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化、民间艺术与幼儿园课程(论文文献综述)
宋鹏达[1](2021)在《在幼儿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文中提出民间艺术文化是我国历史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的,而幼儿学习优秀的艺术文化将会深刻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思想也将得到一定水平的发展。如果在实际教学中,学龄前老师只是向孩子们讲解知识,会引起幼儿烦躁。因此,幼儿园教师需要以现实为出发点,合理运用民间艺术和文化内容,使用正确的渗透策略。一.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重要意义1.有利于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由于民间艺术文化来源于生活,所以其中包含着很多趣味性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
毕中情[2](2021)在《山西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山西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能丰富课程资源,提高课程的适宜性,培养幼儿的民族认同感,传承民族文化。应当从自然地理、衣食住行、语言历史、节庆体育、民间艺术中选取合适的山西民俗文化内容,通过环境创设、主题活动、区域游戏、家园合作等方式融入幼儿园课程。
姜黎[3](2021)在《幼儿园地方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个案研究》文中认为
张幸乐[4](2021)在《白族扎染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 ——以大理市A幼儿园大班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白族扎染作为白族地区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手工艺术,成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白族独特的民族文化,也使得白族扎染及文化得到了认可与保护。同时,白族扎染蕴含着白族人的意志与品格,是白族文化和白族人民创造力的体现。白族扎染具有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教育价值、社会价值等教育内涵。将白族扎染民间艺术资源融入进幼儿园课程中,有助于白族地区幼儿园本土特色课程的开发,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并传承本民族艺术及文化。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行动研究法,选取大理市A园某一大班幼儿作为主要分析对象。首先,以白族民间艺术之一的“白族扎染”为研究内容,对“白族扎染”与幼儿发展之间的联系进行理论方面的探究,以此得出白族扎染存在的教育价值。其次,结合文献资料与幼儿园现实情况,分析白族民间艺术“白族扎染”融入幼儿园课程可行性,同时设计出“白族扎染”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方案。最后,通过具体的“白族扎染”课程的实施,开发以白族扎染为主题的特色园本课程。研究结果表明:(1)幼儿能够体验扎染制作的乐趣,并了解白族扎染的文化底蕴。对于白族扎染色彩及图案呈现出的白族人民勤劳勇敢、光明磊落、敬畏自然的品质有了一定的了解,也理解了白族扎染是白族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2)白族扎染融入进幼儿园课程能够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白族扎染主题活动中,幼儿在制作白族扎染作品的过程中对于幼儿专注力、耐心、手部精细动作、手眼协调能力、审美、创造力和同伴交往、语言表达、情绪体验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3)白族扎染融入进幼儿园课程具有可行性。经过相关主题活动的实施,幼儿能够很好地完成活动的目标,并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建议,使得主题活动不断地进行改进与优化,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4)白族扎染丰富了课程的民族文化内涵。以本民族艺术与文化为课程的内容,使得课程具有民族文化特色,更加符合少数民族地区幼儿的教育。本研究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三点教育建议:(1)重视白族扎染的教育价值。(2)以多元化的方式丰富白族扎染课程。(3)重视民间艺术教育对幼儿身心各方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赵莉[5](2021)在《浅析将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教学之中的策略》文中提出民间艺术作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中的精华,包含着多种传统品德和思想,能够极大程度上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幼儿园教学是幼儿接触知识的重要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将民间艺术融入其中,能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文章分析了民间艺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将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教学的方法。
