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民营科技企业的金融环境研究

浙江省民营科技企业的金融环境研究

何瑛[1]2001年在《浙江省民营科技企业的金融环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浙江省民营科技企业的金融环境研究》一文是同名浙江省科技厅软科学课题的深化和扩展。我作为课题的主要参加人员和执笔人,在对浙江省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广泛调研和深入的考察中,深感研究我省的民营科技企业的相关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同时,在课题进行当中,我对浙江省民营科技企业融资的相关问题也做了详实的考察和深入的思考。因此,经导师认可,我选择《浙江省民营科技企业的金融环境研究》作为我硕士论文的研究题目,一方面,对为时一年的课题进行一个总结;更重要的是,将课题没有完全涵盖或没有作为重点讨论而又具有现实意义的有关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以期望尽可能真实、全面、深入地反映浙江省民营高科技企业融资的现状,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之策,为进一步繁荣浙江省民营科技经济尽一份力。 本文的研究主体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首先,简要介绍浙江省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概况。这其中包括对民营高科技企业的界定;民营高科技企业的特点及发展的一般规律;民营高科技企业在浙江省发展的简要情况等,以便为后面的研究提供基础。这也是第一章的主要内容。 其后,通过实证的方式研究浙江省民营高科技企业的融资现状主要从资金的需求、供给两个角度进行研究。具体而言,从资金需求角度对按行业、按成长阶段、按规模划分的企业的融资特点进行分析;从资金的供给角度对信贷资金、风险资金、私人借款、资本市场、自有资金等不同融资渠道的资金进行调查研究。这一部分涵盖了第二、叁章。 最后,结合调查问卷,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我省民营高科技企业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发展我省民营高科技企业的政策性建议。这是本文的第四、五、六章。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实证分析为主,大量运用数理统计。本文研究是在第一手的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进行的。在研究过程中,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7份。对这97份问卷本文采用了Frequencies、One-Way Anova、LSD以及AHP等工具,并结合大量的从统计局、科技厅等相关部门取得的宝贵的统计资料,对不同成长阶段、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的资金需求的规律以及融资中的主要障碍进行了方差检验与层次分析,并就完善浙江省民营科技企业融资环境的政策措施进行了层次分析。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为: 1、首次在分层抽样调查的基础上,用实证的方式对浙江省民营科技企业的融资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并综合了大量第一手的调研数据; 2、在对数据运用方差分析、层次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我省不同成长阶段、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民营高科技企业融资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为长久以来“中小民营科技企业融资难”的论点提供了数据支持; 3、通过比较研究,结合宏观金融环境,分析我省民营高科技企业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应政策进行了层次分析。

曹洁[2]2007年在《广州市民营科技企业融资问题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广州经济创造了超常规的发展奇迹,已成为辐射广东,影响华南区域的中心城市。其资源、经济、市场等优势十分明显,并具有区域内最为强大的整体综合实力和竞争实力,这为广州扮演好区域科技中心的角色、发挥好科技辐射和带动作用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广州市民营科技企业快速成长,至今已经形成了广州科学城、天河科技园(含天河软件园)、黄花岗科技园(含黄花岗信息园)、民营科技园和南沙资讯园等“一城四园”的格局,也成为广州市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然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尽管广州市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但是,民营科技企业的融资问题一直困扰其正常发展。目前,广州市尚未建立起与高科技产业发展各成长阶段相适应的融资机制和健全的融资体系,使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缺乏会融支持。而当前理论界比较缺乏对广州市民营科技企业融资问题深入细致的实证研究,对民营科技企业融资问题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主观判断层面,难以具体说明实际情况。为了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作为广州市科技局的“广州市民营科技企业金融支持体系实证研究”研究课题,笔者在借鉴大量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切实对广州市民营科技企业进行广泛的问卷调查。本文综合运用优序融资理论、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信贷配给、关系型贷款等相关理论,采用统计软件SPSS12.0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相应的频数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等,以及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对造成企业融资困境的因素进行障碍分析。笔者将融资难问题作为一个系统性问题进行研究,以融资的供需矛盾作为切入点,一方面从融资需求角度按调查地区、行业、企业成长周期划分企业融资特点,并得到民营科技企业的一般融资顺序:内源融资—→外源融资,其中外源融资又以信贷融资、政府资金扶持为主;民间融资、风险投资、资本市场融资为辅;另一方面从资金供给角度对银行信贷融资、民间融资、风险投资、资本市场、政府资金等不同供给渠道展开阐述。进而,根据融资的供需矛盾所呈现的资金缺口进一步探讨广州市民营科技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并作相应的融资障碍分析。最后针对民营科技企业自身融资能力以及银行信贷融资、民间融资、风险投资、资本市场、政府财政资金等主要融资渠道,遵循市场化、经济协调化、层次化的原则,提出具有参考价值的解决对策。

