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视域下国家资助政策实施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以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为例论文

精准扶贫视域下国家资助政策实施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以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为例

麦智杰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520)

摘 要: 广东省教育厅开展“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下乡行”活动并对宣传地区进行国家资助与助学贷款政策的认知度和实施状况的调研。以梅州市大埔县的群众为调研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发放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再通过分层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调查方法,收集并整理调查问卷的信息和访谈记录,对现行的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在政策宣传、群众认知度、政策落实情况以及政策实施效果4个维度进行深入调研,并通过分析调研数据,总结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在宣传、落实、实施效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政策实施的主要因素,因地制宜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 国家资助政策;精准扶贫;助学贷款

民族之强盛系于教育。近年来,在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方略的大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为确保教育公平,有效减少经济困难学生的负担,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工作,不断提高贫困生生活补助标准,以“国家资助伴你成长,助学贷款助力成才”为中心,体现了对贫困学生的关怀。国家资助与助学贷款工作自开展至今,虽然有各种政策进行精准扶贫,涵盖学前教育至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各阶段,从制度上保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但是由于群众对政策的了解不够深入,导致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上不起学的情况屡见不鲜。因此,很有必要深入了解贫困区(县)的助学宣传途径、效果等实际情况。

(二)带来的挑战。一是随着发达国家政策转向外溢效应日益显现,世界经济中期下行风险逐渐积聚,将在贸易需求、资本流向等方面,对我国经济增长、汇率走势、资产价格、市场流动性等产生消极影响,加大经济金融面临负面冲击的风险。二是随着全球经济增长趋势走缓,美元升值和跨境资本流入增多,美国贸易逆差将持续增长,对华贸易赤字的焦虑感可能会进一步上升,中美贸易摩擦可能更加频繁或趋向长期化。三是部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遭受金融动荡或地缘危机冲击,出现政局不稳或政权更迭等重大事变的风险增加,可能会使我国既有经济合作协议停滞或受损,并危及海外资产和人员安全。

同类型的调研报告反映出国家资助与助学贷款政策在实施上存在许多问题。其一,国家资助与助学贷款政策的宣传力度与精准度过低,部分学生和家长不清楚相关的国家资助及助学贷款政策,宣传方式和宣传渠道较为单一,传统的宣传方式起到的作用不大。其二,国家资助与助学贷款政策对部分受助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未达到预期效果,资助政策所能提供的资金资助在一定程度上只能解决贫困生在学习上的问题,而生活上的帮助则是取之有竭,直接导致贫困生产生辍学打工的念头,政策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其三,部分乡镇对资助政策缺乏了解,导致当地贫困家庭对资助体系的认知度较低,学校对政策的认知与落实也是影响政策实施的重要因素。围绕上述问题,笔者带领调研团队,对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辖区内各乡镇开展国家资助与助学贷款政策的调研。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调研对象

此次调研选取了梅州市大埔县湖寮镇、三河镇、大麻镇、银江镇辖区内的村民、干部作为调研对象,并对村委干部、辖区内的学校教师进行访谈,收集一手数据。在本次调查中共发放问卷315份,回收有效问卷28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0.48%。

通过蓝墨云班课App推送考核试题等设置课程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任务要求,以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方式有目的开展学习。

1.2 调研方法

就家长而言,他们对资助政策略有听闻的占比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贫困家庭的家长对于了解国家相关资助政策是渴望的。从了解国家资助政策的途径调查得知,从村委会获悉国家资助政策的信息占比并不高。作为农村贫困家庭而言,村委会应是国家政策、资助信息的主要发布来源,但在家长的选择中并未体现出来。在实际工作中,村委会对申请资助的家庭只负责出具证明材料,没有主动开展资助政策的宣传,也没有摸底村内在读困难家庭的学生并主动提出帮助,导致一些困难家庭学生没有及时得到国家的资助。

1.3 调查结果的质量把控

调查实施前,从受访者基本情况、家庭经济状况、国家资助政策、国家助学贷款政策4个方面进行问卷和访谈提纲设计。调研活动开始前,对采访人员进行集中培训,解释和说明调研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确保问卷回收的质量,保障数据真实有效。