段懿轩[6](2021)在《“罗城麒麟灯”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一体化趋势的加强,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状态,民间文化在发展中面临的冲击和挑战不断增多。西方文化进入我国后,对青少年儿童产生巨大的影响,许多儿童不了解民间文化,传统文化与儿童的疏离现象逐渐加剧。为了避免优秀的民间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不良影响,使其得到继承和传扬,在开展教育活动时必须重视民间文化元素的融入。在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幼儿教育占据着重要地位,此项教育活动直接影响到幼儿长远的发展。在开展幼儿教育时,应该对民间文化投入更多的关注,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确保幼儿能够对家乡文化、民间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在开展幼儿教学活动时融入民间艺术,既能够激发幼儿群体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也能够让他们对民间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从教学中获得良好的体验,这有利于幼儿实现全面发展,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当地的特色文化,使一些优秀的民间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罗城麒麟灯是罗城地区知名的民间艺术,在幼儿园课程中融入罗城麒麟灯,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也能让罗城麒麟灯艺术得到传承。本文基于民间艺术文化传承的需要、《纲要》和《指南》的精神要求、罗城麒麟灯丰富的教育内涵和价值,结合“罗城麒麟灯”尚未融入过幼儿园教育,在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后,对罗城麒麟灯的教育价值进行剖析和阐述。确定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思路、方法、重点和难点。在开展实践研究时,将罗城幼儿园的一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与这个班级的教师共同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在制定科学的方案后,将罗城麒麟灯融入该班级课程,开展多项活动,包括集体教学、一日生活活动、户外游戏、区域活动。之后对活动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策略和建议帮助民间艺术文化更科学适宜地融入幼儿园,这既能够使民间艺术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也能使优秀的民间文化得到传承。通过研究可知,将罗城麒麟灯融入幼儿园课程,有利于幼儿实现全面发展,可以提升他们的文化认同感,确保他们对家乡文化、民间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有利于幼儿教师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其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
李浩雯[7](2021)在《幼儿园民间剪纸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 ——以大理州S幼儿园为例》文中指出通过梳理幼儿园开展民间剪纸教学的相关文献,笔者发现幼儿园在开展民间剪纸教学时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教学活动作为有效的参考,从而导致幼儿园开展民间剪纸教学活动的效率较低,民间剪纸幼教价值无法得到充分发挥的问题。针对问题,本研究以幼儿园民间剪纸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为题,探索如何在幼儿园有效的开展民间剪纸教学,并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教学案例,以期为其他幼儿园开展民间剪纸相关活动提供借鉴。本文主要利用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文献法主要对幼儿园开展民间剪纸的相关研究做了系统的梳理,分析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为后续的文章撰写工作提供理论指导。问卷调查法主要是用来收集一线幼儿园教师和学前教育研究生对民间剪纸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方面的共性意见,为民间剪纸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框架构建提供参考依据。访谈法主要是针对研究班级教师和幼儿的访谈,以作为开展民间剪纸教学实践活动成效分析的依据。研究基于泰勒课程模式,从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四个方面构建了民间剪纸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框架,在该框架的指导下设计了三个阶段的民间剪纸教学活动,以大理州S幼儿园为实施对象开展实践教学,最终促进了幼儿语言、艺术、健康、科学、社会五个领域的发展,提高了教师专业素养,促使班级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验证了框架对幼儿园开展民间剪纸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并形成了8个可供参考的民间剪纸实践教学案例,同时针对幼儿园在开展民间剪纸教学时存在忽视“民间”,教师专业素养不足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杨海娟[8](2021)在《在幼儿园教育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文中指出从幼儿对事物的认知和形成的成长人格教导来看,融入民间文化艺术,可以有效地教育培养幼儿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他们对事物的感受认知与创造能力。