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作为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展现形式之一,文艺演出活动空间越来越狭小,演出内容越来越缺乏思想上的深刻性和视觉上的冲击性,新兴媒体的影响是原因之一,从深层次上探究,专业文艺创作人员的断档以及缺乏有思想性、艺术性的文艺作品是问题的业余文艺创作队伍业余文艺创作队伍主因。多年来,业余文艺创作队伍作为艺术生业余文艺创作队伍产的另一股主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专业创作这一短板,甚至部分作品在全国产生了较高声誉,如何加强和引导这一庞大的队伍,生产更多优秀的作品丰富人民文化生活,显得尤为迫切。
二、现状及根源
虽然业余创作队伍人员众多,但是受到生产周期长、收入不稳定、搬上舞台机会少等原因影响,很难吸引有思想的年轻人进入这一行业,所以首先是业余创作人员断档严重,年龄老化、思想僵化、思维固化。其次,受到自身知识面狭窄,接受培训和观摩的机会较少,加之缺乏对当前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以及中央治国理政理念的研究和研判,因此,业余创作人员的作品缺乏与时俱进的时代烙印;加之容易搬上舞台,又有较快的经济收入,而且有关部门举办较多的此类作品的文艺展演和评奖活动,更容易获得各种荣誉,所以,政府和社会组织从另一方面也催生了业余创作人员重视了传统小戏小品之类小型创作,缺乏反映历史大变革的大作品大创作。比如针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全球化经济、文化建设,对于如此丰富的话题和历史悠久的文化发展交流史,不论专业和业余创作人员,却鲜有重大和轰动性的作品问世。再者,业余创作人员均为普通的社会底层人员,大部分或退休、或农村、或企业等等,接触较多的普通群众,因此,他们用自己锐敏的目光捕捉到的是普通人生活中的故事,反映社会丑恶现象的作品较多,忽视了文艺作品对社会道德和公民素质提升的教育意义。最后,业余创作人员受各方面因素制约,在创作道路上各自为政,不能及时沟通各自的创作构想,单打独斗,缺乏合作意识,往往是有些人有思路,却无宏观谋篇的能力,有些人有能力,却无缜密构思故事的智慧,缺少珠联合璧的好机会。
形成业余创作队伍不稳定和创作人员创作困境的根源主要是,第一、政府没有对业余创作人员的经费扶持,辛辛苦苦完成创作不能搬上舞台,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没有相关补偿,因此,更多的社会人士不愿投身于创作队伍之中,现有人员也缺乏创作激情。第二、业余创作人员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做支撑;在没有专项经费扶持的条件下,没有机会和费用接受更高层次的专业培训;没有更多的机会开展文艺采风和反映民俗、民风以及社会历史的调研活动,无法扩大创作所需要的素材的信息面和信息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第三、大戏的创作需要丰富的历史知识、开阔的创作视野和创作灵感作为创作基础,需要较长的创作时间来思考、修改和沉淀,更甚者,及时完成作品,也未必有展示作品的舞台和机会,而小戏小品更容易搬上舞台,而且获得相关的荣誉和经济补偿。第四、政府相关单位缺乏对业余文艺创作者创作思维和创作价值取向的引导。
三、想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会议上说,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震古烁今的伟大事业,需要坚忍不拔的伟大精神,也需要振奋人心的伟大作品。业余文艺创作人员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事业的践行者,同样承担着光荣的使命。正确引导和激励广大业余文艺创作人员发挥优势,用心声讴歌正气、传承历史,谱写更多的文艺作品,使他们从思想上认识到文化这面旗帜的重要性,用手中创作的笔,吹响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中国梦的冲锋号。
为鼓励和激发业余创作人员的创作热情,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采取扶植措施。第一、政府在创作机构设立文艺创作专项基金,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筹措解决。一是政府部门每年固定拿出数万元的经费,通过连续积累,增加文艺创作专项基金数额;二是每年从已经落实到市、县群众艺术馆(文化馆)人均0.5元群众文化活动经费中,每年划拨一定资金作为文艺创作基金,连年积累,不断增加创作基金数额;三是动员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出资,尝试企业冠名,设立文艺创作基金,充分用足用活国家关于企业捐助公益文化单位税收政策,让捐助资金企业得到名份,让文艺创作管理部门得到利益,实现双赢,弥补文化部门资金短缺问题。第二、优秀的编剧和文艺作品来自于生活的体验和素材挖掘,来自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应该想法设法,为业余创作人员订阅在国家享受权威性的杂志和书报刊,通过学习、参考,提高他们对外界优秀文艺产品的信息获取量,进一步扩大创作视野,不断汲取优秀文化产品的营养。第三、文化部门每年组织业余创作人员有计划开展文艺采风活动、组织观赏大型文艺演出活动、请来优秀编剧开展文艺创作辅导活动,通过学习和观摩,扩思路、教方法。第四、树立和培养文化自信的先决条件是首先增强创作人员的创作信心。通过政府支持或者民间筹资,尝试举办业余文艺创作人员作品汇演和展演活动;不定期举办业余创作人员作品研讨会等形式多样的座谈会,增强创作人员的信心和创作激情,同时可以吸引更多的中青年加入到文艺创作队伍中,最大程度上弥补专业人才的不足。第五、积极引导创作人员坚持文艺的最终目的是教育和弘扬清风正气的创作宗旨。牢记文艺创作责任和社会担当,正确把握艺术个性和社会道德的关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为一时之誉而急躁,不当市场的奴隶,敢于向炫富竞奢的浮夸说“不”,向低俗媚俗的炒作说“不”,向见利忘义的陋行说“不”。要以深厚的文化修养、高尚的人格魅力、文质兼美的作品赢得尊重,成为先进文化的践行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
论文作者:朱文格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3
标签:文艺论文; 人员论文; 作品论文; 队伍论文; 社会论文; 文化论文; 这一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1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