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心理活动课之“魂”
□ 仇于平
〔摘要〕 课“魂”看不见,却是教师在无形的精神层面对学生的影响和改变。对于一个学校来说,学生是主要组成部分,学生到学校学习,学习的主要阵地在课堂,因此,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上好每一节课,竭尽全力让每一堂课都“精彩”。心理活动课之“魂”体现在:教师尽力发挥自身的主客观条件,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体验是正面的,积极的,正能量的。
〔关键词〕 心理活动课;课堂体验;教学素养
一、何为心理活动课的“魂”
“魂”可以解释为一种精神。很多好的课,都会给人一种回味无穷、余音绕梁的感觉。在我看来,这就是课“魂”所在。本文提到的课“魂”,指的是课堂带给学生的是正向、积极的影响。课“魂”看不见,摸不着,也很难学得来,但它却代表着一位教师上课的风格,体现了一位教师的精神与人格,学识与教育素养。
心理活动课的“魂”体现在哪里?我认为重点在于:学生在课堂上收获了多少。本文将从“课中”与“课后”两个模块谈论。
课中:在心理活动课中,需要教师做的地方很多,每个环节的处理都体现了一位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时,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节课的效果,影响学生的课堂体验与收获。这正体现了课堂之“魂”,无影却有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此外,国内学者对我国农村农户信贷行为进行了许多相关的研究。其中,史清华(2002)5的研究认为户主文化程度、户主年龄、农户家庭收入水平与农户是否借贷等方面之间的存在密切关系。周小斌、耿杰(2004)6通过研究我国农户借贷需求的影响因素,认为农户的经营规模、农户支付倾向和农户投资能力对农户借贷需求有正向作用,农户自有资金支付能力对农户借贷需求有负向作用;颜志杰(2005)7对全国范围内的农户进行了一次信贷相关的抽样调查,以分析农户信贷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消费、生产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农户信贷需求的因素;
1.当学生课上出现消极情绪
课堂上,教师前后两种做法,哪一种更可取,更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呢?这是不言而喻的,后一做法能够体现出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可以将课堂上学生的“偏差之处”处理得不留痕迹。甚至,还可以在学生心中埋下“想要改变”的种子。教师这类课堂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甚至是一辈子。学生会因此感激教师,会因此认识自我,改变自己。由此,我们会发现,教师与教师之间,课堂上一个小小的举动就会相差很大,给课堂、给学生留下的教育影响也相距甚远。课堂上,教师可以摧毁一位学生,也可以改变与成就一位学生。心理课如此,其他课也应该是这样。这难道不是课堂之“魂”在起作用吗?是的,这便是教师在无形的精神层面影响着学生,改变着学生,即课堂之“魂”所在。
该试验从2016年6月4日开始播种,到7月4日施入35%的氮肥和100%的磷肥与钾肥,再施入100%的缓控释复合肥;7月7日选择移栽,保证移栽后的株行距控制在18.8×21.2cm,每个试验区都栽培水稻800株,且每丛中保证有5株植株;7月14日开始处理基本苗,为水稻施入45%的氮肥和20%的分蘖肥;完成了全部尿素的处理后,8月初在试验区内施入10%的氮肥;11月初对7个试验区进行样本采集分析,主要分析水稻的经济性状;11月中旬正式分区收割水稻稻谷,晒干后称重记录水稻产量。
那么,一位优秀教师,应该怎样处理这样的课堂事件呢?首先,要耐心地倾听学生把自己的观点讲出来。同时,还可以对学生课堂上踊跃发言的行为给予表扬。其次,教师可以重申之前的问题,让该同学再听一遍,稍作思考之后再回答。最后,对学生再次发表的见解进行评价。教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效果会怎样呢?教师这样做,一方面,不会让发言学生感觉自己课堂上犯了错,自尊心不会受到打击,可以保护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学生会从内心体会到教师的用心良苦,并深入思考教师的问题,激发想要往优秀方向改变的动机。
课堂是充满活力与变数的,因为课堂上是一群富有生命力与思想的孩子。学生在师生互动中跟随教师思路不断地激发思维,产生新的思想,同时不断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学生课上的语言就不易控制,教师也不应试图去控制学生的课堂语言。于是,学生课上发言偏离主题是课堂常见现象。遇到此种情况,教师应该如何做呢?担心浪费课堂时间,置之不理?还是,为了节省时间,快刀斩乱麻,简单粗暴地加以批评?我认为,教师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妥的。教师如果用以上方法去处理学生的课堂行为,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剥夺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学生将会产生消极的课堂体验,师生关系也会遭到破坏。可以想象,这样的课堂效果不会太理想,甚至是非常失败。
2.当学生课上发言偏离了主题