因此本篇将阐述如何在幼儿教育学中渗透民间文化艺术的策略,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马润艳[9](2021)在《民间故事融入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的行动研究》文中指出戏剧教育是拓宽学习领域、完善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可以为幼儿创造学习空间、提供参与戏剧活动的机会。当前戏剧教育活动内容存在匮乏问题,为解决该问题,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教育资源具有现实的意义。在我国文化中,民间故事是一个重要构成,民间故事情节曲折、题材广泛,故事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利用民间故事开展戏剧教育活动,可以使幼儿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将一些民间故事应用到幼儿戏剧教育中,既可以使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也能丰富和完善民间故事研究体系。按照行动研究的范式,研究人员对研究进行了阶段划分,主要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在准备阶段,研究人员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开展初步调研活动,通过研究指出幼儿园民间故事活动中暴露出的缺陷和不足,现存问题包括:设置的活动目标不合理、选取的活动内容缺少灵活性、活动实施方法单一等。实施阶段由三部分构成,组织了多次民间故事教学和一次故事分享活动,在第一部分,研究人员组织幼儿参与民间故事分享活动,了解幼儿的兴趣及需求偏好;在第二部分,研究人员组织开展民间故事活动,按照幼儿的特征打造戏剧表演空间,确保幼儿能够在参与活动时获得良好的体验;在第三部分,通过优化和完善民间故事活动,调整指导策略,使幼儿的艺术潜力得到激发,调动他们参与艺术创作活动的积极性。在对民间故事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后发现,时空因素是民间故事融入戏剧教育活动实施的必要条件,多类型的幼儿参与体现角色体验中幼儿主体性的发挥,丰富的组织形式和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是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手段。在对相关活动的实施经验进行总结后,对教师在民间故事活动中采取的策略、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为教师开展民间故事活动提供一些科学指导。为确保该类活动顺利开展,分别从区域环境创建、活动设计策略、指导策略应用等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
郭一丁[10](2021)在《幼儿园泥塑类主题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淮滨泥叫吹为例》文中认为国家近年来不断出台政策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受到各级教育的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淮滨泥叫吹是豫南地区唯一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泥塑艺术,经千百年的传承与发展,有着深厚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教育价值。将淮滨泥叫吹融入当地幼儿园教育文化资源,开展幼儿园淮滨泥叫吹主题活动课程不仅有利于当地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还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知识与能力的提升,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帮助幼儿树立文化自信。同时,为保护和传承淮滨泥叫吹做出一定的教育贡献。本研究首先运用问卷法、访谈法和观察法对河南省淮滨县八所幼儿园淮滨泥叫吹主题活动课程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结合国家不断强调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政策提出幼儿园淮滨泥叫吹主题活动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基于“活教育”理论、文化自觉论和民俗教育观的理论基础,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淮滨泥叫吹的文化内涵和幼儿教育价值,提炼幼儿园淮滨泥叫吹主题活动课程开发的适切性。其次,与一线幼儿教师合作开发并实施幼儿园淮滨泥叫吹主题活动课程。在课程开发过程中,重点从课程总目标的确立、课程内容的筛选与改编、课程实施应遵循的原则以及课程评价内容的明确这四个方面进行探索,设计完成清晰的淮滨泥叫吹主题活动课程网络图及具体活动设计,并在淮滨县X幼儿园实施该泥塑类主题活动课程。然后,在探究课程开发与实施所取得的成效及所面临的困境的基础上,从幼儿园、幼儿教师和社会三个角度提出幼儿园要多方面加强园所建设和团队培训,转变幼儿教师角色认知,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唤起社会各界倾力支持的意识等促进幼儿园淮滨泥叫吹主题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对策。最后,主要阐述该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研究展望。本研究结果旨在为淮滨县幼儿园提供切实可行的淮滨泥叫吹主题活动课程体系与具体实施方案,为广大幼儿教师普及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淮滨泥叫吹的文化内涵,给幼儿园与社会提供教育合力方案,为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淮滨泥叫吹拓宽新的途径。
