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论文_黄翘云

大力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论文_黄翘云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0

【摘要】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中医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中医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依然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它既可以用来救死扶伤,也可以用来防病养生;既可以用来养老长寿,又可以用来美容健身;既可以用来健康旅游,又可以用来扶贫脱困;既可以用来授业解惑,又可以用来科学研究;既可以用来文化传播,又可以用来修身养性。复兴中医药学是实现中国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医薪火相传的传帮带,造福社会公众的健康。

【关键词】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提升;健康水平

中医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防治疾病的实践中创造的独具特色的医学科学,千百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笔者认为,作为新时代的中医人,弘扬中医文化,传承国药精粹,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促进我国中医药文化,中医药产业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使其更好的造福于民,是我们的神圣职责和义务。

一、发展中医药文化具有广阔前景和重大意义

(一)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发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中医认识生命,维护健康,防治疾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它融合了历代的人文科学成就,融合了儒道佛文化的精华,凝聚了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中医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不仅是有强烈的人文关怀,人文精神,人文品格,而且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用阴阳平衡等人文模式构建了自己的医学体系,注重调整心态平衡、循环平衡,改变人体内环境,用治本的方法提高自治和修复的能力。《黄帝内经》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调理阴阳,“以平为期”,充分体现了阴阳和谐、“天人合一”的理念。中医文化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受众面很广,贴近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如“春捂秋冻”,“冬吃萝卜夏吃姜”,“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等中医养生道理,老百姓都十分熟悉和喜爱。

(二)中医药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药姓“中”,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医药有明显、确切的疗效。明末清初,公元16世纪,西医才开始传入中国。早期影响不大,直到19世纪初,影响才日益扩大。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生命得以繁衍,身体得以健康,主要靠的是中医中药的庇佑。现在,中医药不仅受到中国人的热爱和信奉,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众也选择、使用、学习中医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医药在全球已获得67个国家的认可,已转播至183个国家地区,在多个领域有不同程度的应用,从业人员近百万,中医医疗机构已达10万多家。中医药文化逐步被他们所认同,中医药作为合法的医疗保健手段被纳入医疗保健体系。

(三)中医药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已超过8836美元。人们在关注财富的同时,更希望提高生活质量,更为关注自身的健康和长寿。“花钱买健康”已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中医药大都是以自然态生物等为原料,污染少,副作用小,费用相对低廉。在防治疾病养生保健方面,能用较低的投入获得较好的效益。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老百姓对中医药的需求越来越大。中医药作为健康友好型产业的代表,顺应了时代需求,正迎来战略机遇期,具有广阔的市场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中医药文化这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需要我们去深入挖掘和弘扬,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二、发展中医药事业是当代中国凝聚全民族的最大梦想

有人说中医已经落后于时代,跟不上现代社会的脚步。我认为,这是非常错误的说法。中医从一开始就是以人为核心,以自然为基础而建立的一门学科,只要人不变,自然还在,那么中医就不会过时。中医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依然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它既可以用来救死扶伤,也可以用来防病养生;既可以用来养老长寿,又可以用来美容健身;既可以用来健康旅游,又可以用来扶贫脱困;既可以用来授业解惑,又可以用来科学研究;既可以用来文化传播,又可以用来修身养性。总而言之,中医文化不是不适应社会,而是传承的方式太少。那些深藏于楼阁,浩如烟海和古代医学著作,如果没有人去翻译讲解,会有人去关注吗?显然不会。还有那些隐藏于各个地区的古偏方,古医术,如果无人传承下去,会被广大世人所知吗?更不会。所以,中医文化需要传承。建国以来,数位领导人均对中医作出了极高的评价,并亲自指示中医传承重要工作:

1954年,毛泽东在“西医学习中医”的号召作出重要批示:“中药应当很好的保护与发展,我国的中药有几千年历史,是祖国极宝贵的财产,如果任其衰落下去,将是我们的罪过。”同年,毛泽东又指示:“即时成立中医研究院。”于是,在全国范围内调集名医,于1955年12月底成立了中国中医研究院,毛泽东还接见了第一任院长鲁之俊。