2 调研数据

2.1 受访者基本情况

既往研究认为,JME难以治愈,即使癫痫长时间内得到控制,绝大多数病人也需要终生服药。近年来有些长期随访研究提示,在一些JME患者中,并不需要终身服用抗癫痫药物,停药数年后仍可保持发作终止,预后良好,有望治愈[28-29]。JME预后与发作类型、确诊时间、用药情况、脑电图表现等诸多因素有关,早期正确诊断,特别是赶在GCTS出现之前给予及时合理治疗,预后会更好,因此,更多的临床医生加强对此病的认识和判断,非常有意义。

表1 学生受访者的基本情况

2.2.5 大学生违约成本低,还贷缺乏约束力,拖欠助学贷款现象严重 国家助学贷款是由商业银行开办、国家财政贴息,在没有任何担保和抵押的情况下,更多的是依靠借款学生自身承诺以及信用来维持并保证按期还款。但是,在助学贷款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不少大学生违约和逾期偿还国家助学贷款的情况。大部分学生认为,助学贷款是以个人信用为担保申请的银行贷款,必须按期足额还清,以维护个人信用,个人的征信记录在当今社会比较重要。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认识存在缺失与偏差,对个人征信不够重视,缺乏契约精神和诚信品质,对于国家助学贷款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表现为认为国家助学贷款是一种纯福利的政府资助,不需要偿还。还体现在部分学生认为不偿还助学贷款对个人影响不大和银行或学校难以对受助者个人追责,详见表7。

第一学段的孩子处于六七岁,认知以具体生动、直观形象的事物为主。微课以其自身特点让课堂教学模式更丰富,不但能给学生带来形象直观的感受,而且能针对识字教学的难点,创设恰当的情境,使学生产生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本次调研面向在读学生和学生家长共发放315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85份,具体分布如下:学生179份,家长106份。在学生受访者中,其户籍状况、获得资助情况以及学历状况见表1。从数据可以反映出,农村户籍的学生以在读大专和本科为主,但符合条件获取资助的学生并不多。此外,学生了解资助政策的途径也较为单一,一般以学校宣传为主,占47.4%;通过网络方式了解的占19.3%;其他途径包括电视、广播、广告宣传,朋友同学相传以及从村委会了解等。

表2 家长受访者的基本情况

2.2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2.1 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并非经济困难家庭解决学费及生活费的首选 在“筹集学费、生活费的主要方式”的调查中,大部分受访家长首先选择“向亲朋好友借钱”,其次才是“申请生源地贷款”和“申请助学贷款”。究其原因,农村信息相对封闭、思想保守,在心理上认为跟亲戚朋友借钱较为方便,一般通过当面洽谈就能解决,不需要烦琐的流程和开具各类证明。此外,申请国家资助的条件、方式以及申请的途径等问题尚未被家长完全了解,外加烦琐的流程与各类证明资料,让许多家长望而却步,放弃申请;也有可能因为部分家长文化程度不高,不理解申请国家资助的手续、流程,故放弃申请。

梅州市大埔县银江镇明德村是精准扶贫村,因地处偏僻,对政策的了解有一定障碍。多数家长通过向亲朋好友借款来解决子女的学费和生活费问题,而选择申请助学贷款的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在一些贫困地区并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中药制剂是与“证素”相对应“药素”的聚集体,体现共同“印迹模板”的特点,应是建立在结构与作用明确的有效成分群基础上可用于调配的、既体现固有疗效的一定成分群形式又体现在这种载体形式的调配制剂[32]。因此,中药制剂应是建立在“印迹模板”结构与作用明确的“药素”成分群基础上进行动态调配,既体现“药素”单位疗效的固有性,又体现“药素”动态的调配性。在完成上述系统研究后,将会建立以“药素”为单元,以“药素”的疗效、理化性质、提取与制剂性质、质量控制、体内代谢等迁移规律为核心,以“药素”为调配单元,拥有“药素”固定性与明确调配规律的测算性的完整中药制剂体系。

表3 对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的了解程度

就学生而言,并不清楚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的学生占比较大,结合“了解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的途径”交叉分析,学生主要通过学校宣传和网络了解国家资助政策(详见表4)。反映出高校在奖助贷宣传和落实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对在校生的政策宣传比较到位,学生向高校申请国家资助成为落实资助政策的主要途径。