二、文化、民间艺术与幼儿园课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文化、民间艺术与幼儿园课程(论文提纲范文)
(1)在幼儿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论文提纲范文)
一.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重要意义 |
1. 有利于培养幼儿学习兴趣 |
2. 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民族精神 |
3. 促使幼儿成为民间艺术文化的继承人 |
4. 有利于提升课堂活动的丰富性,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
二.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策略 |
1. 将民间艺术文化与课程教学内容有效结合 |
2. 创设良好的民间艺术文化学习环境 |
3. 在师生互动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 |
4. 教师要提升自身民间艺术文化素养 |
5. 积极开展民间游戏 |
(2)山西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山西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价值 |
(一)对幼儿园课程发展的价值 |
1. 丰富幼儿园课程资源 |
2. 提高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 |
(二)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
1. 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
2. 培养幼儿的民族认同感 |
(三)对社会发展的价值 |
1. 传承民族文化 |
2. 维护文化的多样性 |
二、山西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目标 |
三、山西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内容 |
四、山西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途径 |
(一)环境创设 |
(二)主题活动 |
(三)区域游戏 |
(四)家园合作 |
(4)白族扎染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 ——以大理市A幼儿园大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1.多元文化发展的趋势 |
2.民族文化传承的需要 |
3.白族特色文化园本课程的开发 |
(二)“白族扎染民间艺术”教育内涵的分析 |
1.文化价值 |
2.艺术价值 |
3.教育价值 |
4.社会价值 |
(三)理论基础 |
1.经验主义课程论 |
2.认知发展理论 |
3.人类学派理论 |
(四)研究目的及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五)相关概念界定 |
1.民间艺术 |
2.白族扎染 |
3.幼儿园课程 |
(六)文献综述 |
1.白族扎染的相关研究 |
2.民间艺术的相关研究 |
3.民间艺术融入教育的相关研究 |
4.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相关研究 |
(七)研究思路和方法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八)研究重点和难点 |
1.研究重点 |
2.研究难点 |
一、实践活动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
(一)准备阶段 |
1.资料准备 |
2.实践对象 |
(二)实践活动方案设计的内容 |
1.活动内容的选择 |
2.活动方案的制定 |
(三)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 |
1.主题活动一:《奇幻的纹理》 |
2.主题活动二:《颜色碰一碰》 |
3.主题活动三:《有趣的图案》 |
二、实践活动实施后的效果评估 |
(一)幼儿的反馈 |
1.参与白族扎染主题活动的意愿 |
2.自我作品的评价 |
3.墙面环境创设的评价 |
(二)第三方反馈 |
1.教师 |
2.家长 |
(三)研究者的分析 |
1.幼儿手部的锻炼 |
2.美的视觉体验 |
3.活动中的情绪体验 |
4.注意力的表现 |
5.亲社会行为表现 |
三、结论与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二)教育建议 |
1.重视白族扎染的教育价值 |
2.以多元化的方式丰富白族扎染课程 |
3.重视民间艺术教育对幼儿身心各方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
四、反思与展望 |
(一)反思 |
1.创新之处 |
2.不足之处 |
(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浅析将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教学之中的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言 |
二、 在幼儿园教学中融入民间艺术的重要性 |
(一)提升幼儿教育的趣味性 |
(二)升华幼儿教育的意义 |
(三)传承民间艺术文化 |
(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
三、 将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教学的策略 |
(一)提升幼儿教师的民间艺术文化素质 |
(二)将民间艺术渗透到课程教学中 |
