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导论”简介_资本论论文

“资本论导论”简介_资本论论文

《〈资本论〉导读》介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了帮助广大干部、教师和理论研究工作者学习和研究《资本论》,我们编著了这本《〈资本论〉导读》,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导中国共产党思想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孕育下创建起来的,也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并由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胜利。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建设学习型政党以确保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理论自然被放在学习的首位,特别是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最重要的应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中内容最丰富、最深刻、最成熟的著作,它不仅是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著作,也是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著作,在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不但对当代资本主义有充分的解释力,而且对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也有着直接的重大的现实意义。实践已经证明,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社会发展所以取得了今天这样巨大成就,就是因为我党立足基本国情,运用主要由《资本论》等著作所阐述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创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并在它的指导下领导全国人民艰辛奋斗才获得的。可以说,中国的经济社会建设伟大成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我国的伟大胜利。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确立是以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为依据的,共产主义的必然性是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特别是在《资本论》中得到最科学的论证的,所以《资本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认真学习《资本论》是树立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必修课。习近平同志在今年五四青年节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会的发言中指出,信念的坚定赖于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这清楚说明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重要性。

应当看到,在今天实行对外开放以及利用和发展市场经济的环境中,西方一些资产阶级哲学思潮和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各个流派学说大量涌入国内,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队伍的思想有不小的冲击,一些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不够扎实、对西方思潮的分析批判能力欠缺的理论工作者由此产生一定的动摇,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的巩固。因此,加强《资本论》的学习,使更多的人更加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运用,更好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际结合起来,进一步用科学理论武装广大干部、群众的头脑,显得紧迫而重要。

马克思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写出《资本论》的。列宁说:“自从《资本论》问世以来,唯物主义历史观已经不是假设,而是科学地证明了的原理。”①显然,历史唯物主义也应当是我们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理解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基本思想,就会读不懂《资本论》,甚至会曲解它,从而不能从《资本论》中学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和观察社会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能在实际中正确地加以运用以制定科学的方针政策,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为了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必须对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观点和思潮进行评价,消除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的影响。近些年来,在我国哲学和经济学理论界,违背历史唯物主义的人道主义历史观、人本主义世界观相当流行,被许多人用来解读马克思的著作,混淆了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界限。例如,有人说,“马克思经济学是人本主义的”。说什么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站在人本主义立场”,“论证了不公平的制度”。我国近几年出版了好几本《人本主义经济学》著作,他们把过去的政治经济学称为物本主义经济学加以否定。这种倾向在哲学界也有相当影响。有人说:“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后者只是揭露‘现实的不合理’,而前者则是批判‘不合理的现实’。”持这些观点的人是把人本主义强加到马克思头上,与《资本论》中的马克思的立场、观点、方法是完全对立的。这表明他们还没有读懂《资本论》,不理解其基本方法论。

在《资本论》的第一版序言中,马克思明确指出:“我的观点是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②这是《资本论》的基本思想,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它清楚地表明,马克思彻底摒弃了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做是人道主义、人本主义的实现,或人的本质的异化和复归等唯心史观思想,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运动规律所决定的一种客观必然性。既然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依据客观规律运动的自然史的过程,那就不是所谓异化到复归的过程,只能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进步发展过程,各个社会形态都是这一过程的必经阶段。所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来不用“不公平”、“不合理”这种道义评价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马克思明确阐述他的《资本论》的根本任务就是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资本论》秉持着无产阶级的立场、感情揭示了资本家无偿占有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剥削关系这样的事实及其规律,论证根据这一规律社会的发展必将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论证了资产阶级在推动生产力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培育了自己的掘墓人。

恩格斯全面准确指明了《资本论》考察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方法,这就是马克思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述:“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相应的交换形式的规律从正面,即从促进一般的社会目的来加以阐述,最后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进行社会主义的批判,就是说,从反面来表述它的规律,证明这种生产方式由于它本身的发展,正在接近它使自己不可能再存在下去的境地。”③从这里可看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的“社会主义”批判,是指明按照客观规律要求,它必然要被新的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而不是做道义价值判断。《资本论》作为一本科学著作不讲应当怎样,只讲必然怎样。马克思一方面揭露资本剥夺关系的野蛮、无耻和卑鄙,身上沾满血污,严厉批判那些把它描绘成田园诗般情景的庸俗经济学家的辩护谬论,但他也厌恶那些假社会主义者的道德评价。例如,1879年,一位经济学家阿·瓦格纳出版了他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书中说资产阶级占有剩余价值不合理。对此马克思严厉地批评说:“这个蠢汉偷偷地塞给我这样一个论断:只是由工人生产的剩余价值不合理地为资本主义企业主所得。然而我的论断完全相反:商品生产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必然成为‘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按商品生产中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规律,‘剩余价值’归资本家,而不归工人。”④