1978年,邓小平说:“中医是我们的国宝,但是有后继无人的危险,我看这一项可以增加100万人就业,要后继有人嘛!应该允许老中医带自己的子女传授技术”。

2010年6月20日,习近平在澳大利亚出席南京中医药大学与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合办的“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上讲“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中医孔子学院把传统和现代医药科学同汉语教学相融合,必将为澳大利亚民众开启一扇了解中国文化新的窗口,为加强两国人民心灵沟通,增进传统友好搭起一座新的桥梁。”

2016年2月3日,习近平到江西考察江中药谷制造基地时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是5000多年文明的结晶,在全国健康中应该更好发挥作用”。

由此,中华文明开启于上古炎黄,世世代代继承发扬,天人合一的宇宙观,阴阳平衡的体现、统一变易的世界观、义利相济的人生观、仁者爱人的处世观、贵中尚和的价值观等六大核心理念,持续传承至今已越五千年,独具特色,生生不息。这就说明复兴中医药学是实现中国梦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实现中国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为什么复兴中医学在实现中国梦中有着这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呢?

第一,中华医药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做斗争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在国内外医药史上历史最长,经验最丰,贡献独特。它来自人民,服务人民,简便易行,经济实惠,受到广大基层群众的热爱和欢迎。早在远古时代,炎帝神农就是中华民族和农耕文明的始祖,也是中医药的始祖。他尝百草,疗民疾,为发明中医药,解除民众疾苦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此后历朝历代的中医药人员,绝大多数居住于人民之中,为民健身强体,防病治病。他们从人民的需求出发,在与大自然的斗争实践中总结经验,发现了某些植物、动物和矿物,有利于人民健康,能减轻或消除认定某些病症;在烘火取暖的基础上,发现用兽皮树皮包上烧热的石块或沙土作局部取暖,可消除某些病痛,产生了热熨法、火罐法、刮痧疗法、针刺疗法等治疗疾病的方法;出现了扁鹊、张仲景、华佗、李时珍、孙思邈等响当当的药圣,医圣。据考古发现,甲骨文中已对一些疾病与治疗方法有过记载。8000年以前跨湖桥先民已经掌握原始针灸技术,大汶口文化遗址显示5000-5200年以前曾经实施过成功开颅术。

第二,历朝历代的中医药学优秀人才,在总结概括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升华认识,推出了一系列中医药学经典著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些经典医药著作,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含着丰富的哲学、心理学、植物学、生态学、环境学、化学、物理学知识,以及把脉、针灸、按摩、接骨等治病防病的方式和方法。它不仅受到了国内人民的爱戴和欢迎,还在国外得到广泛的流传,在日本、东南亚和欧美拉等国,享有盛誉。如唐代医家孙思邈(581-682)集毕生之力,总结经验,将其载入著作《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其中,《千金要方》30卷,和方论5300首,《千金翼方》30卷,载方2571首,对临床各科、针灸、食疗、预防、养生等均有论述,在营养缺乏性疾病防治方面,成就突出。我们应该倍加珍惜,继承和创新这一宝贵遗产,使其发扬光大。

第三,尤为重要的是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养生意识、平安智慧,是大多数民族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综合反映,是传统文化的精粹,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和血脉,也是我们共有道德精神家园、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发展中医药学,对于我们的深化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实现中国梦,都具有极为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化可以从物质、制度、行为、思想观念四个层次去把握。思想观念是文化的核心层次,价值观是核心中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任何一种现代文明,都必须从传统中吸取营养才能获得长足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根本的精神基因、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文化是我饿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医学的传承离不开长期大量的临床实践,中医学的传承直接影响着中医事业发展的未来。

中医师承,作为祖国医学传承最传统的形式,中医学师承教育主要包括父传子受、师授徒承两种模式。中医学的传承与发展也得益于几千年来的师徒传授,因其广泛而独具特色的特点,中医师承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始终占有主体地位。中医学讲究口传心授,其中蕴含着很多的隐性知识,而中医师承是传播、转移中医隐性知识的最佳模式。家传习医者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从小即耳濡目染、朝夕临诊、抄方学案,反复经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印证,通过世代相传的临证经验的积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中医世家。如,执政、执教40余年执着地追求“文化自信”的作者黄翘云,在总结出多例皮肤疑难病的治疗良方上,经潜心探究,创新研制了“一种纯中草药熬制治疗痤疮药膏”。对肺风粉刺、黄褐斑、 疤痕疙瘩、色素沉着,真菌等皮肤病问题有独特疗效,效果显著且愈合后不易复发,此阶段以临床实践为主要途径,在实践教学中,线面结合、有机整合,遵照(高教司函[2016]45号)精神,对有创业意识的学生,就此项目进行指导,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同年获得全国二等奖、省一等奖。已载入2016年湖北省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是当前民办高校实践教学成就的标杆。这是她在实践的基础上理论创新,形成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特色有效临证诊治经验和独特的技术手法,是中医薪火相传的传帮带。