(三)在师生互动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 |
(四)创建民间艺术文化环境 |
(五)加强实践 |
(六)家园配合 |
四、 结语 |
(6)“罗城麒麟灯”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1.基于民间艺术文化传承的需要 |
2.基于《纲要》和《指南》的精神要求 |
3.基于乐山民间艺术“罗城麒麟灯”丰富的教育价值 |
4.基于笔者在幼儿园实习的观察与思考 |
(二)概念界定 |
1.民间艺术 |
2.罗城麒麟灯 |
3.幼儿园课程 |
(三)文献综述 |
1.关于民间艺术的相关研究 |
2.关于乐山民间艺术罗城麒麟灯的相关研究 |
3.关于民间艺术在幼儿园课程中运用的相关研究 |
4.对已有研究的述评 |
(四)理论基础 |
1.生活教育理论 |
2.幼儿园课程与教学论 |
(五)研究目的及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的意义 |
(六)研究思路和方法 |
1.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
2.研究方法 |
(七)研究重难点 |
1.研究重点 |
2.研究难点 |
二、“罗城麒麟灯”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 |
(一)方案设计 |
1.准备阶段 |
2.实践阶段 |
3.资料分析 |
4.撰写论文 |
(二)研究方案的实践与分析 |
1.“罗城麒麟灯”融入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 |
2.“罗城麒麟灯”融入幼儿园区域活动 |
3.“罗城麒麟灯”融入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 |
4.“罗城麒麟灯”融入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 |
(三)研究方案的反思 |
1.循序渐进地将“罗城麒麟灯”融入幼儿园课程 |
2.通过幼儿发展的各领域和各方面将“罗城麒麟灯”融入幼儿园课程 |
三、总结与建议 |
(一)总结 |
1.“罗城麒麟灯”融入幼儿园课程实践方案 |
2.幼儿的表现和反馈 |
3.教师的成长 |
(二)建议 |
1.坚持以幼儿为中心,提高幼儿参与愿望 |
2.深入挖掘民间艺术文化资源 |
3.民间艺术资源多种途径融入幼儿园课程 |
4.提高教师的艺术素养 |
(三)结论 |
1.“罗城麒麟灯”融入幼儿园课程促进幼儿多元发展 |
2.“罗城麒麟灯”融入幼儿园课程促进教师能力的发展 |
3.“罗城麒麟灯”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方案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7)幼儿园民间剪纸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 ——以大理州S幼儿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1、民间剪纸对幼儿具有特殊的教育价值 |
2、民间剪纸在幼儿园教育中的缺失 |
3、笔者自身的兴趣 |
(二)文献综述 |
1、关于幼儿园民间剪纸教学活动的研究 |
2、关于幼儿园开展民间剪纸教学活动现状的研究 |
3、关于民间剪纸对幼儿教育价值的研究 |
4、关于幼儿园开展民间剪纸教学活动策略的研究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1、民间剪纸 |
2、幼儿园教学活动 |
3、教学活动设计 |
(四)理论基础 |
1、泰勒课程原理 |
2、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原理 |
(五)研究目的、内容和思路 |
1、研究的目的 |
2、研究的内容 |
3、研究的思路 |
一、幼儿园民间剪纸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现状调查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 |
(三)调查结果 |
1、对幼儿园民间剪纸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目标的认识 |
2、对幼儿园民间剪纸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内容的认识 |
3、对幼儿园民间剪纸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方法的认识 |
4、对幼儿园民间剪纸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评价的认识 |
(四)调查结果总结与分析 |
1、关于幼儿园民间剪纸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目标的总结与分析 |
2、关于幼儿园民间剪纸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内容的总结与分析 |
3、关于幼儿园民间剪纸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方法的总结与分析 |
4、关于幼儿园民间剪纸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评价的总结与分析 |
二、幼儿园民间剪纸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初步框架 |
(一)民间剪纸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目标 |
1、制定目标的基本依据 |
2、制定目标的基本框架 |
3、制定目标的基本方法 |
(二)民间剪纸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内容 |
1、教学内容的选择 |
2、教学内容的编排 |
(三)民间剪纸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方法 |
1、组织与实施的基本形式 |
2、组织与实施的渗透方式 |
3、组织与实施的具体过程 |