汤亚玲[3]2010年在《温州创业投资发展环境及优化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创业投资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催化剂”,同时也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创业投资发展环境是创业投资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一系列外部环境的组合,是有效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创业投资体系的基本前提。本研究以温州产业技术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求为背景,分析温州创业投资发展现状并构建创业投资发展环境的支撑体系,通过对发展环境的综合评价,提出有针对性的优化温州创业投资发展环境的对策。本研究从创业投资运行机制的角度,考察影响温州创业投资有效供给、有效需求和退出机制的主要因素,对温州创业投资发展现状作简要说明。基于创业投资发展环境与创业投资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首次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叁个层面划分了九个具体的子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法律政策环境、金融环境、科技环境、高新技术产业环境、人才环境、创业企业内部环境和中介服务环境,构建温州创业投资发展环境的支撑体系。运用战略管理学中的外部因素评价分析模型(EFE矩阵),研究温州创业投资对发展环境的有效回应程度,进一步说明二者间的交互作用。制定影响温州创业投资发展环境的评价指标,通过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分析影响温州创业投资发展环境的制约因素,运用方差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考察环境间的显着性差异和相关程度,并对温州创业投资发展环境进行综合评价,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叁个层面科学分析优化温州创业投资发展环境的侧重点。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温州创业投资发展环境的优化对策,通过培育优质的发展环境推动温州创业投资的持续发展。

徐晓东, 王远征, 石莉洁, 初敏[4]2004年在《从统计数据浅析青岛市民营科技企业的问题与发展》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明确了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给民营科技企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也对民营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近几年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变化,来分析目前企业内部管理与外部环境影响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王佳颖[5]2008年在《区域金融发展与技术选择》文中指出科技与金融结合,是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科技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我国地域辽阔,整体经济发展形势喜人,但各地区间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因此,要使科技与不同发展规模及层级的金融条件相结合,就必须对技术进行适当选择并加以匹配,选出与当地金融发展结合度最高、最能有效推动地区经济增长的技术类型来。本文就试图找到一种方法,为具有不同金融发展现状的地区提供技术选择的依据,在理论及实证中加以巩固,并提出政策性建议。本文运用了理论演绎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理论模型界定并描述各类状态特征,并通过实证分析从多角度对问题进行说明。其次运用了比较分析法。比较不同条件下的分析方法和应对策略,比较不同技术在不同条件下的优劣性与适应性。同时还用到了整体与局部相结合。从整体的视角、区域的差别、代表性地区的特定指标等角度进行讨论。本文的逻辑思路总述如下:首先提出本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及意义,并对文章研究目的和本人观点进行阐释和说明,即不是否认金融与技术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关系,而是为了细化研究,将本文着眼于根据实际的金融发展状况为不同地区提供技术选择的参考和依据。然后,基于国内外既有研究,从金融经济演进发展的动态过程出发,利用理论模型对金融发展状况进行分类讨论,并用计量模型在我国区域的实证分析,得到我国区域金融存在阶段性发展不同特征的结论。接着以中、东、西部叁大区域为研究对象,将各区域金融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及不同禀赋作为技术选择的依据和着手点,从而选择与区域金融发展现状相配套的技术,在技术力量和金融基础现状两者的综合作用下,以达到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最后,文章将对全文进行总结。从战略发展角度出发,以浙江省为例,提出几条能够在现实金融环境条件下应用相关技术资源的政策性建议。

