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中医症候特征与血压变异相关性,探讨高血压病的中药干预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3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对照组(西药治疗)各6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BP和DB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干预治疗老年高血压病,能够有效降低血压变异性,进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CM symptoms and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between Chinese intervention method and to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hypertension.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130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treated with combination of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and control group (Western Medicine) of the 65 cases, the effect of blood pressure control two groups of patient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patients with SBP and DB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Conclusio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erv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can effectively reduce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and Improv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关键词】高血压病;中医证候特征;血压变异;中药干预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集中分布于老年人群当中,其体循环动脉血压呈现持续、异常升高。高血压患者的头痛、眩晕等症状,符合中医的病证范畴。根据中医理论,高血压是主要是由于阴阳偏盛偏衰、脏腑亏损不足所致,其涉及情志、饮食、劳逸等相关因素,高血压是诱发老年种慢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需要积极予以防治,采取有效的中医干预办法[1]。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13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医症候特征与血压变异相关性,探讨中药干预方法及其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9月~2016年7月,13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于我院接受治疗,并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研究。其中65例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其为观察组。观察组男性37例,女性28例,最高龄79岁,最低龄58岁,平均年龄(65.5±7.1)岁。另外65例患者接受西药治疗,其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男性35例,女性30例,最高龄76岁,最低龄56岁,平均年龄(64.3±6.7)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照相仿(P>0.05),可进行对照分析。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西药治疗,使用ACEI、β-受体阻滞剂作为基础降压药物,同时给予非洛地平缓释片(波依定,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414)5~10mg/d,口服用药,根据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合理进行药剂量的调节。观察组则是在此基础上,配合以中药治疗,加入天麻(10g)和怀牛膝(15g)、生牡蛎(30g)和玄参(10g)、赤芍(10g)、汉防己(10g)、泽泻(10g)以及水蛭(3g)配制天麻舒心方。辨证施治:①阴虚阳亢:基本方加味钩藤(10g)、鳖甲(10g)和杞子(15g)。②气阴两虚:基本方加味太子参(10g)、女贞子(10g)和旱莲草(10g);③阴阳两虚:基本方加味沙参(10g)、麦冬(10g)、肉苁蓉(10g)以及杜仲(15g);④肝风痰浊:基本方加味羚羊角(3g)、竹茹(10g)、半夏(10g)以及钩藤(15g);⑤痰瘀互阻:基本方加味半夏(10g)、桔梗(10g)、丹参(10g)以及王不留行(10g)。冲服中药配方颗粒,300ml/剂,2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2周(4周为1个疗程)。
1.3评价指标
分析血压变异与阴虚阳亢、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肝风痰浊以及痰瘀互阻等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不同证型的患者的收缩压标变异系数(SBP-CV)、舒张压标变异系数(DBP-CV)以及平均动脉压变异系数(MAP-CV)[2]。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
1.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s)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χ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血压变异与中医证型相关性
不同证型的血压变异系数分布见于表1:
表1 血压变异与中医证型相关性分析(±s)
3结论
高血压是多发于老年人群的慢性疾病,受到疲劳、情绪波动以及外界环境刺激的影响,其患者血压出现骤升的情况。与此同时,高血压患者多伴随有冠心病、脑卒中以及心力衰竭等心脑血管疾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高血压是诱发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发作的主要原因,而血压变异性是其中主要的风险因素,随着血压变异性的增加,疾病的风险性也随之增加[3]。在高血压的临床治疗当中,不仅需要通过降压来改善其临床症状,更为重要的是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在中医辨证治疗理论当中,高血压主要包括阴虚阳亢、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肝风痰浊以及痰瘀互阻等不同证型,而不同的中医证候特征与血压变异之间存在相关性。配制天麻舒心方,辨证加减,起到滋阴潜阳、活血通脉之功效,进而有效降低血压,减小血压变异性,更好的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4]。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其不同证型高血压患者的SBP-CV对比差异显著(P<0.05),而不同证型高血压患者的DBP-CV、MAP-CV对比相仿(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其血压水平得以显著降低,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其中,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其治疗后患者的SBP[(124.36±10.41)mmHg<(137.54±14.18)mmHg]和DBP[(84.61±11.32)mmHg<(96.24±12.65)mmHg]明显低于对照组,其治疗有效率(92.3%>83.1%)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当中,结合中医证候特征与血压变异相关性进行分析,采取辨证施治方法,在有效降低血压的同时,减小血压变异相关性,更好的维护患者的健康。
【参考文献】
[1]王琼,冼绍祥,陈洁,等.495例老年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候规律探讨[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1(05):739-742+745.
[2]万启南,韦章进,王晓卓.从“虚、痰、瘀、毒”论治老年高血压病探析[J].光明中医,2014,29(03):432-434.
[3]方锐,张松峰,胡镜清,等.老年高血压中医证型特征与心血管预后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22(10):15-20.
[5]梁桂眉.中西医结合治疗社区老年高血压的应用效果评价[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7, (04):26-27.
论文作者:王蓝靓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2月下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4
标签:高血压论文; 血压论文; 患者论文; 加味论文; 相关性论文; 中医论文; 老年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2月下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