(四)民间剪纸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评价 |
1、对教学活动价值的评价,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
2、对幼儿剪纸作品的评价,尊重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性 |
3、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 |
三、幼儿园民间剪纸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实践探索 |
(一)第一阶段主题活动教学 |
1、《老鼠嫁女》活动 |
2、《剪纸中的对称》活动 |
3、《美丽的冬天》活动 |
(二)第二阶段多元整合活动教学 |
1、《我是小小防疫员》活动 |
2、《双喜剪纸》活动 |
(三)第三阶段主题活动教学 |
1、《划船》活动 |
2、《四瓣花》活动 |
3、《南瓜汤》活动 |
四、幼儿园民间剪纸教学活动与实施的成效分析 |
(一)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
1、促进了幼儿语言领域的发展 |
2、促进了幼儿科学领域的发展 |
3、促进了幼儿健康领域的发展 |
4、促进了幼儿艺术领域的发展 |
5、促进了幼儿社会领域的发展 |
(二)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 |
(三)促使班级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
1、开设民间剪纸主题墙,创设班级艺术空间 |
2、以兴趣为导向的剪纸区角创设 |
3、创设了丰富多彩的“剪纸文化长廊” |
五、研究结论 |
(一)研究的结果 |
(二)研究的反思 |
1、防止“民间”的剥离 |
2、提高教师关于民间剪纸方面的专业素养 |
(三)研究的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在幼儿园教育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1.结合民间艺术文化开展幼儿教育的关键目的 |
2.民间文化艺术与幼儿教育相结合的详细策略 |
(9)民间故事融入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的行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选题缘由 |
1.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幼儿全方位的学习与成长 |
2.当前幼儿园开展的幼儿戏剧脚本选择具有单一性 |
3.个人的戏剧活动经验和研究兴趣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研究综述 |
1.文献量统计分析 |
2.儿童戏剧的相关研究 |
3.民间故事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相关研究进展 |
4.民间故事融入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的相关研究 |
5.已有研究评析 |
(四)概念界定 |
1.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
2.民间故事 |
3.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 |
(五)研究方法与流程 |
1.研究方法 |
2.研究流程 |
二、民间故事融入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的教育价值分析 |
(一)满足幼儿喜爱故事与热爱戏剧的天性,提高幼儿艺术素养 |
1.有利于培养幼儿健康的审美趣味,促进其审美能力的发展 |
2.有利于提升幼儿语言表达水平,促进其戏剧表达能力的发展 |
3.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
(二)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教师戏剧艺术素养 |
1.有助于促进幼儿教师对戏剧专业知识的学习 |
2.有利于提升幼儿教师的综合艺术素养 |
3.有利于推动幼儿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 |
(三)丰富幼儿园戏剧课程内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三、行动研究的准备和计划 |
(一)行动研究前的准备 |
1.参与研究的幼儿 |
2.参与研究的教师 |
3.调研幼儿园戏剧活动开展的现状 |
(二)行动研究计划 |
1.活动材料的选择 |
2.活动方案的设计 |
四、行动研究的实施过程 |
(一)第一阶段——“民间故事分享会” |
1.分享民间故事,发现儿童艺术潜能 |
2.第一阶段总结与反思 |
(二)第二阶段——主题活动《小红鲤跳龙门》 |
1.活动实施过程 |
2.第二阶段总结与反思 |
(三)第三阶段——主题活动《年》、《聚宝盆》 |
1.《年》活动实施过程 |
2.《聚宝盆》活动实施过程 |
3.第三阶段总结与反思 |
五、研究结果分析 |
(一)时空因素是民间故事融入戏剧教育活动实施的必要条件 |
1.时间 |
2.活动空间 |
(二)多类型的幼儿参与体现角色体验中幼儿主体性的发挥 |
1.幼儿参与类型 |
2.幼儿的角色 |
(三)丰富的组织形式和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是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手段 |
1.教师的角色 |
2.组织形式 |
3.教学策略 |
六、教育建议 |
(一)活动设计的策略 |
1.以生长的视角设定活动目标,凸显戏剧教育活动的文学艺术价值 |
2.以儿童的视角选择民间故事,尊重儿童的文学审美特征 |
3.根据儿童文学审美过程,循序渐进地设计具体的活动过程 |
(二)教师指导的策略 |
1.重视儿童审美情感的获得,避免过度分析文本 |
2.信任儿童的艺术潜能,鼓励儿童自由进行戏剧探索 |
(三)区域环境的策略 |
1.扩充区域活动的艺术功能,给予幼儿完整的艺术审美体验 |
2.为幼儿提供物质与经验支持,在对话中激发新的故事创作灵感 |
