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与悟论文_杨琪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与悟论文_杨琪

甘肃省西和县洛峪镇柏树小学 甘肃 陇南 742100

摘 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读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和主要方法。通过阅读学生能够用心感悟、反复揣摩,从而不断地积累与运用。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与悟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读 悟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由读去感知语言、感受生活,丰富情感,同时积累语言。这里的“读”体现了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和主要方法,学生的“读”是基础,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阅读教学中的读,始终应该把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看作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方式,在阅读中学知识,在阅读中训练思维、训练语言,在阅读中渗透训练学生的读书方法、能力与习惯,在阅读中渗透思想品德的教育。阅读教学把启发式思维贯穿到“读”中去,以读促思、以读促悟,读思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把听、说、读、思、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整个课堂统一于“以读为本”的整体教学之中,达到智与能的和谐统一发展。学生只有通过对语言文字充分地阅读、用心地感悟、反复地揣摩、不断地积累、运用,他们才可能真正地体味到汉语言的独特魅力,真正把语言学好。“读与悟”是语文素养的土壤,是情感活动的桥梁。

一、创设情境,引导阅读

阅读须体悟,以达到与作者倾注于字里行间的感情或思想进行交流的目的。但是,小学生受生活阅历、心理成熟度等的影响,两者之间的契合度很难达成一致。如何解决这一难点,关键在于情境之创设。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导言,尽快把学生引入语文的情境,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继而渴望、期待、悟化、阅读。比如,老师可以结合具体情景,努力将课本中的文本转变为学生头脑中丰满的形象,并在这可感的形象中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努力使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逐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作者表达情感的体验。

二、培养兴趣,鼓励阅读

要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求知、主动阅读,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乐趣。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经常利用课内外时间向学生讲述古今故事、世界见闻。当学生陶醉于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时,通过因势利导,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中投入读书活动。当学生在作业、习作中运用了阅读中所得的知识时,应充分给予肯定;也可利用语文活动课、定期开展朗读比赛、阅读速度比赛、读书知识比赛、读书笔记展评、手抄报评比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活动前鼓励全体同学积极参与,充分准备,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活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既使学生学有所用,又让学生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收获,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使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主动阅读意识得以持续稳定增强。

三、精讲多读,体悟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可谓是教师无休止的讲授,就像妈妈反复对孩子唠叨,容易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甚至适得其反。因此,老师在讲课文时,要力求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给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影响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阅读课文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读、自疑、自悟,遇到较难的问题先互议,再做适当点拨。如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从而对提升小学生的语文能力起到重要的审美功效。

小学语文在阅读教学中理应以读为主,倡导真实感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小学语文教学最本质的环节就是阅读教学。正所谓课堂上没有读书声理应是语文教学的悲哀,课堂上只有读书声则是语文教学的倒退。它是朗读与感悟的辩证统一,也是书声与静思、默想的完美整合。

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以读为主,始终把读贯穿于教学中。在读中感悟,悟中诵读,此乃阅读教学的灵魂。可以说,诗人和作家都十分注重用词的传神入境,它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既生动形象又包含丰富的内容。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积累;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学不好语文。有了足够量的阅读积累,对文学作品的共鸣感就会逐渐增强,进而产生独特的阅读感受,提高对语文的感悟能力。众所周知,生动的语言总是依靠优美的句式加以表现,像有的句式对称,讲究工整美;有的句式参差,讲究段落美。在教这类句子时,教师理当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分析各分句之间的结构关联,使学生充分回味其优美韵味,使学生在欣赏中得到美的熏陶。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新课标的实施对教师阅读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它强调既要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又要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还要引导学生兼顾课内外阅读,继而拓宽审美视野,发展创新思维,提高语文素养。为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小学生存在的阅读差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使不同类型学生的阅读领域不断扩大,进而深入感知、理解、悟化,并最终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思维、分析、认知和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常恒超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教学[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5,(23),00142-00142。

[2]王艳红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读与写的结合[J].新课程(小学),2017,(11),33。

论文作者:杨琪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8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7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与悟论文_杨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