膜论文; 患者论文; 鼓室论文; 中耳炎论文; 中耳论文; 实验组论文; 积液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