表4 了解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的途径

此次调研采用实地调研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地走访村内经济困难家庭,对其生活环境和贫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进行考察,了解经济困难家庭的实际情况。通过向经济困难家庭家长和学生发放调查问卷,收集其基本情况和对国家资助与助学贷款政策的了解情况。联系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扶贫办、村委以及学校负责人进行访谈,询问落实教育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的情况、当地对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完成学业的支持方式等有关问题,为调研报告收集数据和素材。

2.2.2 资助体系普及度较低,群众对于资助体系认知度不高根据调查显示,在家长和学生“对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的了解程度”的结果中,有44.1%的学生和44.3%的家长表示对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了解一点点;表示“不清楚”的学生和家长分别占51.4%和30.2%;仅有4.5%的学生和25.5%的家长表示“知道”该项资助政策,详见表3。

总体来说,国家资助体系的认知度普遍较低,对于国家资助政策的宣传还不到位,致使经济困难家庭对政策了解不够深入,大部分困难家庭对资助政策的认知程度停留在表面,对政策的资助范围、申请方式以及所需要的证明材料等也是一知半解,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家资助政策所发挥的效力。

2.2.3 国家资助政策对缓解部分困难家庭的经济负担未达到预期效果 调查数据显示,有26.26%的学生受访者表示国家资助政策对学生完成学业“帮助很大,能够解决学费问题”,有37.99%的学生表示“帮助较大,基本解决学费问题”,有33.52%的受访者表示“有一定帮助,但仍有较大经济负担”,也有部分受访者表示“帮助不大,经济负担较为沉重”和“几乎没作用”,详见表5。

表5 资助政策对学业帮助程度(学生)

通过调研发现,学生出现贷款违约或逾期还贷的现象包含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调查问卷显示,学生主观上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存在认识偏差,错将国家助学贷款作为一种纯福利的政府资助政策,并产生了“借款可以不还”的错误观念;自身诚信缺失,导致学生认为欠了银行贷款对自身并无太大影响,银行和学校也无法追究个人法律责任。从毕业生离校后拖欠助学贷款的主要原因分析中可以看出,造成学生拖欠助学贷款还款的客观因素主要包括:根据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规定,学生在毕业后3年内还清贷款。对于刚步入社会工作的毕业生,经济上未能完全独立,家庭经济负担沉重,工作收入不高,缺乏还贷能力等都成为影响毕业生偿还助学贷款的因素。另外,由于缺乏操作指引和忘记还贷日期而导致逾期还贷也不可忽视(详见表8)。毕业生所在高校应尽到提醒和帮助责任,跟踪提醒和指导贷款学生按时、按流程偿还贷款,了解贷款学生毕业后的工作、生活情况,提供适当的帮助,协助毕业生顺利偿还助学贷款。

表6 资助政策对贫困生的资助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家长)

2.2.4 贫困认定没有固定标准,认定识别机制未充分完善 如何评定贫困学生,教育部、财政部和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颁布的《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简介》中有如下定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指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所能筹集到的资金难以支付其在校学习期间学习和生活基本费用的学生[1]。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着地区、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各地的收入水平差异很大,又因家庭情况调查表是由学生本人填写,在一定程度上难以保证其真实性。再加上资助的范围广泛,所需的条件单一,对象往往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故在评定贫困生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缺乏公正性的评定情况,导致一些学生刻意将自己贫穷化或者通过开具假证明来获取国家资助。因此,对贫困学生的资格评定是国家资助政策实施的关键一步,评定标准的细化和实施更是重中之重,现有的评定标准和认定机制较为模糊,缺乏合理性。

家长受访者中,经济困难家庭占比较大,家长筹集学费和生活费的主要方式以“向亲朋好友借钱”为主,选择“申请生源地贷款”次之,选择“社会资助”“勤工俭学”“社会高息贷款”等方式的较少,见表2。此外,对于家庭成员及劳动力的调查中,“家庭成员少于5人,劳动力少于2人”占比较多,占35.8%;“家庭成员少于5人,劳动力多于2人”的占比27.4%;“家庭成员多于5人,劳动力却少于2人”的占比19.8%;“家庭成员多于5人,劳动力多于2人”的占比17.0%,反映出家庭结构较为合理,部分家庭成员较多的,家庭负担较重,也是造成家庭经济困难的原因之一。

