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支模施工技术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与承载力,将这种技术应用于高层建筑基础施工中,能够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水平。但是,从目前来看,高支模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施工工艺复杂、难度高,对现场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要求较为严格。作为一项重要的施工工艺,在施工前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按照工艺流程与相关规范进行施工才能保证预期的施工效果。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
引言
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应运而生,而建筑工程领域顺应时代的发展而逐渐的使用这些新型的施工技术。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率、保障人民的财产安全。但是在该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因为施工难度非常高导致了还存在很多的实际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模板坍塌的情况,导致了整个工程的质量存在问题,还会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应用高支模施工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加强质量的监督和管理,使得整体具备较强的安全性。
1高支模施工中引起施工事故的原因分析
1.1直接原因
(1)支架设计存在问题,难以为为工程提供具有高安全系数的承载保障。例如如果支架在浇筑、以及荷载加大的时候,非常容易因为其突破临界极限应力、或是发生位移的部分出现破损,降低其稳定系数,从而造成支架坍塌事故。(2)支架施工中存在问题,直接的承载力不够充足,致使其不能够在支架的实际荷载中加大时候保障安全,或是其实际承载力已经降低,这也会成为影响安全的因素所在。例如支架局部丧失稳定性,从而造成整体模板支架的坍塌事故。(3)施工时候承载存在问题,主要是承载力不够均匀,整个支架有承载力比较薄弱的部位。这会导致就算荷载正常,也会造成承载薄弱部位发生局部坍塌。例如支架施工发生了局部坍塌,从而会对整体造成冲击以及拉力,从而引发整体支架坍塌事故。
1.2技术原因
(1)架体因为受到了超过其承载的荷载,或是架体出现了不良变故,从而造成其非原设计受力情况的破坏。(2)架体、杆件、以及节点等荷载超过其实际承载。
1.3管理原因
(1)施工单位过于重视工程工期,“安全第一,生产第二”成为施工单位的口号,对安全生产不够重视,从而引发了施工事故。(2)施工单位缺乏安管理相关制度,安全管理工作没能落到实处,使其流于形式。例如某项目施工单位没有进行支架验收,也没有对施工现场的脚手架或是扣件做相应的检查以及验收,对现场支架搭设的非规范化操作等视而不见,这些都成为后期事故中的安全隐患。
2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要点
2.1重视准备工作
保证高支模技术发挥应有作用的关键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前期准备。施工正式开始前,施工人员应对设计图纸和设计要求加以明确,利用排尺对楼板上需要对高支模进行安装的位置进行标记,为后续施工环节提供参考。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灌前,埋设预埋件,保证在施工过程中,花费较少的时间就能在特定位置,将框架和高支模进行连接,框架结构的稳定性也能得到保证。将剪刀撑设置在高支模的模板旁,长度大于100cm且与地面成45°角,使所设置的剪刀撑具备应有的连续性,另外,如果在设置过程中遇到阻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施工人员应避开障碍物,若无法对障碍物进行避开,则需要断开剪刀撑,需要注意的是,断开距离越短,建筑结构在水平方向上的连续性越好,施工人员应尽量缩短剪刀撑的断开距离。由于高支模技术需要从施工位置出发,向四周进行延伸,因此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对模板架设、连墙件等事项进行交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安装高支模
从施工人员的角度来说,在安装高支模的过程中,通过对自身进行监督的方式,提高施工的质量及效率。高支模安装的流程较为复杂,在施工正式开始前,相关人员应将安装流程牢记于心。对安装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为所应用材料的质量。在采购高支模材料时,相关人员应将建筑工程的特点和需求作为主要依据,保证所采购材料,在规格、质量等方面,均能达到工程要求。正常情况下,较常被应用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高支模材料为松木,在对模板进行安装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视情况,设置一定的缝隙及空隙,如果发现有钢管弯曲变形、生锈腐蚀等情况存在,应及时替换材料,保证所使用材料具备应用的可靠性。另外,在安装过程中,施工人员应秉持认真负责的态度,严格按照规范流程展开施工,重点关注模板受潮、进水的情况,避免由此而引发的模板变形等问题的出现。
2.3高支模施工技术检测
高支模技术是对建筑高8m以上的距离用钢管和脚手架搭建支撑结构,在施工中要充分考虑支架的稳定性,减少由于支护不稳定导致施工工作者或设备等受到伤害,所以要加强高支模施工技术的检测,以下分析:一是对建筑施工中的图纸和技术方案进行审查,确保其具有可行性,另外,还需对施工中使用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查,结合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分析出高支模施工的用途,从而建立完整的高支模工程体系,保证图纸和建筑施工的项目能够完全匹配,对高支模施工所用的材料进行严格审查,从而确保施工的安全性。二是有效提升施工人员的综合水平,高支模施工质量的检测不是施工结束后才可以进行,而是要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实时监督管理,以便出现问题能够及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解决。
2.4高支模验收环节
在设计高支模支架的过程中,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作出正确的规划,并且和施工人员进行深入交流,以此有效减少高支模施工过程中的失误。高支模的检验结果会对高支模使用寿命、施工速度造成严重的影响,在施工完成后,必须要安排技术专家对支架工作进行检测,如果出现问题,要在最短时间内找到出现错误的原因,及时地进行处理,为高支模建设提供全面的保护。施工人员也要在完成每一个施工环节时,进行严格审查,有关管理人员也要对施工人员负责的工作进行审核,一旦出现问题就要立刻重做。在制定施工检验制度的过程中,也会应用高支模施工技术,根据高支模技术的基本要求,对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加强工程建设的操作水平,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2.5高支模拆除环节
高支模的拆除环节也是高支模施工技术应用的重点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混凝土施工强度如果无法满足施工标准,那么就不能进行拆除工作。在确认混凝土施工强度满足施工标准后,也要经过技术人员的验收考察,在得到监理公司审批后,及时进行拆除工作。其次,在拆除模板的过程中,要按照相应的拆除顺序进行拆除,具体顺序如下:先支后拆、先板后梁、先非承重后承重、先中间后两边、从上往下。最后,在实际拆除过程中,如果混凝土强度满足要求,那么混凝土表面也不会出现损坏。还需要注意的是,拆除第一步要松动模板的顶托,从而使模板胶合情况得到根本改善,并且为下一次安装奠定良好的基础。
结束语
高支模施工技术的作为新型技术的一种,在建筑施工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取得的效果较为明显,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推广。针对现阶段高支模施工存在的隐患问题,从事于现场施工的工作人员必须结合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做好施工工序的质量管控工作,确保高支模施工技术的应用安全性与合理性,从根本上推进我国建筑工程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玉明.高支模施工技术在土建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11):150-151.
[2]李边阳.建筑工程中高支模施工技术分析[J].江西建材,2017(8):155-156.
[3]贾联栋.关于建筑工程高支模施工技术的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3):118-120.
论文作者:李建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7
标签:支架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施工人员论文; 模板论文; 质量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