徐琼[6]2005年在《基于技术效率的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区域经济竞争力是一个区域在其所属的大区域中吸引资源和争夺市场的能力,也是这个区域在政治、经济、环境、科技、社会基础建设等各个领域所能达到的先进程度的综合反映。不断提升与强化区域经济竞争力,是确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区域较之于其他区域更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举措。因此,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已成为近年来我国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以往对区域经济竞争力差异的研究偏重于对区域差异的现有格局及演变进行分析,并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文化背景、经济体制、人口素质、技术水平和原有基础等条件的差异等方面进行分析,而对影响区域差异的生产率(尤其是技术效率)因素的分析相对不足,所以这些研究只能反映结果,而不能对未来发展趋势有所把握。 技术效率是指在给定的投入下,一个经济单元的实际产出与生产边界(规定技术上该投入量所能达到的最大产出量)之比,可以用来衡量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经济单元获得最大产出的能力。技术效率的高低可以影响一个区域的产出从而影响其经济竞争力,因此有必要从技术效率这一新的角度对区域经济竞争力进行研究,并就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途径做出建议。 国内外对区域经济竞争力与技术效率的研究自成体系,目前尚未有学者把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当然在各体系的研究中已经形成了一批重要成果,但在总体上,这些研究大多是以规范分析为主,定量分析较少,即使是少数的定量分析,其方法也是值得商榷的,很少有运用各种最新的经济计量法进行深入实证分析的成果,更少有学者用不同方法进行分析相互验证的。我们认为,对区域经济竞争力与技术效率的规范性的研究成果其政策参考价值是有限的,对其在规范分析基础上进行实证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这也是各级政府部门所需要的。因此,本文在国内外学者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以浙江省的相关统计数据为线索,就区域经济竞争力与技术效率的提升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理论与实证研究,重点是对两者关系进行理论阐述并应用国外目前常用的主成分分析法、随机前沿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和格兰杰因果分析法等进行探索性的定量分析,得出有价值的实证结论。 我们认为,基于技术效率的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取决于以下相互联系的叁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区域经济竞争力如何评价,哪些因素对其产生影响;第二,区域技术效率如何评价,又有哪些因素对其产生作用;第叁,区域经济竞争力与技术效

赵晨[7]2009年在《民营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的实证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民营经济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撑起了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民营经济的地位也由过去的“补充部分”逐步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用自己的竞争力赢得了存在和发展的合法性,赢得了越来越宽松的外部环境,但其发展还面临着诸多问题。近年来,在统筹区域发展战略指导下,中西部地区通过实施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吸引了大量的沿海地区资金,为区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的实施,国有企业改制“国退民进”步伐的加快,东北地区的民营经济也逐步地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江西省民营经济也在这个大背景下,逐年以稳健的步伐向前迈进,整体呈现出增长、优化、走强的趋势,快速发展的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江西省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希望所在。而随着民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整个评价体系中,民营经济所产生的效应也越发明显。如何改善江西省民营经济的现状,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也成为了江西经济备受关注的课题之一。因此,在进一步明确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探讨江西省民营经济发展的方向定位和拓展途径,努力营造有利用民营经济发展的内外部良好环境,对推动江西省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江西省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江西省民营经济发展为切入点,对民营经济和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在相关理论的支持下,构建了全新的区域经济竞争力评价体系,并对江西省2000年至2007年的区域经济竞争力以及该年间江西省民营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这些可操作的实证分析展开江西省民营经济对该地区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的研究,并结合浙江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从民营经济自身、民营经济外在环境两个大方面分别提出了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升江西省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对策。