在一节心理活动课上,学生的心理状态将直接影响课堂效果。这种心理状态,一方面体现为学生的个体心理状态。譬如:某位学生课前刚刚与同学发生矛盾,心情很沮丧。上课时,如果教师没有及时发现并做适当引导,这位学生就很难快速地从负面的情绪状态中走出来,课堂参与度、课堂体验与课堂收获将大大下降。因此,心理教师要有敏锐的情绪洞察力,一旦发现有这种情况出现,要适时适度地进行调整,以便将消极情绪带入课堂的学生能够顺利参与课堂活动。另一方面,这种心理状态还体现为学生群体的心理状态,即一部分学生,甚至是整个班级学生的心理状态。譬如:由于课堂内容安排理论性太强,或者教师课堂语言不恰当,导致课堂的氛围沉闷而紧张,学生参与课堂的行为变得被动。此时,心理教师要能够统观全局,敏感地觉察,并及时地缓解这种氛围,让课堂气氛变得轻松起来。如果教师不能很快扭转这种局面,接下来的课堂将会死气沉沉,缺少生机与活力。对于心理活动课来说,这样的课注定是失败的。因为学生没有主动地、全身心地参与课堂活动,就不可能有切身体验,更不可能顿悟出属于自己的想法。
如何打造心理活动课的“魂”呢?首先应从教师入手。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应起主导作用。课堂的宽度与深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直接决定了课堂上的师生关系,以及学生体验与课堂效果。因此,我们不难发现,课堂的“魂”就好像是一只风筝在课堂上空飘着,但风筝的线却在教师手中握着。所以,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素养、驾驭课堂能力,甚至是教师自身的人格特征,将直接影响课堂的“魂”。所以,教师要想提升课堂的“魂”,就应从自身开始,不断学习、沉淀,不断实践、总结,在生活、工作中提升自己,成长自己,避免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窘况。教师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结构,让自己既会工作又会生活,在工作与生活里面不断地历练自己,使得自己的格局越来越大,眼界越来越广,心胸越来越宽。
课堂事件很多时候是随机生成的,需要教师拥有课堂智慧。高品质的心理辅导课,教师处理课堂细节了无痕迹:学生能够感觉到教师在课上的用“力”,同时,这股“力”刚刚好,不会让学生感觉到“不舒服”。这种情况很能凸显教师功底,体现课堂之“魂”。
二、如何打造心理活动课的“魂”
在课后,对心理活动课的“魂”如何进行诠释呢?一节好课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还应从课程结束之后给学生们带来正面影响的多少来评价。当然,这一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上学生收获了什么。我们不难发现:有些课结束之后,学生很快忘记,在提取课堂信息时非常困难;有些课结束之后,学生仍记忆深刻,每每回忆起来,还历历在目,仿佛刚刚发生。为什么会产生如此不同的效果呢?前面简单阐释了,“魂”即为精神层面的影响,既然是内在的影响,学生个体自然会产生自己的体验与顿悟,经过思考而形成的知识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日后提取起来较为容易。这样的课堂,对学生的影响会比较深比较远,深至心灵,远至一辈子。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年后宫内受孕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输卵管妊娠部位位于输卵管壶腹部的患者例数较多,推测其原因为输卵管局部炎症及输卵管发育不良所导致的功能障碍。本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研究数据也充分表明了腹腔镜手术的创伤较小,患者恢复较快[9]。
PPP项目期限长、金额大,政策性银行参与的PPP项目多,商业银行参与程度不高。但自2014年以来,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高发,不良贷款增加,经营压力增大,其寻找基石资产、降低贷款不良率的愿望强烈,而PPP项目则成为最佳突破口。商业银行参与PPP项目的模式各有不同,对2014年以来各地商业银行参与支持PPP项目实践进行总结归纳,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模式:
随着教育对心理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也越来越受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何在?我认为它存在的意义,在于促进师生生活、学习、工作、成长的效率与舒适度。心理活动课之“魂”应体现在:教师尽力发挥自身的主观与客观条件,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体验是正向的,积极的,正能量的。这就要求教师自带能量,并且有足够的能力将能量带入课堂,传递给学生。同时,教师还要有足够的“把控”课堂能力,让课堂向积极的、发展的、成长性的方向流动。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不辜负社会、家长与孩子的期望,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用心上好每一节课,反思每一节课。课“魂”看不见,教师的付出切实存在。一堂课的影响不明显,学生一辈子的成长能够看得到。我们坚信,每一位教师都用心做教育,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的明天会更加辉煌,教育的意义会更加无可替代。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2684(2019)26-0027-02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苏州,215131)
编辑/张国宪 终校/卫 虹
标签:心理活动课论文; 课堂体验论文; 教学素养论文; 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