七、反思与展望 |
(一)班级教师与研究者的反思 |
1.班级教师的反思 |
2.研究者的反思 |
(二)研究的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幼儿园泥塑类主题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淮滨泥叫吹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四节 概念界定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理论基础 |
第二节 研究目的 |
第三节 研究对象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五节 研究思路 |
第三章 幼儿园淮滨泥叫吹主题活动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适切性 |
第一节 幼儿园淮滨泥叫吹主题活动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
一、国家不断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
二、幼儿园未重视淮滨泥叫吹主题活动课程开展 |
第二节 幼儿园淮滨泥叫吹主题活动课程开发的适切性 |
一、淮滨泥叫吹具有丰富有趣的文化内涵 |
二、淮滨泥叫吹具有较高的幼儿教育价值 |
第四章 幼儿园淮滨泥叫吹主题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
第一节 幼儿园淮滨泥叫吹主题活动课程的开发流程 |
一、课程开发小组的成立 |
二、课程目标的确立 |
三、课程内容的编排 |
四、课程实施应遵循的原则 |
五、课程评价内容的明确 |
第二节 幼儿园淮滨泥叫吹主题活动课程具体案例设计与实施 |
一、主题背景 |
二、主题目标 |
三、主题网络 |
四、主题活动内容 |
第三节 幼儿园淮滨泥叫吹主题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效果分析 |
一、幼儿园淮滨泥叫吹主题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取得的成效 |
(一)丰富了当地幼儿园主题活动课程内容 |
(二)激发了当地幼儿园开发非遗课程的热情 |
(三)提升了参与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
二、幼儿园淮滨泥叫吹主题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面临的困境 |
(一)教师认知水平不高致使课程开发与实施效果不理想 |
(二)部分幼儿教师开发课程的参与意识薄弱 |
(三)政府相关支持政策尚未得到充分落实 |
第五章 幼儿园淮滨泥叫吹主题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提升策略 |
第一节 幼儿园应多方面加强园所与团队的建设 |
一、建立有效的教师培训机制,加强幼儿教师传统文化教育 |
二、重视幼儿园教研室建设,营造全园淮滨泥叫吹教育氛围 |
三、增强与社会外界的合作,开发完善的主题活动课程体系 |
第二节 幼儿教师要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 |
一、转变角色认知,勇做课程的开发者与研究者 |
二、注重终身学习,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水平 |
三、丰富理论知识,提升运用淮滨泥叫吹资源的能力 |
四、积累教育经验,提高教学反思与评价总结能力 |
第三节 社会各界倾力支持幼儿园淮滨泥叫吹教育 |
一、政府出台相关的保护传承政策,加大普及宣传力度 |
二、政府加大民办幼儿园资金投入,均衡发展幼教事业 |
三、教育部门组织专家团队,指导开展淮滨泥叫吹课程 |
四、国家提升幼儿教师入职门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非物质文化遗产淮滨泥叫吹融入幼儿园教育问卷 |
附录B 访谈提纲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致谢 |
四、文化、民间艺术与幼儿园课程(论文参考文献)
- [1]在幼儿教育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J]. 宋鹏达. 文学教育(下), 2021(10)
- [2]山西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研究[J]. 毕中情. 晋中学院学报, 2021(04)
- [3]幼儿园地方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个案研究[D]. 姜黎.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4]白族扎染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 ——以大理市A幼儿园大班为例[D]. 张幸乐. 大理大学, 2021(08)
- [5]浅析将民间艺术融入幼儿园教学之中的策略[J]. 赵莉. 考试周刊, 2021(46)
- [6]“罗城麒麟灯”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D]. 段懿轩. 大理大学, 2021(08)
- [7]幼儿园民间剪纸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 ——以大理州S幼儿园为例[D]. 李浩雯. 大理大学, 2021(08)
- [8]在幼儿园教育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J]. 杨海娟. 当代家庭教育, 2021(16)
- [9]民间故事融入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的行动研究[D]. 马润艳. 大理大学, 2021(08)
- [10]幼儿园泥塑类主题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淮滨泥叫吹为例[D]. 郭一丁. 信阳师范学院, 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