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新课程标准》之“表述与交流”要求:“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表述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也就是要求教师在作文训练过程中要紧紧抓住“真实生活”这一主题。
关键词:作文训练 抓住 真实生活
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会回归生活
宋代大理学家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既然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那么教师就要顺应学生的天性,引导他们到大自然去捕捉“灵感”,要让学生主动观察、主动思考、主动描绘生活。由于地域不同,城乡有别,学生的社会经验和生活阅历存在差异。教师在安排作文内容时,要在课堂上直接呈现或者再现社会、学校、家庭生活中某一现象或某一事件,引导学生在丰富的习作源泉里如鱼在水,产生直观形象。
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学会观察生活
“唐宋八大文学家”之一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阅读此诗,大家不难看出苏轼为了认识事物的的全貌,他作了多角度的观察。观察事物首先要解决观察点的问题。观察点即观察者所处的位置和所取的角度。位置有远近高低,角度有俯仰正反,既考虑位置又考虑角度,就产生出更多的角度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更深入地全面地观察事物的本质特征,激发学生的美感和联想,还要充分使用最佳观察点,从最佳视觉凝神观察。高考作文题目大多是材料作文,要求考生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
因此,学生除了平时的语文学习中要多积累写作素材,还要在写作时善于利用手中积累的素材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多角度的构思,写出富有新意的作文。
三、“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学会品味生活
写作需要真情实感,也需要品味生活。学生们品味生活,首先就要品味社会。社会是人生的大舞台,人情冷暖、世态炎凉、黎民富庶、家国昌盛等都要在作文里面去体现、去突出。其次要品味自然。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纵情自然,叹山的奇伟、水的柔情,赏花的绚丽、雪的纯洁。还要品味生命,认识生命随山峦险峻而伟大、生活因风光无限而多彩。最后要品味人生,感悟横槊丽水而咏大江东去、执手相望而聚散随缘。写作不是胡编乱造、矫揉造作,而是真情再现、火花喷溅;更不是无病呻吟、千人一面、似曾相识,而是体验感悟、品味咀嚼,让其精神升华、个性张扬。如同刘锡庆先生所言:“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显我的诙谐之趣。”
四、“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学会思考生活
晚唐诗人李商隐的《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恋爱着的青年男女双方心心相印,这是清楚明了的,而现在多理解为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诗人的内心情感是丰富的,而留下的追求美好的生活值得思考。作为一个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去思考生活、思考身边的人和事,而且要教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鼓励学生真正直面人生、直面社会,思考生命,思考社会的热点话题,这是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以人为本”。“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面对今年的“中美贸易大战”,关注、思考、感悟,由此及彼的联想,由表及里的思考,由感性向理性的升华,所得到的才是自然贴切、意蕴深厚、启人心扉的生活感悟。魏书生老师将日记称为道德长跑,著名语文特级教师赵谦翔尝试唤归生命的原色。他开创了“《东方时空》课”,让学生在收视后自选题材、自定角度、自拟题目,通过抒写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提升精神面貌与写作水平。事实证明,学生一旦走出思想的狭窄的小圈子,心系天下兴亡之责,他们写作的题材拓展开了,人生的境界也随之得到了升华。而日记随笔为学生提供了记录生活、思考人生的载体。由于生活中许多事情、情感往往在人们眼前和脑海中“昙花一现”,要养成随手记写的习惯,学会写日记,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记录下来,并能进行褒贬评论,做个“多愁善感”的人;选择能触及自己灵魂的东西,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此外,课内课外要多与他人交流对事物的看法和内心感受,促使自己深入体察,学会思考,在不断的讨论和争辩中孕育出成熟的生活情感。心中有了情感的源泉,才能达到写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佳作境界。
参考文献
[1]张金荣 将真实生活放进作文中[M].中学语文杂志社编辑出版,2006,10。
[2]黄伟娇 生活是真实作文之源[L].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出版,2011,05。
论文作者:龙云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5月总第17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1
标签:社会论文; 角度论文; 教师论文; 源头活水论文; 真情实感论文; 学生论文; 自然论文; 《教育学》2019年5月总第17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