习近平总书记说:“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没有止境;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发展好,利用好要求切实做好创新发展,使其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但目前有些方面尚显不足,比如,对中医药原创思维弱化不够重视,学术研究多集中在以还原论的观念、方法和技术对传统中医药的有关内容进行验证、诠释、寻找中医药诊疗疾病的物质基础等,缺少与中医药学术特色相对应的传统科研思维研究。

对比,每一位中医药科研工作者站在中华民族强起来的新时代,都应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科研新思路。要做到“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三、复兴中医药要采取问题倒逼机制

让传统中医更“接”地气,造福社会公众的健康。中医研究的对象是人的生命运动、变化之道,重点是研究人的健康、研究“人在与其生存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的健康和疾病互相转化的规律”。可以说是健康,是健康之道。它涵盖养生之道(上工治未病),保健之道(中工治将病),治病之道(下工治已病),其哲学思想来源是中国原始朴素的辩证法经典《周易》。《周易》强调宇宙间万事万物处在不断变化过程中,万物一体是一个大系统;宇宙万物,有其事必有其理,有其变化,有其相对不变的东西;视天地人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具有各自变化的规律,分别称之为天道、地道、人道;人居天地之中,应自觉地效法天地,择善而行。

当前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问题究竟在哪里呢?就在于我们相关部门单位有的干部对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未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当前中医药事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如中医药特色优势逐渐淡化,服务领域超于萎缩;老中医药专家很多学术思想和经验得不到传承,一些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濒临失传,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不足;中医药发展不协调,野生中药资源破坏严重;中医药发展基础条件差,人才匮乏等。

习近平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扶植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也是这样,应该采取问题倒逼机制,将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勇于并善于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部署。清楚地向我们释放了一个信号——传统中医药即将发力崛起,中国的中医产业即将复兴!不仅如此,在传承和发展中医药事业的科研工作中,要做到:研究创新不忘求实,综合交叉不失本体,融入世界不丢传统,建设发展不离根基。

要做到“继承时发展好利用好”,首先应当立足自身,不断提高中医药创新发展能力。打铁还需自身硬,必须认清新形势,把握新常态,适应新要求,勤于学习,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不断提升自己,切实树立紧迫感和忧患意识,敢于不可为而为之,迎接新挑战,站在更高的起点和层次上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力求在解决重大问题、深层次问题上求突破。

按照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报告精神,坚持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做到坚持中西医并重,把中医药与西药摆在同等重要位置;坚持继承和创新的辩证统一,既要保持特色的优势又要积极利用现代科技;坚持中医与西医结合,相互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坚持统筹兼顾,推进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全面发展;坚持发挥政府扶持作用,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要发展中医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推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加快中医药科技进步与创新,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科技创新体系、评价体系和管理体系,改革和创新项目组织管理模式,整合中医药科技资源。推进中医药科研基地特制是国家和省级中医药临床研究基地建设。支持中医药科技创新,开展中医药基础理论、诊疗技术、疗效评价等研究,推动重要新药和中医诊疗仪器、设备和研制开发,加强重大疾病的联合攻关和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推进中医药科研课题立项、科技成果评审同行评议制度。

要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改革中医药院校教育,完善中医药师承和继续教育制度,加强中医药基层人才和技术骨干的培养,完善中医药人才考核评价制度。

以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的指示“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的多渠道就业创业。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我们坚信,只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扶植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规划和方针政策,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一定能实现中医药的复兴,实现中国梦。

参考文献:

[1]马伯元.《中医名家学术经验集》.2007年9月.中国古籍出版社.

[2]王竹星.《药王孙思邈》.2010.天津科学出版社.

[3]姜春燕.《皮肤病奇效疗方》.2010年5月.人民军医出版社.

论文作者:黄翘云

论文发表刊物:《成功》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4

标签:;  ;  ;  ;  ;  ;  ;  ;  

大力发展中医药文化产业论文_黄翘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