表7 学生认同的观点

对于经济相对困难家庭,学费和生活费是家庭经济的沉重负担,国家资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但因为上学期间的生活费问题没有得到一定解决,在整体上并未对家庭经济压力有所缓解。此外,生活费的负担使部分学生通过勤工俭学、校外兼职等形式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业质量,因此即使获得国家资助,接受高等教育对农村经济困难家庭的学生而言还是较为吃力的。家庭经济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接受高等教育,虽然助学贷款政策通过向国家借钱的方式让学生获得了上学读书的机会,但是农村经济困难家庭存在的各种问题也使政策的效果打了折扣,如家庭劳动力不足、收入方式单一、疾病、还贷能力等。总体而言,国家资助政策在解决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学业上有一定积极的作用,但目前资助政策仅解决学费问题,对于家庭劳动人口不足,收入单一的家庭而言,辍学打工显得比继续学业更为迫切。资助政策对贫困生的资助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家长)的调查结果见表6。

表8 拖欠助学贷款的主要原因

3 宣传落实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在实地调研中反映出的问题,围绕家长与学生对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的认知度及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的对策建议。

3.1 拓宽宣传渠道,扩大政策宣传的覆盖面

村委与高校应加大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拓宽资助政策的宣传渠道,结合移动互联网,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资助政策宣传,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国家资助和贷款政策,提高其对国家资助政策的认知度[2]。通过开展“资助政策下乡行”等活动,让受助学生现身说法,下乡宣传讲解国家资助政策,提高群众对政策的认知度、认同感。

3.2 简化申请手续,提高补助标准,完善资助体系

通过调研了解影响国家资助政策效果的因素,建议简化申请手续,一方面通过学校、村委等一站式办理资助申请,另一方面避免家长因手续烦琐或文化程度不高等不愿办理等情况。同时,对于精准扶贫家庭、特困生、低保户、五保户等家庭,除了学费上的资助外,还应适当增加生活上的补助或勤工俭学的机会和岗位,在一定程度上为困难学生上学提供最基本的保障,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另外,进一步完善“奖、学、勤、助、贷”等资助体制,有针对性地对经济困难学生提供适当的经济帮助,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大学的学习当中,为夯实专业知识基础、提升就业竞争力创造更多积极条件。

3.3 严格管理审查流程,制订全面准确的贫困生认定体系

首先,国家应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制订地区性、标准性、统一性的贫困生认定制度,为贫困生资格审查提供标准,让学生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和标准初步判断是否符合资助申请条件。其次,标准需要量化且具有可操作性,可结合大数据对评定指标做上下浮动,更准确地认定困难学生。在判定标准中,家庭经济情况为判定的首要一项,学业成绩与在校表现是次要,让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真正惠及贫困家庭。

上述估计参数的方法叫做最小二乘估计法,也就是教材里所说的最小平方法.计算这个最小值需要一点微积分的知识,具体地说,为了求二元函数的最小值,需要对该函数分别关于a和b求偏导,并令两个偏导数等于0就可以求出a与b了,这与一元函数求极值的道理是一样的.相信熟悉多元函数微积分的教师应该清楚,两个偏导数为0所确定的方程求解后得到的正是教材中的参数公式.

3.4 加强助学贷款学生的诚信教育,健全还贷监督机制并建立个人诚信档案

(1)高校在宣传资助政策的同时,应加强对受助学生的诚信教育,强调个人征信的重要性,充分调动政府、银行、高校三方,加强对贷款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形成三方齐抓共管的新格局,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培养自立自强意识。(2)通过建立更加完善的还贷监督管理机制和建立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增强学生的个人信用意识。诚信档案可包括:个人信息、学业情况、就业状况、信用状况的记录;同时也应有负面清单,包括恶意拖欠贷款的不良记录等。(3)完善法律法规,为政策实施提供法律保障,对恶意欠贷等行为通过合法手段追究其法律责任。

参考文献:

[1]黄丽玲.S市M民办高校学生资助管理研究[D].西宁:青海师范大学,2018.

[2]王威.国家资助政策宣传调研——以广东省云浮市为例[J].山西青年,2019(2):188.

中图分类号: G526.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246(2019)22-0138-04

标签:;  ;  ;  ;  

精准扶贫视域下国家资助政策实施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以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