恩格斯评价马克思时指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真正的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⑤同时,恩格斯也强调马克思更是一个科学家,他革命的观念绝不是建立在诸如人道主义、人本主义、人性复归这类虚幻构想上,而是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认识上。人本主义类的批判对从实践上变革资本主义的革命事业没有任何益处。学习《资本论》时把握这一基本思想具有根本性的重要意义。

有的人把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与人本主义相联系,这是很大的误解。胡锦涛同志在阐述“以人为本”的根本含义时,排除了与人本主义的联系,明确指出:“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⑥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是空洞、僵硬、刻板的教条的集成,它来源于实践,也会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成为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的思想武器。把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结合起来,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就能深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和运用,才能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学习《资本论》除了要有科学的指导思想,还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

《资本论》对事物论证的特色是内容完备系统、论述层次清晰、逻辑严谨细密、语言准确生动。它通过概念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发展,在思维中再生产出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结构及其运动规律,论述的严密性与数学演算一样,不能漏掉任何一个中介环节;否则其结论就成为不可信的,弱化了说服力。因此,学习应当是系统的,否则难以达到真正的理解,也学不到其中的建立科学体系的辩证思维方法。只有系统地学习,才能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深入理解其精神实质和思想精髓。《资本论》中的理论思想十分深刻,要求有较高的抽象思维能力去掌握,应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必须专心致志地读,原原本本地读,学懂学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资本论》中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不是表现在归纳出几个条条规定,而是体现在全书对实际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的考察和论述的体系中。如果不认真地钻研,系统地阅读原著本身,是难以学到的。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很大程度上是在认真系统学习原著的基础上的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要努力坚持长期的扎扎实实的学习,避免浅尝辄止,更要避免断章取义,以免导致误解曲解。

学习《资本论》特别要提倡理论联系实际,要密切联系当代中国与世界的革命与建设的实际,努力做到学以致用。

我们编著这本《〈资本论〉导读》时,严格遵照《资本论》的体系结构,既保证原著论述的全面完整性,在阐释时又有重点,对基本理论和初读者较难读懂或容易误解的地方做了重点解读,改正了以前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编写中的一些不符合原著本意的不恰当的地方。另外,为了有助于对基本理论的精神的理解,在一些地方结合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有关论点做了一定对比和批判,以此阐明《资本论》不仅没有过时,而且仍然是当代最具科学性的理论,对当前社会发展也仍然是最具解释力的,从而是战胜资产阶级经济学理论的强大思想武器。

本“导读”本还有一个特点是它重视批判性。马克思说:“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⑦《资本论》的副标题就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当前国内、国际的新环境显示出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特别重要性,社会主义从苏东剧变以来在全球范围内还处于低潮,各种资产阶级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处于强势;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现代西方经济学各流派大量涌入,加上一些人对我国当前鼓励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针政策的不正确理解,产生了一些思想混乱;特别是还存在各种流派的马克思主义学派,如西方马克思主义等,有人把马克思主义划分为欧洲马克思主义和苏联马克思主义等,认为各有各自理解的马克思主义,没有统一的马克思主义。这些看法是不对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关于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真理是唯一的,不存在地区、国别区别,只有真假之分。这些混乱情况和看法都影响着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理解和信仰。面对这些复杂情况,我们的态度是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有必要划清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界限。而《资本论》等经典著作是当前鉴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这就凸现出研读马克思主义原著的特殊重要性。

习近平同志最近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的重大意义,他说:“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理论学习中心组等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新干部、年轻干部尤其要抓好理论学习,通过坚持不懈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

当前影响人们认真地、老老实实地学习《资本论》的一个很大的思想障碍是,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经济发展的需要来说缺乏实用性,我国现在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服务于经济建设来说,《资本论》不如现代西方经济学更经世致用。这种看法是完全不正确的。他们不了解政治经济学这门科学正是为了加快经济发展而创建起来的。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学科,是由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著名代表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所创建和完成的。斯密的主要经济著作是《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它的目的就是阐明财富的起源及其产生和增长的条件(这里讲的“财富”不是财富一般,其实质内容是“资本”的加速积累)。可见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目的就是探讨加速财富的更快增大的原因。斯密认为什么是财富更快增长的根本原因呢?他在第一篇中就阐明了这一点,即建立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就是建立起资本家用雇佣的方式把更多的劳动者聚集在一起,实行分工协作。斯密认为,这是快速增长财富的最有决定意义的原因和途径。这里体现出斯密看到了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由此我们可以理解,把国民财富增长作为直接目的的《国富论》却用主要篇幅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整个体系,揭示该关系的各个运动规律。所以,把研究财富增长与研究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对立起来,是尚未弄懂什么是政治经济学的表现。