赵娜[8]2010年在《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环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的竞争焦点,技术创新也成为企业新的发展方式。然而高新技术企业在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时候具有投入大、风险高、收益高和不确定性大等特点,所以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环境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尤为重要,因此研究高新技术企业所处的技术创新环境就成了备受关注的热点。为了推动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的竞争力,本文选择了“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环境”进行研究。本文首先对高新技术企业所处的技术创新环境进行了系统的要素划分,以及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环境特点进行了着重分析,并阐述了各个技术创新环境要素与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具有怎样的作用关系。其次,将黑龙江省的宏观创新环境现状与国内典型地区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结果了解黑龙江省技术创新环境在国内所处的水平,对下文的分析起背景铺垫作用。再次,本文在数据评价部分将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环境分为定量环境方面和定性环境方面,并分别对其进行评价。定量环境方面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进行评价,定性环境方面采用了闵氏评价法进行评价。其中,定量评价数据主要从统计数据获得,而定性评价数据则来源于对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最后,综合以上评价结果得出黑龙江省技术创新环境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根据得出的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从而为黑龙江省政府对技术创新环境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江蕾[9]2008年在《基于自主创新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在研究设计上把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紧密地结合起来;在研究方法上综合运用文献法、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和统计资料法等多种研究手段;在调查资料分析处理中采用了隶属度分析、相关分析、辨别力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回归分析和因素分析等不同的方法。研究成果,对推进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具有理论与实际意义。在绪论一章中,作者从我国经济发展及其制约瓶颈、自主创新与自主创新能力分析两个层面,讨论了论文的研究背景,探讨了基于自主创新的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功能。结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阐述了论文的研究意义,并扼要地分析了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第2章中,作者从区域创新系统的内涵与分类、区域创新系统的参与主体、区域创新系统的结构要素、区域创新系统的环境,以及区域创新系统的政策等五个方面,对国内外在区域创新系统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了系统的回顾与评述,探讨了对我国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研究及实践的借鉴意义。科学地评价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研究设计科学的评价指标是关键。在第3章中,在清晰地界定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与结构要素的基础上,作者遴选了90个评价指标构成了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理论评价指标,采用隶属度分析、相关分析和辨别力分析等方法对理论评价指标进行了多重的实证筛选,构建了包括自主创新投入能力、自主创新支撑能力、自主创新管理能力和自主创新产出能力四个评价模块25个评价指标的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在第4章中,作者以建立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工具,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对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实际测度与比较分析。采用聚类分析方法,以区域自主创新能力25个评价指标为聚类准则,对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进行聚类分析,并采用判别分析的方法,建立了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判别函数。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得到了影响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四个主要因子:区域创新服务、区域创新人才资源、区域创业投资和区域创新法规政策,并分析了基于自主创新的我国区域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框架体系。在第5章中,作者对基于自主创新的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建设思路和建设内容、建设重点和建设目标等进行了总体设计。紧密结合浙江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特点,提出了浙江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即叁大布局(原创性科研布局、产业科研布局、企业研发布局)、叁大平台(创业孵化平台、科技条件共享平台和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和一个高新区(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并将浙江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划分为创立、成长和成熟叁个基本阶段,研究确立了浙江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在创立阶段和成长阶段的22项具体指标。区域创新服务体系是影响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第6章分析了我国创新服务机构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研究提炼了发达国家创新服务机构的发展特点及其中国的借鉴作用。从基本原则和建设内容两个方面,探讨了基于自主创新的我国区域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系统设计思路。以实证调查为基础,深入地分析了浙江创新服务机构的发展障碍及其对政府的需求,进而研究确定了加快浙江区域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六项对策措施。在第7章中,论文考察了我国人才资源总量与配置的特点,采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30个省市R&D活动人员总量与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采用曲线估计方法,研究了R&D活动人员总量对区域创新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并建立了回归分析模型。在借鉴国外人才资源开发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自主创新的我国区域创新人才资源开发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结合浙江省的实际,研究提出了加快浙江区域创新人才资源开发体系建设的对策措施。在第8章中,作者以对自主创新的风险分析为基础,考察了创业投资对自主创新的作用过程与作用机理。采用因素分析方法,研究归纳了制约我国创业投资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在对浙江省创业投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自主创新的浙江区域创业投资体系建设的思路和对策。在第9章中,作者以对我国科技投入的总量与结构分析为基础,采用GrangerCausality检验法和回归分析法,研究了我国R&D投入与发明专利授权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构建了广义的回归分析模型,提出了强化我国科技投入的政策措施。在深入的理论分析与实证调查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自主创新的我国金融法规政策体系、政府采购制度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的思路与对策。最后一章,作者总结了本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主要创新点,以及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值得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沈张瑜[10]2008年在《宁波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文中指出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而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知识与创新己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创新能力正成为决定一国(地区)在新经济格局中的地位的关键因素,区域创新能力愈来愈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拥有强大的区域创新能力,是迎接这一挑战的必然选择,区域创新能力的培育和提高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胡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仅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迫切需要,更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根本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迫切需要。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全国科技大会和市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宁波市大力推进自主创新,积极推进创新能力建设,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本文主要从提高宁波区域创新能力的客观需要出发,依据影响创新能力诸因素的权重,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分析了宁波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对宁波区域创新能力的贡献。本文分叁步研究:首先,从一般角度阐述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确定的理论、方法及评估结果;其次,结合宁波具体实际,运用层次分析法和部分权重信息多属性决策方法确定宁波区域创新能力的诸影响因素的权重,筛选出若干重要影响因素;再次,在以上基础上,分析这些影响因素对宁波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最后提出提升宁波区域创新能力的相应对策。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民营科技企业的金融环境研究[D]. 何瑛. 浙江大学. 2001

[2]. 广州市民营科技企业融资问题实证研究[D]. 曹洁. 华南师范大学. 2007

[3]. 温州创业投资发展环境及优化对策研究[D]. 汤亚玲. 浙江大学. 2010

[4]. 从统计数据浅析青岛市民营科技企业的问题与发展[C]. 徐晓东, 王远征, 石莉洁, 初敏. 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科技期刊编辑学术论文集. 2004

[5]. 区域金融发展与技术选择[D]. 王佳颖. 浙江大学. 2008

[6]. 基于技术效率的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研究[D]. 徐琼. 浙江大学. 2005

[7]. 民营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竞争力提升的实证研究[D]. 赵晨. 江西师范大学. 2009

[8]. 黑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环境研究[D]. 赵娜.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0

[9]. 基于自主创新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D]. 江蕾. 同济大学. 2008

[10]. 宁波区域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D]. 沈张瑜. 宁波大学. 2008

标签:;  ;  ;  ;  ;  ;  ;  ;  ;  ;  ;  ;  ;  

浙江省民营科技企业的金融环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