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会由于很多不可控制的因素导致安全事故发生,这就需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通过对施工现场的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进而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层次分析与预先危险性分析这两种方法能够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各项施工危险的指标进行分析,并通过有效的预防方法降低建筑施工的风险,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层次分析;预先危险性分析法;施工风险
当前我国的建筑行业正处于迅猛发展的阶段,也正是由于建筑施工行业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建筑工程中一些安全事故更加频繁的发生,因此建筑施工的安全问题正严重影响着整个建筑行业。当前很多建筑工程中都建立起相关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机制、提高施工工人的专业素质,保障施工工人的安全。在对建筑施工中一些安全危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也成为重要的管理内容。本文通过运用层次分析以及预先危险性分析对施工现场的各个安全隐患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研究。
一、建筑施工安全危险的特点
(一)建筑施工周期长、施工面积大、施工位置稳定
当代建筑通常具有建筑施工面积大、施工位置稳定以及施工周期长等特点。基于这一特点,建筑施工现场会出现有大量建筑材料、生产施工设备、建筑零件等物品进行集中放置的情况出现,施工现场也会长时间出现大量的工作人员,这些情况都会对建筑施工现场形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二)施工现场流动性强
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施工现场通常会出现人员流动性高的特点。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建筑施工通常会分为数个不同的施工阶段,各个施工阶段会进行不同的施工作业,因此需要不同专业的施工人员进场施工,这就导致在施工过程中随着施工进度的推进施工现场会出现不同的施工人员,提高了施工现场的人员流动性。第二,施工团队在施工结束之后会迅速的转移到下一个施工地点,这就导致施工人员经常在现场进行流动,这一过程主要会根据施工进度、施工时间等情况出现变化。
(三)施工条件较差
建筑施工是整个建筑工程的开端,是整个建筑从无到有的开始。因此施工现场的条件通常十分恶劣,建设施工团队经常需要在露天的情况下进行施工作业,很多施工人员需要进行高空作业等危险性较高的工作,这一情况也使得施工安全很难得到保障[1]。
(四)施工方法的多样性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不同的建筑工艺,甚至在同一施工阶段也会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而这种施工方法的多样性也会导致施工危险的不同,根据不同的施工方法应当运用不同的安全管理方式。当前许多施工团队都在施工方法上进行不断的改革与进步,提高施工方法上的规律性,但由于建筑施工的多种多样,也很难推出一套固定模式的施工安全预防方法。
二、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分析
(一)层次分析法的指标因素
层次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建筑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出现风险的因素进行分析。其中包括五个方面的因素分别为:人员因素b1、施工材料因素b2、施工设备因素b3、现场安全管理因素b4、现场环境因素b5。
1、人员因素
人员因素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的次级因素分别为:管理层的施工安全综合能力以及安全技术能力c1、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综合能力以及安全技术能力c2、施工工人的安全综合能力以及安全技术能力c3。
2、建筑材料因素
建筑材料因素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的次级因素分别为:施工材料进入现场时的检查情况c4、在施工时对施工材料进行检查的情况c5、施工材料在现场的保存情况c6。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施工设备因素
施工设备因素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的次级因素分别为:施工设备的质量安全检查情况c7、大型施工设备的检查情况c8、施工设备的日常保养情况c9。
4、现场安全管理因素
现场安全管理因素主要包括了七个方面的次级因素分别为:现场安全管理部门及工作岗位管理情况c10、施工安全机制实施情况c11、施工人员安全教育情况c12、施工安全岗位检查情况c13、施工现场安全措施情况c14、施工安全的投入情况c15、紧急施工安全制度c16。
5、现场环境因素
现场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的次级因素分别为:施工现场的天气条件c17、施工工程的夜间照明能力c18、施工现场周边环境的情况c19。
(二)层次分析法的运用
通过在施工现场对各项施工安全指数进行检测评估,可以根据各个因素的指数建立安全风险的评估矩阵,通过专业施工风险评估专家进行打分的方式进行计算。运用相关的计算公式对各个层次的安全因素的指数进行权重评估,能够对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得出有效的检验。例如在某一施工现场中根据现场情况可以得出b1>b2>b3>b4>b5。在这一检测过程中通常会对各个风险因素的总排序进行一致性的检测,施工风险的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得出的风险评估结果进行对比,对其中风险程度较大的因素进行重点关注,按照风险评估的排序制定相应的施工安全预防措施[2]。
三、基于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的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分析
(一)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的危险等级分级
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中通常会将各个风险因素分成四个等级分别为:一级(安全的)在这一等级中,风险因素暂时不会出现安全事故因此可以暂时忽略不计:二级(临界的),这一等级是由可能导致施工现场出现安全事故的因素,应当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进行预防,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人员与财产的损失:三级(危险的)这一等级已经超过安全事故隐患的临界点,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必须立即设置安全措施进行施工控制:四级(灾难的)这一等级将会对施工造成重大的施工事故,因此必须立即制定解决方法予以清除[3]。
(二)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的运用
在对施工现场进行分层分析之后,其得出的风险因素排序可以应用于预先危险性分析法中,对各个风险因素进行危险等级评估,对危险性等级较高的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有方向的制定安全预防措施,降低施工安全危险。例如,针对建筑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施工教育、对现场的大型施工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建全安全监理制度、提高施工工人的安全意识、对施工材料进行专人检查验收、设置专人对施工现场安全制度进行管理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层次分析可以将施工安全的各项风险因素进行分层对比并得出相应的风险排序,再通过预先危险性分析对各项风险因素进行危险等级评估能够有效得出施工现场需要处理的安全隐患,最后根据数据制定相应的施工安全措施进行有效预防。应用层次分析以及预先危险性分析法能够有效的在建筑施工工程中对各项施工风险进行预估,通过对其进行有效应用并制定出相应的施工安全措施制度,能进一步减少建筑施工中安全事故的出现。
参考文献:
[1]张新辉.浅析建筑工程施工项目风险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3):6005-6006.
[2]陈舒馨,郭耸,陈学兵, 等.基于层次分析和预先危险性分析法的建筑施工风险评价[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8,25(5):127-132,138. DOI:10.13578/j.cnki.issn.1671-1556.2018.05.019.
[3]熊丹.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湖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1.
论文作者:杜佼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
标签:因素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施工现场论文; 风险论文; 危险性论文; 情况论文; 施工安全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论文;