马克思把自己的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确定为研究社会生产关系,是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上述科学成就的;不过,是从根本上改造了它,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取代了他们的形而上学历史观,揭开在物质生产一般掩盖下的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用“资本”范畴取代了“国民财富”,把自己的主要著作称做《资本论》。但就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体系来说,都是研究怎样的生产关系体系最能推进物质财富的增长和生产力的发展、劳动生产力的提高的,正是这种共同性决定了二者同属于政治经济学这个学科。

可见,认为《资本论》对我国经济建设没有实用性,这既在理论上毫无根据,也严重脱离了我国的经济建设实际,缺乏对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经验的应有尊重。实践表明,《资本论》的基本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最大的实用价值。它的实用性一方面体现在它里面包含着大量的关于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规律一般知识,但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如下的基本原理上,即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社会生产关系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推动者。邓小平正是依据这一原理坚决实行改革开放,抓住生产关系调整这个决定性环节,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从而才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今天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这充分表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巨大力量所在,怎么能说它对经济建设缺乏实用性呢?

有人说《资本论》是革命的经济学,不是经济建设的经济学。这都是不理解社会生产关系是生产力进一步快速发展的最具决定性作用的道理的表现。说马克思的《资本论》是革命的经济学并不错,但所以需要革命变革,并不是因为资本主义是一种剥削制度,而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再能推动生产力进一步顺利发展了,所以要用社会主义代替它;也不是出于抽象的人道主义或正义要求,而是因为它现时最能促进生产的快速发展。从这一方面说,把革命和经济发展对立起来也是不对的,制度变革正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条件。

认为《资本论》不如现代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发展更有用的看法,主要是没有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现代西方经济学这二者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区分清楚,从而看不到二者在作用领域、作用范围上的根本区别。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目的是揭示该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研究在当前阶段哪一种生产关系最能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和它怎样推动经济发展,因而它主要是对制定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方向、长远目标和生产关系调整方向等宏观大政方针的决策方面有最大的实用性。例如,研究我国建立什么样的所有制结构和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合理的分配制度、怎样把市场经济利用好促进生产力发展,等等,这些都是对经济发展最有决定作用的因素。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主要限于流通领域,而且研究目的只是为单个厂商在市场竞争中怎样获取最大利润这样的短期利益服务。它的实用性只限于这一狭隘领域,在制定国家经济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决策上,例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等宏观方面,没有什么实用性。

现代西方经济学改变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向。亚当·斯密、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家的着眼点是整个阶级的利益、整个国家的财富的增长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他们的政治经济学是为这样的目标提供理论支撑。这是他们理解的实用性。现代西方经济学实际上远离了这一目标,这是因为当前已经与资本主义发展的上升阶段不同,深入揭示生产方式的内部结构和探索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已经不再是有利于而是有害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存在和发展了,他们滑向只是面向单个厂商这类实际资本家,局限于为实际生意人的狭小的实际利益服务。它的实用性只限于这个领域。我们必须摆脱这种生意人的短浅观念,从战略意义上认识政治经济学的实用性。只有具有这样的认识,才能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地位和它在推动经济发展上的巨大实用价值,才能理解《资本论》在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制定方面和实际工作中的伟大作用。

我们撰写的这本《〈资本论〉导读》是一种辅助读物,不能代替研读原著本身。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其实质与精髓,都集中凝结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的著作中。著作卷帙浩繁、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它绝非易事。长期研究和教学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者编著的此类导读著作对学习是会有帮助的,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需要。但是,我们还是要强调,学习必须研读原著,正如恩格斯提醒的,“研读原著本身,不会让一些简述读物和别的第二手资料引入歧途。”因此,我们这本《导读》力争忠实原著,帮助读者深入学习和掌握原著。

①《列宁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0页。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0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92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年,第428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77页。

⑥胡锦涛:《在新进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2007年12月17日。

⑦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2页。

标签:;  ;  ;  ;  ;  ;  ;  ;  ;  ;  ;  

“资本论导论”简介_资本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